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榮柳
摘要:生活化已經成為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重要理念。本文針對當前初中教學的實際情況,結合具體的生活教育理論,解析生活化的教學理念對于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實踐應用。
關鍵詞:初中教育;道德與法治;生活化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9)04-0048-01
初中“道德與法治”與學生的日常生活聯(lián)系緊密,在學習過程中,生活化思維的培養(yǎng)可以讓學生更加用心地學習,在生活感悟中學到知識。為此,教師需要不斷探索、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注重引導學生用心觀察與體驗生活,培養(yǎng)學生的生活化思維。
1.課堂內容生活化
借助教材的設計,教師可以將學生的學習空間由課堂順勢延伸至生活中,促使學生在生活中實踐知識,達到以知導行的效果。生活是道德與法治教育的源泉,生活中包含了豐富的教學資源,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充分關注學生的生活,把學生既有、熟知的生活經驗提煉出來,找出學生平時真正關心的話題,讓學生在類似的課堂體驗中發(fā)展自我、鍛煉自我。
例如,在為七年級學生講授下冊《法律保護我成長》一課時,教師可以為學生舉出一些其在學習以及日常生活中受到法律保護的場景、事件等眾多內容,幫助學生了解自己具有肖像權、隱私權、名譽權等,在豐富學生法律知識的前提下,使學生可以保護好自己。再如,《愛在家人間》一節(jié)主要目標是增進學生對父母的了解與理解,學會體貼、關心父母。學會與人溝通,理解父母之愛。用心去體驗生活,用愛去感受父母的情深,自己從身邊的任何一件小事都能體會到母愛如水、父愛如山。又反思自己對待父母的言行,甚至與父母之間的一些隔閡,反省自己,看到自己的不足,并能積極改正,用自己的言行表達出對父母的愛。在講解到“愛在家人間”一課知識時,教師便可以多角度重現(xiàn)生活場景。如在導入過程中,可以基于學生的日常生活,進行簡單的課堂調查,內容包括:在班上,有多少同學平時是不能和父母在一起的?到了周末,你們最盼望什么呢?然后根據調查結果進行導入。當講解到家庭的內涵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自身的家庭情況,談一下家庭的構建方式,由此總結出構建家庭的幾種不同情況,那么家庭的重要性這個教學重點目標便順理成章地達成了。深入學生的生活,將生活實際和教材內容結合起來,共同融入到課堂中,有助于學生深入思考和探索。
2.教學方式生活化
教學方式不能千城一面,要針對具體的教材內容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這樣才能保持課堂的吸引力。生活情境的創(chuàng)設方式也可以是多種多樣的,如演講、小品和課件等方式都可以成為創(chuàng)設的手段。豐富多彩的教學方式不僅能引導學生進行思考,還能夠鍛煉學生的綜合能力,這樣才能做到與時俱進,跟上教學的發(fā)展潮流。
例如,在講到“交友的智慧”這一課時,讓學生與父母平時的交流通過小品的方式展示出來,或者是把同學之間交友的片段做成ppt在班級內展示。小品和ppt的優(yōu)點在于能夠通過全方位的視角來進行場景的展現(xiàn),而學生很容易被這種場景的創(chuàng)設所感染,也更加的投入,讓他們在享受歡樂的過程中明白怎樣與人交往,同時也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教師只有不斷的豐富生活情境的教學方式,為情境化創(chuàng)設提供必要的可能,才能最大程度的提高學生課堂的專注度,否則又不可避免的陷入以往那種枯燥乏味的境況中,結果還是回復到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再如,在七年級道德與法治教材中,我在講到“網上交友新時空”這一課時,就網咖這一話題,曾模擬了一個學生面對去網咖的這一場景,首先我?guī)ьI幾名學生簡單的布置了以下講臺前面的場地,然后由兩名學生扮演放學后的學生,另一名學生扮演網管。其中一名學生沒有進入網咖,而是徑直回到了自己的家中,而另一名同學抵制不住誘惑,陷入了網咖而無法自拔,并沉迷于網絡交友中,導致學生成績一落千丈。兩種不同的選擇,造成了截然不同的命運。這有利于學生增強抵制誘惑的能力,從而能夠正確的面對網絡交友,正視自己的行為。表演結束以后,同學們都紛紛檢討自己平時的上網經歷,很多學生都紛紛表示自己要懸崖勒馬,正確處理好學習與上網之間的關系。
3.教學實踐生活化
無論運用何種教學方法和手段來展開課堂教學,都不能夠使學生靈活、有效的運用道德與法治知識。所以,為了真正意義上提高初中學生道德與法治水平,還應當開展生活化的課外實踐活動,讓學生參與到實際行動中來,利用道德與法治只是來解決實際問題,如此能夠有效鍛煉學生,真正達到學以致用的狀態(tài),那么學生勢必能夠有效吸收道德與法治知識。
教師可以以某個課堂知識點為切入點,設計開放式的課外實踐活動,帶領學生貼近生活,獲取生活實踐經驗,強化生活能力。在課外活動中,要經常鼓勵學生獨立自主思考,積極探尋問題解決方法的合理性和科學性。如讓學生開展小調查活動,收集資料,撰寫調查報告等。當然,也可以嘗試做一些有創(chuàng)新的實踐性活動。例如《愛在家人間》一課給出的探究活動是“和一位家人嘗試一起完成任務”,據此,可以為學生設置四種任務——完成一項家務活、做一次心靈對話、探討一則生活要聞、周末一起出游。明確的任務目標,讓每位學生與家人都能在家庭生活中進行實踐操作?;顒咏Y束,學生紛紛表示與家人間多了一份理解與關愛,彼此間的關系更加和諧。
當然,要想使生活化的課外實踐活動充分發(fā)揮作用,應當注意了解學生實際情況,包括學習困惑之處、能力、性格等方面,進而創(chuàng)設貼近學生的實踐活動,設置與學生學習水平相始終的實踐難題,如此才能讓學生在實踐鍛煉中經過不懈努力后有效解決難題,真正吸收知識,同時增強學生學習信心。
總之,初中道德與法治生活化的教學要建立在學生的生活元素的基礎之上,教學方式要從各方面進行深入,不僅僅是課上教學,課下作業(yè)布置也要融入生活化的探究概念,讓學習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連,旨在實踐中不斷推動初中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模式的快速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李超.回歸生活:初中道德與法治教育的終極目的[J].中華少年,2018(30):132.
[2] 杜娟.以生活化思維為基礎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模式探索[J].祖國,2018(16):237+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