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也 王 棟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fā)展,英語作為通用語(EFL)受到國內外學者的廣泛關注,英語教學也被提到一個很重要的位置。課堂話語是英語教師進行課堂教學的主要方式之一,對優(yōu)秀英語教師課堂教學話語進行分析,其既有助于教師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話語,又有益于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用能力。
關于英語教師課堂話語的研究涉及很多領域,如人種志學、心理學、社會學、語言學及教學法等,這些研究都為各種理論在多種課堂情境中的實際運用提供了理論支撐。為了更好地理解語言教學,語言學和教育學的研究者將重點轉移到對實際課堂中自然發(fā)生的教師話語和師生互動的研究上。教師課堂話語的研究作為話語分析的一個分支,離不開對語境的探討,因為話語分析實質上是“關于語言及其運用語境關系的研究”(McCarthy 1991)。在英語作為外語的課堂中,英語“既是教學的工具又是教學的目標”(Long 1985),而師生之間的問答則成為基本的互動結構。研究教師課堂提問形式和功能對于理解課堂話語至關重要。本文基于關聯理論、合作原則等語用學理論,重點分析優(yōu)秀初中英語教師課堂提問話語的特征,探討這些優(yōu)秀教師如何使用有利于促進課堂互動的話語。
無論是在日常交流還是在課堂互動中,提問都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有關英語作為外語的教師課堂話語研究表明,教師提問話語不僅是課堂話語的重要組成部分,還是教師最常用的策略之一。通過歸納和分析課堂實錄轉寫所得文本得出,本研究中的江蘇省十二名優(yōu)秀初中英語教師課堂提問話語具有重復、簡化、自我回答等特征。
在教師課堂話語的語料中,提問話語的重復是一個典型的特征。重復可以出現在單詞、短語、句子等層面。口語中的重復最顯著的表征在于說話者回溯性地改變一些之前所說的內容,其目的是通過對話語的重復強調或澄清自己的觀點。教師課堂提問話語的重復是指在課堂提問中出現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相同或相似的連續(xù)提問。顯然,教師期望通過對提問話語的重復使得提問更加清楚、簡單,便于學生理解。以下兩個實錄片段可以體現:
片段1:
T:In which place do they meet?Yang Li,in which placedo they meet?
片段2:
T:When she saw a rabbit passing by,how did Alice feel?When Alice saw a rabbit passing by,how did she feel?Ok,Wei Xiao,could you tell me how did Alice feel?
在片段1和片段2中,教師面向全體學生提出問題,在挑選具體的學生進行回答后,重復了一遍所提的問題。教師通過對問題的重復,一方面可以強調所提問題;另一方面可以避免被提問學生沒聽清楚或者不太理解所提問題而沉默的現象,因為教師重復的過程可以給學生的思維提供一個緩沖的時間。在重復問題時,教師有時會對問題的句子結構或某些詞匯進行細微的調整。
在進行課堂教學時,教師一般會選擇使用簡單的語言,在進行課堂提問時也是如此。根據問題類型的不同,教師課堂提問通??梢员环譃榫酆闲蛦栴}和發(fā)散型問題。聚合型問題的答案如“Yes”或“No”等,比較簡單、固定,不需要學生進行深入思考就能回答,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展示性問題。與之相反,發(fā)散型問題(即參考性問題)的答案較為靈活,不固定、沒有標準,能夠激發(fā)學生進行深入思考并在回答的過程中呈現自己的思維過程。提問話語的簡化是指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能力、課堂互動的情況,適時地簡化提問話語。通常將發(fā)散型問題轉化成聚合型問題,降低問題的難度。片段3展示了提問話語的簡化過程:
片段3:
T:Ok,here Iwant to know what is your attitude towards war?Do you think war is a serious problem or a little problem?
在片段3中,教師先提出一個發(fā)散型問題,了解學生對戰(zhàn)爭的態(tài)度??紤]到學生的實際語言能力,緊接著教師提出一個聚合型問題,降低了問題的難度,避免學生因為不理解attitude的含義而不會回答。
通過對實際課堂的觀察,筆者還發(fā)現很多教師在提出問題后,沒有等待學生回答而直接回答所提的問題。如片段4:
T:Boy and girls,do you still remember the question we put aside earlier?Human spirit?What is the human spirit?I think the human spirit must including never giveup.Do you think so?
Ss:Yes.
T:So,in thisway,the book isimportant because it is the symbol of the human spirit.Here is today’s homework.
在片段4中,教師在提出關于Human spirit的內涵的問題后立即結合本單元的主題進行了回答。這種自問自答既是對特定問題的強調,又是教師升華所教授內容的一種方式;在某些時候,也可以有效地避免因為問題超出學生的語言水平而造成沉默的尷尬局面。
語言學家和語言哲學家通常認為語言最重要的功能是信息的交流;社會學家和社會語言學家則關注如何通過語言建立和維持人際關系。綜上所述,語言具有諸多功能,其中最主要的是交流和人際功能。作為語言的一個分支,提問話語具有語言的這兩大主要功能。根據對本研究中優(yōu)秀英語教師的觀察,他們的課堂提問話語具有以下幾種語用功能,即信息功能、人際功能、教育功能、探索功能。
根據巴恩哈特的觀點,提問可以被定義為“旨在獲取信息的通過疑問句形式呈現出的句子”(Barnhart 1981)。因而獲取信息的功能是課堂提問話語最基本的功能。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提問向學生傳遞教學信息,如片段5:
T:Excellent.Besides shorter,which one do you think ismorefluent?You,please.
S:Ithink the second one.
