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炎強
近日筆者任教的大學迎接本科教學評估,學院要做好專家組接待的工作。在準備評估專家現(xiàn)場會議時需要制作一些席卡?!氨究平虒W評估”翻譯成英文是Institutional Evaluation on Undergraduate Education,所以學院的負責老師就將席卡上的“評估專家”譯成Evaluation Expert。聽上去似乎沒什么問題,但仔細一想,其實這個譯法基本上就是字對字翻譯,并沒有把“評估專家”真實的意義體現(xiàn)出來。
通過查詞典可以發(fā)現(xiàn),expert的含義為:a person who has a comprehensive and authoritative knowledge of or skill in a particular area. Eg. “a f inancial expert”(某一專業(yè)領域知識掌握全面或具備權威技能的人,如“金融專家”)。參加本科評估工作的專家基本上都是國內(nèi)外知名大學的校長、院系主任、學科頂級學者或?qū)W術帶頭人,在各自的專業(yè)領域都是專家。此范疇內(nèi)的“評估專家”并不是專門以評估知識和技能著稱的研究人員,而只是在本科教學管理方面的教育專家,受邀前來對目標大學進行評估。評估結(jié)束后,這些專家就會回到各自的工作崗位,他們的日常工作并不是評估本身。
由此可見,參加評估的專家來自各個領域,組成評估組,從不同專業(yè)視角及專家觀點進行評判。所以筆者建議,把“評估專家”翻譯成為Evaluation Panel Member。考慮到席卡制作紙張空間有限,也可以僅保留Panel Member。
對漢語母語的譯者而言,有時很難把握其選擇的譯語是否地道準確,因此有必要借助工具查詢。首先可以查英英詞典,查看所選詞匯的釋義及例句。如果要查短語,則可以在英文搜索引擎中了解該短語的使用情況。國外搜索引擎給出的結(jié)果更為可信,多數(shù)搜索結(jié)果都來自英美國家,有助于判斷該表達方式在英文語境下是否準確。例如,在bing.com中輸入“evaluation expert”,所有結(jié)果中兩個詞連用的情況并不多見,只有在“Test and Evaluation Expert”中出現(xiàn),指的是專業(yè)的考試官。輸入“evaluation panel”,則出現(xiàn)了32,000多條內(nèi)容,打開幾條發(fā)現(xiàn)這個詞組搭配使用情況很多,如standard evaluation panel、technical evaluation panel等。
再比如,本科評估材料中提到大學的培養(yǎng)目標之一是“具有國家意識”?!皣乙庾R”可能的幾種說法包括national awareness、national consciousness、patriotism等。通過搜索引擎查找,發(fā)現(xiàn)national awareness有大約1,850,000條結(jié)果,雖然數(shù)量很多,但前面幾頁大多與health awareness有關。接著查找national consciousness,發(fā)現(xiàn)有大約631,000條結(jié)果,頭一條就是來自Wikipedia,看來這個說法已經(jīng)成為固定術語。我們再看一下詞條的解釋:A national consciousness is a shared sense of national identity, that is, a shared understanding that a people group shares a common ethnic/linguistic/cultural background. 這個解釋與漢語中的“國家意識”比較符合,基本可以確定這個譯文是準確的。我們再查patriotism,得到的釋義為:patriotism or national pride is the feeling of love, devotion and sense of attachment to a homeland, and a sense of alliance with other citizens who share the same sentiment. 從意思上看,patriotism也可以用來表示“國家意識”,但這個詞的感情色彩太強,不如national consciousness更合適。
翻譯不是簡單的字對字翻譯,而是復雜的人類智力活動,需要譯者有主動的思辨過程。漢英兩種語言在詞匯層面有時很難達成一一對應,這就要求譯員思考原語意義,準確判斷目的語的語義搭配,以及同一概念在不同語言文化下的關系,根據(jù)上下文和交際場合進行語義判斷,選擇合適的譯語詞匯表達。
翻譯是基于情境和經(jīng)驗的創(chuàng)造性建構過程,而自有知識與外部知識的共現(xiàn)與交互是譯者的認知前提。翻譯中充滿不確定性和模棱兩可的地方,譯者須具備一定的主體性和創(chuàng)造力,有時甚至還會有必要的妥協(xié)。如上文中的席卡翻譯,就需要譯者考慮紙張空間和譯文恰切之間的平衡。在未來科技發(fā)達的社會中,翻譯思辨能力或?qū)⒊蔀樽g者區(qū)別于機器的最重要的特質(zh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