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麗
摘要:本文通過對各類辭書“叉”字讀音的梳理,進而對它的用法進行了歸納和總結。筆者認為《新華字典》中關于“叉”字的讀音和用法有三種解釋:一是陰平chā,表名詞;二是陽平chá,表方言用語;三是上聲chǎ,表動詞。而《現(xiàn)代漢語詞典》相較于《新華字典》多了去聲讀音chà,用法也向表行業(yè)用語詞方面衍生。同時,筆者又以“叉”字為例對《現(xiàn)代漢語》的注音和用法提供了切實可行的建議。
關鍵詞:叉;讀音;用法
一、引言
“叉”是現(xiàn)代漢語中的常用字,但各類辭書對它的讀音及用法卻存在一定的分歧。本文就“叉”字的讀音和用法問題進行深刻地探討和研究,這為后來學者對相關辭書的注音奠定了一定的理論指導。
《新華字典》、《康熙字典》和《辭?!愤@三部辭書對“叉”字的解釋卻是基本相同的,它們都認為“叉”字的讀音和用法有三種情況:第一種是陰平chā,表交叉(叉腰)或者一頭分歧便于扎取的器具(叉子);第二種是陽平chá,表擋住、堵塞?。ㄜ嚥嬖诼房冢?第三種是上聲chǎ,表分開張開(叉開腿)。但是《現(xiàn)代漢語詞典》和《實用漢語詞典》相較于前三部辭書的讀音和用法發(fā)生了變化,多了去聲讀音chà,認為“叉”同“岔”,表分岔,如:劈叉和叉道等。現(xiàn)如今,《現(xiàn)代漢語》關于“叉”字的解釋則完全傾向于表示四種讀音的說法。
二、“叉”字的讀音問題
“叉”字作為《現(xiàn)代漢語》的常用字,它的讀音發(fā)展經歷了漫長而曲折的過程。尤其是各類辭書對它的注音還存在一定的爭議和差異。因此,筆者針對“叉”字的四種讀音進行了深刻地探究和討論。
(一)平聲的“叉”
《唐韻》叉,楚佳切,《集韻》、《韻會》和《正韻》叉,初加切,音差?!墩崱凡?,初皆切,音釵,義同。這些反切的實例都表明“叉”字的讀音是平聲chā或chá。同時,“叉”字作為一個常用漢字,該文字在《全唐詩話》和《說文解字》中均有詳細而明確的記載?!度圃娫挕分蟹舶瞬媸侄隧嵆伞6墩f文解字》:“叉,手指相錯也?!薄对鲰崱匪缀艄笆衷徊媸帧!读谠姟啡肟ぱU?,逢人手盡叉。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叉,手措相錯也,謂手指與物相錯也,凡布指錯物閑而取之曰叉。因之凡岐頭皆曰叉。”那么“叉”字就具有表示事物交錯或者相交等的屬性。
綜合這些辭書對“叉”的反切原理和釋義等的解釋都表明“叉”字具有事物相錯的特征,因此,它的讀音是平聲。
(二)上聲的“叉”
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叉,手指相錯也。從又,象叉之形,初牙切?!庇秩纾翰?,手指相交錯,字形采用“又”作字根,“一”像手指叉東西的樣子。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凡岐頭皆曰叉」,「叉」本義為指爪的分叉處,引申有分開、叉開之意。后來,「叉」字用于卜辭中,并且大多表示地名、氏族名或者人名,有的甚至單獨出現(xiàn)在青銅器上。通過以上辭書中“叉”的例子可以基本斷定該字具有動詞的性質(即表示分開、叉開之義),因此,“叉”字的讀音有上聲(chǎ)的說法。
(三)去聲的“叉”
“叉”字的去聲讀音(chà),早些時期在我國的北方地區(qū)比較盛行,它屬于一定的行業(yè)用語(主要用于武術或者戲院等舞臺表演中),但是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的使用頻率相對較低,并沒有引起相關學者的廣泛關注。因此,先前的辭書,譬如:《新華字典》和《康熙字典》等并沒有收錄去聲叉的讀音。但是,隨著各類辭書的不斷涌現(xiàn)、更新和完善以及學者的努力鉆研,“叉”字的讀音逐步出現(xiàn)了去聲的讀法。
《說文解字》中“叉”字古義是手指相錯也。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凡歧頭皆曰叉。于是,后代學者以“叉”字為原型另造其他字,如“汊”(chà),水歧流;“衩”(chà),歧道;“杈”(chà),樹枝;“衩”(chà),衣邊開口。同音字“岔”也有這樣的分歧義。它們都是一個語根衍生(字形是稍后的孳乳,據音義而創(chuàng)造的)?!安妗睘椤拌尽敝畯暮啞!安妗北旧碓械姆制缌x現(xiàn)在寫成“劈叉”,義為“劈開樹”,以“叉”通“杈”似亦可行?!芭妗敝安妗弊x音為chà,解為“枝”之“杈”的省寫當無不可,解為存古之分歧義亦得。
