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香勤 饒勝
摘 要:銅鏡是中國古代青銅器中重要的器類之一,是古代青銅藝術的一朵奇葩。在其幾千年的發(fā)展過程中,銅鏡不僅作為照面飾容的日常用器,也是中國古代文化的重要載體。其背面的紋飾和銘文也成為研究中國古代文化、裝飾藝術的重要資料。文章通過館藏古代銅鏡的裝飾,探求古代銅鏡中蘊含的道教思想與文化。
關鍵詞:銅鏡;裝飾;道教
中國古代銅鏡除了照面飾容的基本功用之外,鏡背面的紋飾與銘文也是了解古代社會的一個重要窗口,它蘊含了豐富的信息,展示了各個時代、不同時期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信仰、民俗等內容。通過新鄉(xiāng)市博物館館藏銅鏡,可以發(fā)現(xiàn)古代銅鏡深受儒、釋、道三教的影響,其中道教思想與文化尤其濃厚。
道教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創(chuàng)立于1800多年前的東漢,經(jīng)歷了魏晉、隋唐時期的發(fā)展,宋金時期的鼎盛,金、元、明、清時期的分化、世俗化、衰落。它由古代的鬼神崇拜觀念、黃老道家思想、戰(zhàn)國及秦漢以來的神仙方術演變而成。道教的主要宗旨是追求長生不死、得道成仙、濟世救人,采用的方法包括服藥煉丹、煉氣導引、內丹修煉等,同時借由一些法器、法術來降魔除妖、行醫(yī)治病。雖然自漢代始儒家學說就被歷代統(tǒng)治者奉為正統(tǒng),但道教深植于民間沃土,同樣也受到歷代統(tǒng)治者的追捧,一直是中國社會的主要教派之一,具有極強的生命力。所以中國古代銅鏡作為日用品,在造型、銘文、紋飾等方面也深受道家思想文化的影響,打上了鮮明的道教思想的烙印。
1 銅鏡中的神仙信仰
銅鏡中最為突出的就是道家神仙思想全面向銅鏡的紋飾、銘文中滲透,出現(xiàn)了神仙色彩的銘文與紋飾。
銅鏡銘文中常會出現(xiàn)“仙人”的字眼,如新鄉(xiāng)市博物館館藏的“尚方”規(guī)矩鏡有銘文“尚方作鏡真大巧,上有山(仙)人不知老,渴飲玉泉饑食棗”。另一面變形四葉紋鏡上外區(qū)銘文帶可見“青龍白虎居右,神魚仙人赤松子……”銘文,鏡緣上刻畫有魚紋、鳥紋和不規(guī)則幾何形紋飾等,紋飾十分精美。銘文中出現(xiàn)了神仙人物的名字“赤松子”。赤松子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上古仙人,仙居在昆侖山,能隨風雨上下,為雨師。傳說炎帝之女為他的弟子,隨他升仙而去。
在道教中,道教徒深信龍為鯉魚轉化而來的傳說,所以鯉魚就成為信徒們敬仰的圣物,處于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后來鯉魚又被認為是仙人的座騎,乘坐鯉魚就成為得得道成仙的標志,神魚崇拜進一步加強。所以銅鏡中不僅出現(xiàn)神魚的銘文,還在鏡緣上刻畫魚紋。
2 反映道家思想的陰陽八卦、天干地支紋飾
八卦是《周易》中八種基本圖形,八個不同的卦象的名稱為乾、坤、巽、震、坎、離、艮、兌,分別代表天、地、風、雷、水、火、山、澤。八卦蘊含著中國文化中基本的哲學概念,是道教文化中的瑰寶。它通過一套哲學符號來解釋自然、社會現(xiàn)象,體現(xiàn)了古人對自然萬物、天地宇宙以及社會人事、生命的探索與思考。從唐代開始,八卦紋出現(xiàn)在銅鏡紋飾中,八卦鏡也是五代、宋代墓中出土較多的鏡類之一。八卦鏡的“主題紋飾有八卦、八卦四神、八卦十二生肖等多種圖案”[1]。新鄉(xiāng)市博物館所藏的宋代八卦紋銅鏡,鏡背單飾八卦紋。
