朱欲飛
臨海市中醫(yī)院,浙江 臨海 317000
據(jù)臨床數(shù)據(jù)資料顯示,近些年來,我國肺部真菌感染的發(fā)病率在不斷上升,其臨床癥狀主要表現(xiàn)為不同程度的發(fā)熱、呼吸困難與疼痛,但由于該癥狀不具備明顯的特異性,這就會大大增加疾病早期的診斷與治療難度[1]。為此,選擇分辨率較高的影像學檢查方式是十分有必要的。為此,該項研究主要針對CT在肺部真菌感染中的臨床診斷價值,隨機納入了86例肺部真菌感染患者開展了相關研究。
1.1 一般資料 將2018年3月-2019年6月在我院治療的86例疑似肺部真菌感染患者作為此次觀察對象,對其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其中男45例,女43例,年齡35-72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3.5±18.5)歲。此次研究患者均具有咳嗽、肌痛、畏寒等一系列臨床癥狀,具備正常溝通能力,主動加入此次研究。同時要排除患有嚴重基礎性疾病、精神疾病以及接受過肺部真菌感染治療的患者。此研究項目已得到我院倫理委員會的審核與許可。
1.2 方法 對肺部真菌感染患者實施X線檢查與CT檢查。X線檢查過程中所使用的儀器是SIEMENS AXIOM Aristos VX Plus DR主要針對患者正側位胸部進行檢查。CT檢查過程中所使用的儀器是GE公司的Opitma 540,16排。在CT掃描過程中,患者保持仰臥位[2],以此來對患者的肺尖與肺底部進行全面的掃描。相關參數(shù)設置如下:螺距1.5mm,掃描層距離10mm,層間厚度10mm。
1.3 觀察指標 觀察、比較CT檢查與X線檢查的陽性檢出率。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應用SPSS21.0統(tǒng)計學軟件統(tǒng)計、處理研究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用χ2檢驗,檢驗結果P<0.05,證明比較數(shù)據(jù)有意義。
此次研究的86例患者經(jīng)胸部CT檢查,其陽性檢出率為73.3%(63/86);經(jīng)X線檢查,其其陽性檢出率為10.5%(9/86),數(shù)據(jù)對比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在我國現(xiàn)階段,隨著環(huán)境污染程度的日漸加重以及人們生活行為方式的改變,我國肺部真菌感染的發(fā)病率呈現(xiàn)出逐年攀升的趨勢,該疾病在我國臨床上已經(jīng)得到了高度的重視。目前,臨床上主要采用影像學這一診斷方式來對肺部真菌感染患者進行診斷[2]。其中X線檢查與CT掃描是最為常用的兩種診斷方法。但由于X線檢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其無法準確的檢出肺部真菌感染。而CT掃描作為一種更加科學、清晰度更高的影像學診斷方式,其檢查密度以及檢查空間在臨床診斷過程中均表現(xiàn)出了一定的優(yōu)越性[3],且其自身的診斷價值也日益凸顯出來。尤其是增強造影掃描,其不僅可以進一步對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雙肺與縱隔異常病理變化進行全面的檢查與評估,同時也能夠更加清晰的顯示出患者胸腔與胸膜等具體情況。除此之外,由于肺部真菌感染疾病的臨床表現(xiàn)不具備較為明顯的特異性,這就會大大增加臨床診斷的難度,從而還在一定程度延誤患者最佳的治療時機。為此,針對肺部真菌感染患者來說,由于其發(fā)病機制較為復雜,臨床診斷難度較大[4],因此就要不斷提升CT掃描的診斷分辨率,以此來大大提升肺部真菌感染的檢出率,進一步突出CT檢查的臨床診斷價值,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
此次研究數(shù)據(jù)表明,選擇CT檢查的肺部真菌感染患者,其陽性檢出率為73.3%(63/86),明顯高于實施X線檢查的陽性檢出率10.5%(9/86),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一結果與王路虎在探討CT應用于臨床診斷和治療肺部真菌感染的價值中所得出的結論十分相似。由此可以進一步證明,CT檢查肺部真菌感染的陽性率較高,不僅有利于醫(yī)生對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病癥與病情進行準確的判斷,同時也能夠為后續(xù)治療方案的制定提供有價值的參考依據(jù),進而大大提升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改善預后。另外,據(jù)劉永紅,趙寶恒在彩色多普勒超聲在婦科盆腔腫瘤診斷中的價值分析中給出的結論可知,CT檢查在對病灶細節(jié)的顯示方面也具有十分顯著的優(yōu)勢。
綜上所述,采用CT掃描來對肺部真菌感染患者進行檢查,其陽性檢出率較高,不僅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同時也能夠為后續(xù)的臨床治療奠定良好的診斷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