綜上,“叉”字的讀音有讀去聲(chà)的說法?!芭妗笔莾赏却罂缍鹊胤珠_,有如修整樹木之劈下枝杈,或解釋為如分開枝杈。
三、“叉”字的用法分析
“叉”字在遠古時代屬于一種狩獵工具,人們打獵捕魚大多數(shù)使用叉作為工具,隨后叉逐步演變?yōu)橐环N兵器,作為中國武器長器械的一種(叉之制有二:曰鏜叉,曰魚尾叉)。最后,叉又作為現(xiàn)代戲劇和雜劇表演的道具。隨著“叉”字讀音的演變,其用法也發(fā)生了相應的變化,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平聲的“叉”
1.從名詞角度來看:
(1)表示古代的一種兵器。元·睢景臣《般涉調哨遍·高祖還鄉(xiāng)》頭有分杈,紅漆了叉;
(2)表示一種佛教用語,比喻丑陋和兇惡的人?!短茣た崂魝鳌繁O(jiān)察御史李全交酷虐,號鬼面夜叉;
(3)表示一端有齒而另一端有柄的器具。《文選·潘岳·西征賦》叉,挺叉來往。注:叉,取魚叉也;
(4)表示一種叉形符號“X”(錯誤的或作廢的事物的一種標記或者兩短直線相交所成的圖形)如:打個叉;
(5)表示一種禮節(jié)即“叉手”。兩手交叉齊胸,俯首到手,猶如后世之作揖。又“抄手”,叉手施禮合十;
(6)表示一種運輸工具。叉鋤:有兩個或更多叉齒,用于園中鋤土或耕種。
2.從動詞角度來看:
(1)表示用叉子獲取某種實物。叉魚;
(2)表示相互交錯、相交?!墩f文解字》叉,手指相錯也;
(3)表示擋住,堵塞住,互相卡?。ǚ窖杂谜Z)?!墩瘍毫睢纺菑P可便舒著腿脡,他可早叉著門程(桯),精唇潑口毀罵人。
(二)上聲的“叉”
1.離開、張開成叉形,叉開;
2.分開,成叉形,如;叉著腿站著拇指和食指叉成八字。
(三)去聲的“叉”
1.劈叉,兩腿分開成一字形落地,是戲曲、雜技等的一種動作;
2.“叉”同“岔”,分岔,如:叉港(與大河相通的小河);
3.“叉”表前進、談話的方向偏向另一方面,如:叉開說其他事。
四、對“叉”字審音和用法的建議
通過上文對“叉”字的整理和梳理,筆者把相關辭書對“叉”字的注音和用法進行了歸納和總結,主要包括以下幾種情況:
(一)陰平音chā
1.凡是與表示一種工具或者器具有關的詞語,刀叉、鋼叉;
2.凡是與表示一種禮節(jié)有關的詞語,叉手;
3.凡是與表示一種符號有關的詞語,包含叉形、打叉;
4.凡是表示利用某種工具來獲取相關事物的詞語,諸如:叉魚。
(二)陽平音chá
凡是某種事物被堵住或堵住的詞語及短語,譬如:叉著門了。
(三)上聲音chǎ
凡是與表示分離和分開等義項有關的詞語,叉開。
(四)去聲音chà
1.凡是與表示體操和武術等專業(yè)動作有關的詞語,比如:劈叉;
2.凡是與“岔”字具有同義轉換義項的詞語,如:叉道、叉港;
3.凡是與從某一個方面轉向另一個方面的義項有關的詞語或者短語,包括叉到馬路東邊。
以上關于“叉”字注音及用法的建議主要是針對現(xiàn)代漢語普通話及相關的辭書。在日后的學習和研究中,我們可以把“叉”字作為典范,以此為依據來探討《現(xiàn)代漢語》中常用字的用法及讀音。
五、結語
通過對以上辭書實例的解析,筆者認為“叉”字的讀音及用法歸納為四類。其一是陰平chā,表示一種工具,其二是陽平chá,表示被擋住之義,其三是上聲chǎ,表示分開之義,其四是去聲chà,表示戲曲等領域的專有名詞“劈叉”。由此,筆者堅定地認為《新華字典》和《康熙字典》等辭書對“叉”字的讀音及用法有必要進行補充和完善,使之不斷符合現(xiàn)代漢語規(guī)范化的要求。
參考文獻:
[1]許慎.說文解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2]李行健.現(xiàn)代漢語規(guī)范詞典(第2版)[M].北京:語文出版社,2012.
[3]王力.王力古漢語字典[M].北京:中華書局,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