天干地支與八卦五行相對應,天干地支銘文也出現(xiàn)在銅鏡中。新鄉(xiāng)市博物館館藏銅鏡中有兩面漢代十二地支銘規(guī)矩鏡。漢代十二地支規(guī)矩鏡為例,在鏡座外的方框內排列著“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銘文,方框外飾四神與規(guī)矩紋。
3 反映道家神靈崇拜的四神紋
四神又稱“四象”,是中國神話中的四方之神靈,指的是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分別代表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四神最早源于中國遠古的星宿信仰,兩漢時期道教興起,四神后被道教吸收成為四靈神君,納入道教神系,象征四方。后作為護衛(wèi)之神并逐漸人格化,其中玄武的信仰逐漸擴大,躍居北方真武大帝的顯位,青龍、白虎被列入專門鎮(zhèn)守道觀山門的門神。四神紋飾是漢代、隋唐銅鏡中常見的紋飾,常配以規(guī)矩紋、地支銘。以館藏四神規(guī)矩鏡為例,該鏡圓鈕座,座外方框,框內排列十二地支銘,并間飾帶座乳釘。方框四邊外各有一T形符號,T形符號對應L形符號,方框四角對應V形符號。T、L、V將鏡分為八等分,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各占一等分,其他為鳥獸紋。有學者認為,“四神規(guī)矩鏡的紋飾是嚴格按方位及五行的屬性來配置四神的位置”,此種配置“充分體現(xiàn)了道家思維”[2]。
4 代表道家法器的寶劍紋
館藏宋代鐘形銘文鏡,鏡銘為“安明貴寶,弗劍而鏡”,鏡背上還有雙劍紋。寶劍為道教的實用法器之一,能斬妖除魔。而且銅鏡本身就是道教法器之一,所以寶劍紋和銅鏡結合在一起,真正體現(xiàn)了借由法器斬妖除魔的道家思想,銅鏡與道教的關系可略窺一二。
5 銅鏡中的八寶紋飾
銅鏡中的八寶紋與道教八仙有關。八仙乃道教神仙,是道教神仙思想在民間流傳的產(chǎn)物。道教“八寶”是指八仙手持的八種器物:玉板、扇子、橫笛、寶劍、魚鼓、葫蘆、蓮花和花籃,俗稱“暗八仙”。但在民間,“八寶”并無定式,逐漸發(fā)展演繹成從道家八仙、佛家八吉祥及其他吉祥紋飾中任意選取。譬如會從珠、球、磬、畫卷、寶鼎、靈芝、寶錠、玉板、蓮花、祥云、方勝、寶錢、仙鶴、犀角、聚寶盆等寓意圖形中任選八種稱為“八寶”。所以在銅鏡中可以看到“八寶”常常有任意組合的現(xiàn)象,但皆為吉祥紋飾。新鄉(xiāng)市博物館館藏的幾件明代多寶銅鏡有仙閣人物多寶境、仙鶴人物多寶鏡幾類,“八寶”囊括了犀角、香爐、仙鶴、花瓶、方勝、玉板、寶錢、畫卷、銀錠、梅花、聚寶盆、靈芝等。每面鏡多寶組合并不相同,但都蘊含著祈求長壽、財富、吉祥等美好意愿。
以上這些紋飾精美、內涵豐富的銅鏡,從一個側面反映了道教與銅鏡文化的相互交融與影響。道教思想影響了古人的審美,蘊含道教思想的裝飾賦予了銅鏡獨特的文化風貌;而銅鏡作為載體也弘揚了道家的思想文化、意識信仰,真正體現(xiàn)了“藏道于鏡”。
參考文獻
[1]孔祥星,劉一曼.中國古代銅鏡[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4.
[2]梅叢笑.銅鏡文化的宗教色彩[J].收藏家,2004(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