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提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在教與學的關系上,傳統(tǒng)教學過分強調教而忽視學,學生喪失了學習的自主性,越學越不愛學,越學越不會學,因而強調自主學習。在教與學、學與學的關系上,應試背景下的競爭機制造成了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隔閡,不僅帶來了不和諧的人際關系,而且妨礙了學生人格的健全發(fā)展,因而應強調合作學習。
自主學習是學生對學習過程進行自我導向、自我激勵、自我監(jiān)控的學習方式。著眼于學生潛能的發(fā)揮、促進學生有特色地發(fā)展、可持續(xù)發(fā)展。因此語文教師要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自主學習的環(huán)境,讓學生充分享受閱讀的自主權和選擇權,經歷一個自我選擇、自我提問、自我探索、自我發(fā)現(xiàn)、自我習得、自我情感體驗、自我評價的過程。
首先,針對新版教材我對文體進行了重新整合,在講授不同文體之前,先上一堂示范課,然后師生整理出該文體的基本流程,接下來的課就由學生自己查找資源,利用批注、課件、導圖、表格等形式將這課講授下來。
實踐摸索—理論歸納—實踐操作—理論升華,接下來,就是學生自主運用批注法的階段。我們選定了學生最感興趣的小說問題作為落腳點,《臺階》《最后一課》成了最好的演練場。記得在《臺階》一課上,學生就是在對父親動作、神態(tài)、細節(jié)等描寫的賞析批注過程中,感悟出了父親的“老”代表著中國農民在失去勞動力,沒有奮斗目標,失去生命活力的生存現(xiàn)狀。
合作學習是學生在小組中為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有競爭的互助學習。語文教師肩負著引導學生在學習語文中既要發(fā)揮個性特長、又要緊密合作;既要配合、又要競爭;既當老師、又當學生;既有探索、又有交流的任務。幫助學生盡快進入合作學習的角色中,使每一位學生意識到:學語文隨時需要尋找合作者、隨時被選擇為合作者;自己是合作組中不可或缺的一員,要學會“分享”與合作;自己的情感態(tài)度會影響合作的質量;通過實踐證明一個很低成本也很有效的方式是“免寫卡”,可以起到很大的激勵作用。
上面講到的是生生合作,還有一個師生合作,即教師也是合作體的一員。在講授批注法的時候,我花了大約一周的時間,和學生們共同探索,針對批注的要點及答題語言、批注形式,直至現(xiàn)在再提到精讀的時候,學生腦海中首先呈現(xiàn)的就是批注法。
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标P于質疑可以從幾個方面入手:文題、關鍵詞語、標點符號、文本“空白處”、教材疏漏處、值得比較處、“自相矛盾”處、文章主旨等。 這八個問題足已讓學生進入角色,能以各種形式自我提問、自我探究。從而到了“我心入書、書入我心”的境地,從不同的視覺,不同的方面感悟語言,體會表達的情感。促進學生潛能的發(fā)揮、促進學生個性發(fā)展、促進學生可持續(xù)發(fā)展。
讓讀書學習升級到探究階段,我以為除了語文的人文素養(yǎng),還需要一些理科的邏輯思維。因此在講授教材的《太空一日》一課前,我們師生先對近兩個月的學習進行了歸納總結,用思維導圖解決粗讀、瀏覽讀書法,而用批注、比較閱讀來做到精讀細讀。有沒有什么方法能將這些讀書方法整合起來,并將我們的思維再提升呢?這就自然而然的引出了借助問題來解讀文本,來讀書學習。
這就是語文的三個核心問題—內容、主題、寫法,當然也要兼顧應試的需求。我們師生借助以往的學習經驗,對從哪些地方提問、怎么提問,進行了分類梳理,然后,又共同圍繞著《太空一日》,提出了問題,并對問題進行了分類處理。明確了該解決的問題,也就是學習的方向之后,學生們根據自己的能力、特點以及擁有的資源,來選取解讀本文的方法。最終在課堂上呈現(xiàn)的結果是,以毛同學為核心的四名女生,借助PPT,以人物介紹、背景補充、問題串聯(lián)、重點賞析、主題歸納的思路,組織全體學生學習了此課,然后由王同學展示他的思維導圖,對整篇課文進行了邏輯嚴密而又靈活多彩的總結。也就是說,我們借助《太空一日》一課,對這兩個月的“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課型進行了總結式匯報展講。從效果上來看,無論是作為課堂主導的講授、展示的學生,還是作為受眾的聆聽、質疑的學生,都是積極主動、熱情踴躍地參與,整個課堂因為學生的主宰而熠熠生輝!
正如陸游所說:“紙上得來終覺淺, 絕知此事要躬行?!蔽覀円恢背珜⒄n堂還給學生,那么怎樣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本人認為“自主學習 合作探究”課堂教學模式作為集體教育形式的一種補充,未嘗不是一個突破口。這種學習方式始終處于動態(tài)之中,既有利于不同層次學生的發(fā)展,又有利于培養(yǎng)拔尖人才,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及質量、培育“全人”的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