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濤
【摘要】巴基斯坦兩部制標桿電價政策,電價由電量電價和容量電價兩大部分構成,在還款期內的容量電價,因包含債務成分要高于非還款期。按舊的收入準則確認電費收入,還款期和非還款期利潤與現(xiàn)金流之間存在較大差異,新的收入準則能夠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但由于標桿電價的復雜性和各種合同條款的限制,采用標桿電價機制的發(fā)電企業(yè)在運用新收入準則方面存在諸多困難。
【關鍵詞】標桿電價;發(fā)電企業(yè);新收入準則;適用
【中圖分類號】F233;F426.61;F406.7
巴基斯坦兩部制標桿電價政策規(guī)定電價由電量電價和容量電價兩大部分構成,分別對發(fā)電企業(yè)燃料費、運維費、保險費、營運資金成本、借款本金和利息、凈資產(chǎn)收益等加以補償。因還款期內的容量電價包含債務成分(本金和利息)要高于非還款期,按舊的收入準則確認電費收入,各期利潤與現(xiàn)金流之間存在較大差異,還款期利潤逐年升高,高于凈現(xiàn)金流量;非還款期利潤持平,低于凈現(xiàn)金流量。
一、巴兩部制標桿電價政策簡介
2013年6月6日巴基斯坦國家電力監(jiān)管局(NEPRA)發(fā)布了第一個進口或當?shù)孛海ㄋ柮撼猓┌l(fā)電項目標桿電價政策。由于未能吸引到足夠的投資,NEPRA應巴政府要求于2014年6月26日就項目成本、電廠凈熱效率、運維成本、凈資產(chǎn)收益率、電廠利用率等主要方面進行了調整,最終形成現(xiàn)行的標桿電價政策。
(一)標桿電價構成
標桿電價由電量電價和容量電價兩大部分構成,電量電價包括:燃料成本、變動運維(本幣)、變動運維(外幣)、石灰石成本和灰處理成本五部分;容量電價包括:固定運維(本幣)、固定運維(外幣)、保險成本、營運資金成本、凈投資收益率和還本付息六部分。電價各組成部分分別用于對發(fā)電企業(yè)的燃料費、運維費、保險費、流動資金占用、長期借款(本息)和股東投資加以補償。同時標桿電價又有還款期(前10年)和非還款期(后20年)之分:還款期電價包含長期借款本金和利息,本金部分逐年增加,利息部分逐年減少,本息之和每年相同;還款期電價比非還款期高出長期借款本息之和部分。
(二)電價調整機制
標桿電價各部分除燃料費按月調整外,其他部分均于每年的7月1日、10月1日、1月1日和4月1日按季度進行調整,其間考慮了當?shù)赝ㄘ浥蛎?、外國通貨膨脹、匯率變動和利率變動因素,調整后的電價用于電費的實際結算。
(三)電費結算依據(jù)
與電價相對應,電費分為電量電費和容量電費。電量電費與上網(wǎng)電量(售電量)相關,多發(fā)電多收費,但不一定多盈利,在電量電價能夠彌補電量成本的情況下還要綜合考慮設備消耗等其他因素是否有利可圖。容量電費與每年最低可用小時數(shù)相關,只要能達到最低可用小時數(shù)(全年7 446小時)即可獲得全額容量電費,與裝機容量相關,即便不發(fā)電或少發(fā)電也不受影響,實際上是購電方的一種信用儲備,具有照付不議(Take or Pay)性質,當然了購電方也不會總是“掏了包房費而不去消費”,當前的標桿電價政策規(guī)定擔保電廠可利用率為85%。
二、舊收入準則利潤和現(xiàn)金流分析
從標桿電價構成可以看出,標桿電價依據(jù)發(fā)電企業(yè)各成本費用項目進行分類,發(fā)電企業(yè)在設置會計明細科目時也應充分考慮這樣一特點,詳細劃分收入和成本費用科目,收支科目一一對應,便于盈虧分析,發(fā)現(xiàn)差異,提高管理。很明顯,在收支平衡的情況下,發(fā)電企業(yè)的利潤和現(xiàn)金流最終都應該體現(xiàn)為凈資產(chǎn)收益(股東回報),但按舊收入準則確認收入,還款期和非還款期利潤和凈現(xiàn)金流差異較大,出現(xiàn)了階段性背離。下面以裝機容量2臺660MW進口燃煤標桿電價為基礎對這一現(xiàn)象進行分析。
(一)利潤表、現(xiàn)金流量表項目
按標桿電價構成,則收入項目包括燃料費、運維費、保險、借款本息和股東回報等;同樣,成本項目包括燃料費、運維費、保險費、利息、無形資產(chǎn)攤銷等?,F(xiàn)金流量表流入、流出項目與利潤表基本一致,無形資產(chǎn)攤銷變成了償還本金。詳見表1.