T:Also,the second one.This time which word makesit more fluent?You,please.
S:It.
T:Very good.And it is also an important method to link sentences together and make the text more coherent.So today we are going to learn personal pronouns.
在片段5中,教師運用一系列問題,讓學生通過比較感受人稱代詞的語法功能。在一問一答的師生互動中,教師自然地向學生傳遞與所學語法項目相關的教學信息。
語言具有人際功能,根據哈利迪(Halliday,1978)的觀點,“Language functioning as an expression of one’s attitudes and behavior of the hearer”。也就是說,語言在建立和維持人與人之間的良好關系中起到一定的作用。如果將在英語作為外語的課堂中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視為權力的兩極,即教師處于權威地位,而學生則扮演順從的角色,則難以通過課堂提問營造一種舒適、輕松的課堂氛圍,或通過提問縮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增進情感的交流;或者制造一種幽默的效果,如片段6:
T:After listening to the tape,who can tell me what kind of girl was she?Do you know that?Ok,you please.
S:She was naughty,and kept secrets from her parents.
T:Very good.You see,her parents only knew her better through her dairy,just like you,do you think so?Nothing different from you as a teenager.What makesher different isher experience during the war,right?
在片段6中,教師通過問題引導學生進入聽力材料所描述人物的內心世界,縮短他們與文本主人公之間的情感距離,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和體會材料中描述的內容,更好地理解文章主旨和單元主題。
很多時候,課堂提問在教學中發(fā)揮著教育功能。一般來說,英語作為外語的教師課堂提問話語具有以下教育功能:
1.促進學生思考
正如理查德和洛克哈特(Richard&Lockhart,1996)所 言,“Questions may encourage students to think”。對于很多教育家和教師而言,啟發(fā)學生思考比單純地傳遞知識更重要,因為教育的最終目的是使學生學會創(chuàng)造性地思考,獨立解決學習中的疑惑。在各種提問的引導下,學生不斷地更新自己對教學內容的記憶和理解,提升思維能力。
2.檢查學生的理解程度
教師經常在課堂中使用提問的另一個原因是提問能夠幫助教師檢查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和掌握程度??荚嚭蜏y驗是較為正式的檢測學生所學的方法,但是將它們運用在日常教學中顯然是不切實際的。對于教師而言,課堂提問是一種檢查學生對詞匯、語法項目、語義結構、文體風格、文章中心思想等的理解的方便、有效的方式。
片段7:
T:Which word that the author,the writer,uses?What does“human spirit”mean?
在片段7中,教師運用課堂提問檢查學生對詞匯和短語的掌握。
片段8:
T:How many parts do you think it can be divided into?
T:What doeseach part mainly tell us?
在片段8中,課堂提問被教師用來檢查學生對課文結構的理解。
片段9:
T:What did Alicethink of therabbit?
T:To whom did Spud want to prove“size and body type does not matter?”
如片段9所示,一些課堂提問用來檢測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掌握情況。
片段10:
T:Do you have any questions for the first four paragraphs?
T:Do you understand these sentences?Do you have any questions?
片段10中涉及的問題形式也經常出現在教師課堂提問中。
如片段10所示,教師進行課堂提問的目的在于檢查學生的理解和接受程度,然后根據學生的回答情況調整教學進度和方法。
3.鍛煉學生的語言能力
英語教學的一個主要目標是促進學生語言能力的發(fā)展,提高其語言表達能力。也就是說,培養(yǎng)學生正確使用英語的能力。眾所周知,熟練來自長期的訓練。因此,在英語學習中,訓練是必不可少的。教師可以通過提問的形式,組織訓練語言點的練習,從而幫助學生正確、流利地使用語言,提高其綜合運用語言能力。如在片段11中,教師借助提問組織關于如何用英文表達道歉的相關練習。
片段11:
T:Ok,how do Iapologize?What do you say to apologize?
Ss:Iam sorry.
T:Iam sorry.Ok,anything else?
Ss:Studentsarein silence.
T:Anything besides“Iam sorry?”
Ss:Forgiveme.
T:Forgiveme.Very good.Iwill say“It is…?”
Ss:My fault.
T:My fault,thank a lot,you have done a good job.
教師課堂提問話語的探索功能主要是由教師課堂提問衍生出來的附加功能,側重指教師使用問題詢問學生關于問題的理解。這樣既可以提高學生回答的準確性,又可以幫助學生將自己的答案作為知識和信息的資源,構建屬于自己的知識體系。
片段12:
T:What about the last blank?Ok,you please.
S:Pardon?Daniel.Icannot hear you well on the phone.
T:Excellent.But I have a question here.Usually,we use“him”to talk about Daniel.Why you use“you”here?
S:因為他們在進行對話。
T:Very good.Please look at this picture.What arethey doing?Answer metogether.
Ss:They aretalking to each other.
T:Yes,they are talking to each other.So,what doesit show us?Ok,you please.
S:It shows us that we use personal pronouns according to not only the rulesbut thecontext.
T:Very good.
如片段12所示,在話輪3中,教師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了問題。這個問題既可以讓教師了解學生對先前所學人稱代詞的掌握情況,又可以啟發(fā)學生對自己回答的思考,從而更好地理解所學語法項目的功能特點。
本研究綜合運用了語用學和話語分析的相關理論,采用定性的研究方法,以江蘇省十二名優(yōu)秀初中英語教師課堂實錄的轉寫語料為素材,對他們的課堂提問話語進行分析,揭示出其特征和語用功能所包括的內容,為更好地理解在英語作為外語的教學情境下提問話語提供了新的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