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和諧,創(chuàng)新”運用現代整合教育理念,提高英語教學實效。先進的教育理念,要轉化成為教育生產力,必須通過教育的主渠道一課堂來實現。課堂的意義在于提升孩子的生命質量,讓各層次的學生都得到充分的發(fā)展。作為教師,必須首先弄清學生課堂發(fā)展的具體內涵。筆者認為,學生的課堂發(fā)展至少可以包含知識能力、方法態(tài)度和價值取向的正確有效生成。老師必須對問題有了深刻認識之后,才能實現對課堂結構、教學資源、教學方式方法、學生的學習方式等課堂諸多要素的整合與重建,從而創(chuàng)設促進學生個性化素質與社會化素質和諧發(fā)展的課程狀態(tài),通過課堂激活每一個孩子的生命態(tài),形成生動活潑的生命流。在上述先進教育理念的引領下,筆者在市編英語教材三年級第一冊《Unit17 How Many Squares Are There?)的教學中,在整合教學資源、教學方式、學習方式等方面作了大膽的嘗試和探索,取得了一些粗淺的體驗。
一、有效整合教學資源,讓課堂中的學生活起來
教學資源是指為了達到教學目標而使用的工具及其自然物品。在我們的周邊存在著極其豐富和珍貴的教學資源。大家知道,新教材在教學的多元組合上富有開放性,它為教師根據教學需要自主開發(fā)和整合其他教學資源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因此,我在《How Many Squares Are There?》一課的教學時非常注重教學資源開發(fā)與整合,為豐滿和張揚課堂活力和意義集聚生命元素。我校在整體設計中蘊含著得天獨厚的教學生態(tài)基礎,校園處處充滿了豐富而生動的教學資源。教學樓建筑立面中規(guī)范美觀的幾何圖形,校園圍墻柵欄上多種幾何圖形的藝術組合等等,都無不閃爍著與所教課題和諧結合的閃光點。要使課堂煥發(fā)生命的活力,與孩子共度美好的生命時光,教師必須要學會根據教學目標精心設計和創(chuàng)造學生喜聞樂見的生動的教學材料—教具。為了使學生在全程參與的學習活動中動態(tài)完成對知識的認知和有效生成對語言的靈活運用能力,我制作了顏色豐富、形狀各異的卡通式拼圖,據此來擴大課堂教學有效促進學生新發(fā)展的張力。實踐證明,多元教學資源有機整合,構建了一個生動活潑的課堂教學情境,激發(fā)了學生參與學習與實踐的興趣,整個課堂呈現出勃勃生機。
二、有效整合教學方式,使課堂中的學生動起來
現代教育理論研究認為,學習不是單純的老師向估傳遞知識信息,學習不是學生被動接受的過程, 而是學習者根據自己的知識經驗和信念主動對新的信息進行選擇加工,形成理解的過程。要提高英語課堂的實效就必須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與教學策略,必須根據學生實際和教學目標整合多種先進教學方式方法,吸納古今中西各種教學方式、教學策略的優(yōu)長。在教學中筆者嘗試整合講授式、探究式、情景教學祛和多媒體輔助等教學方祛。學生在學習本課新句型前已對圖形有所認識,具備了必要探究的知識經驗背景,基于以上認識,我根據教材的教學目標要求、知識自身的特點和學生認知基礎,在讓學生順利完成復習環(huán)節(jié)后,緊接著設計了情景教學法與探究式相結合,讓學生在老師營造的語言意境和演示中接觸新知,領悟“ How many…?”的意思。然后通過講授式講授新知,讓學生在老師精要的講授中主動建構知識意義的基礎。此時我有意識讓學生嘗試回答“ How many squares are there?”。學生的回答是豐富多彩的?;卮鸫嬖谥町?,而這些差異恰恰形成了學生進一步自主探究學習的問題:“How many…? There be.”句型運用中系動詞be的變化,什么時候用“is”,什么時候用“are”,這也是這節(jié)課的教學重難點。在幫助學生自主探究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難點時,通過計算機輔助教學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數量有別的組合圖形,并對圖形進行直觀分解演示。為學生提供了形式多樣的語言實踐活動情景,讓學生感到知識的真實可信,使學生生動地進行探索性學習。在語言實踐中比較知識,觀察現象,歸納規(guī)律。本課的重、難點知識也就迎刃而解。人課堂中比較成功地把多種教學法有機整合在課堂教學實踐之中,準確表現出了教育新理念中師生課堂角色的要義,凸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信心,大大拓展了學生學習的活動空間,使學生的思維真正呈現出無拘無束的活躍狀態(tài),在動態(tài)中生成知識技能、情感態(tài)度。
三、有效整合學習方式,讓課堂中的學生成長起來
課堂是學生成長的地方,課堂教學的要義在于強調學生是主動參與學習活動的人,在英語課堂中,教師要讓學生在自主體驗中認識語言知識,積累英語素養(yǎng)。
課堂知識的生成是一個動態(tài)發(fā)展的過程。在構思Unit17 How Many Squares Are There?)一課教學的學生學習方式時,我大膽嘗試整合個體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以學生個體自主學習為前提,通過整合教學資源和教學方法幫助學生自主觀察、模仿、探究、思考、表達生成知識建構,當個體自主學習發(fā)展到一定程度,我引導學生開展以學習任務為定向的合作性學習。在課堂語言實踐中合作完成趣味拼圖任務,然后以學生小組合作生成的作品為教學資源,以此調動了學生的手、眼、口、腦等多種感官,讓每個小組的學生全身心投入到語言的實踐性學習活動之中去,并且適時開展循序漸進的小組競賽、游戲。課堂中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精彩紛呈。我們不難發(fā)現,在這樣的課堂的合作與交流中班級成員相互理解、共同分享學習的成功與快樂,逐步學會交往,學會傾聽,促進了學生社會化素質的有效形成。
課堂,學生需要的是更多的人文關懷,需要的是更多的空間和權利,需要的是更多的幫助和鼓勵。因為只有這樣,課堂才有可能成為孩子們成長的搖籃。
【作者簡介】梁海文,廣州市白云區(qū)廣外附屬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