(二)按標桿電價和定價模型推算出的各年利潤和現(xiàn)金流
(1)模型參數(shù):裝機容量660MW(2臺),年上網(wǎng)電量90.42億度,容量電量106.38億度,單機投資956.06百萬美元,建設期4年,債務權益比75:25,盧比對美元匯率97.10,電廠利用率85%,廠用電率8%,熱效率39%,折現(xiàn)率10%,凈資產(chǎn)收益率27.2%,借款利率4.95%,使用壽命30年。(2)假設條件:不考慮匯率、物價指數(shù)變動等調價因素;直線法攤銷,無余額;電費全額回收,不分紅,第31年返還資本金。具體測算見表2。
很明顯,還款期的利潤高于凈現(xiàn)金,非還款期的利潤低于凈現(xiàn)金,結果就是在還款期有利潤卻沒有現(xiàn)金流,在非還款期有現(xiàn)金流卻沒有利潤,如圖1所示。究其原因:利潤表在還款期有對應借款本金的收入(逐年增加)以及投資攤銷;在非還款期沒有本金收入,有投資攤銷?,F(xiàn)金流量表在還款期有本金現(xiàn)金流入,同時有償還借款的現(xiàn)金流出,無投資攤銷;在非還款期沒有本金現(xiàn)金流入和流出,無投資攤銷。那么到底是收入確認還是攤銷方法出了問題呢?新收入準則做出了很好的解釋。
三、發(fā)電企業(yè)新收入準則的適用
舊收入準則規(guī)定客戶可以在開具發(fā)票具有向對方收取交易對價時確認收入,因此按照上述方法在向購電方開具發(fā)票并收款時將容量電費確認為當期收入并沒有什么問題。但新的收入準則更強調的是在履行完合同中每一項履約義務時確認收入。
(一)識別合同中的單項履約義務
購電協(xié)議(PPA)無疑是新收入準則五步法模型所指的客戶合同。在巴兩部制標桿電價政策下,電量電費和容量電費具有不同的性質,電量電費與發(fā)電企業(yè)提供的售電量相關,容量電費與發(fā)電企業(yè)具備的可利用小時數(shù)相關,提供售電量和具備合同要求的可利用小時數(shù)應當分別確認為單獨的履約義務。
(二)將交易價格分攤至單項履約義務
電量電價和容量電價(除還本付息外)在不考慮匯率、物價等變動因素外各期都相等,不涉及分攤的問題或者說分不分攤都是那么多。容量電價的還本付息部分還款期有,非還款期沒有,但又并非還款期所獨有,試想若發(fā)電方中止購電協(xié)議,購電方對還款期發(fā)電方享有的高電價部分是擁有追索權的,因此應采用系統(tǒng)合理的方法分攤至單項履約義務(年可利用小時數(shù))。分攤后還本付息電價=當前還本付息電價÷30年累計可利用小時數(shù)(30×7 446),30年累計可利用小時數(shù)可以根據(jù)各年實際數(shù)逐期進行調整。第1年還本付息電費=第1年實際可利用小時數(shù)÷分攤后還本付息電價,第2年還本付息電費=第1-2年實際可利用小時數(shù)÷分攤后還本付息電價-第1年已確認還本付息電費,第3年,第4年……以此類推。10年還款期內的還本付息電費根據(jù)實際完成的履約義務被分攤至整個30年合同運營期。還款期利潤高于非還款期的現(xiàn)象不復存在,確認的各期利潤不再有被追索的問題,與實際凈現(xiàn)金流無限趨同。管理當局再也不會發(fā)出“我的現(xiàn)金去哪了”或者“我的利潤去哪了”的類似疑問。
(三)發(fā)電企業(yè)運用新收入準則面臨的困難
雖然新收入準則的目的在于消除收入規(guī)定的不一致和缺陷;提供一套更加堅實的框架,以闡述收入問題;改進不同企業(yè)、行業(yè)、法律和資本市場中,收入確認實務的可比性等,但是兩部制標桿電價約束下的發(fā)電企業(yè)在新收入準則的適用方面面臨諸多困難,需要逐步加以明確和完善。(1)重大判斷增加:主要體現(xiàn)在對履約義務的識別、對交易價格的確定和將交易價格分攤至履約義務等方面;(2)追溯調整:可能涉及對以前多年的數(shù)據(jù)和售電合同進行追溯調整;(3)變動價格(階段電價):標桿電價是固定價格,在實際申報電費時需要根據(jù)匯率、物價、利率等因素對標桿電價進行調整;(4)捆綁式安排:電價中往往包含提供電壓控制、可再生能源證書、安保等服務項目,增加交易價格分攤、履約義務識別的難度;(5)或有對價:PPA中往往約定有獎懲機制和分成條款,影響交易價格的確定與分配;(6)商品交換安排(Barter):比如廠區(qū)倒送電,是日后用發(fā)電量抵扣還是另行收費;(7)援建項目:比如道路、碼頭、航道、海關樓、檢測樓等基礎設施,如果不能計入項目投資享有收費權將對既有電價產(chǎn)生影響;(8)所得稅:巴發(fā)電企業(yè)多享受免稅待遇,不再贅述。
主要參考文獻:
[1]2013年6月6日進口或當?shù)孛海ㄋ柮撼猓┌l(fā)電項目標桿電價政策.
http://www.nepra.org.pk/Tariff/Upfront/TRF-100%20 UTC%20Determination%20Upfront%20Coal%2006-06-2013%20 5444-46.pdf
[2]2014年6月26日重新確定的現(xiàn)行標桿電價政策.http://www.nepra.org.pk/Tariff/Upfront/Decision%20 of%20the%20AUthority%20Upfront%20Coal.pdf
[3]企業(yè)會計準則第14號—收入(財會〔2017〕22號)財政部2017年7月5日.
[4]Common ASC 606 Issues:Power And Utility Entities. https://www.revenuehub.org/common-asc-606-issuespower-and-utility-entities/
[5]Deloitte: Power&Utilities; Spotlight-Generating a Discussion about the FASBS New Revenue Standard , August 2014.
[6]Ernst&Young;: Applying IFRS in Power&UtilitiesThe; revised revenue recognition proposal-power and utilities, March 2012.
[7]PWC:Revenue from contracts with customersThe standard is final-A comprehensive look at the new revenue model-Power and Utilities industry supplement.
[8]KPMG: Revenue for Power and Utilities Companies, March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