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19日,為期兩天的第1屆亞洲古生物學會大會暨中國古生物學會成立90周年紀念活動在北京中國科技會堂隆重舉行。大會期間,舉行了中國古生物學會90周年華誕紀念系列活動,包括紀念大會開幕式、中國古生物學會90周年紀念短片和系列圖書發(fā)布,頒發(fā)中國古生物學會終身成就榮譽,特邀國際專家學術報告、書刊展覽展示、亞洲古生物學協(xié)會籌備以及天演之夜歡迎會等系列活動。
中國古生物學會成立于1929年,是我國成立最早的自然科學學術團體之一,目前掛靠在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zhì)古生物研究所。截至2018年10月,學會共有會員約3000人。作為一個擁有90周年悠久歷史的學術團體,長期以來在學科發(fā)展和國家資源勘探開發(fā)建設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經(jīng)過幾代人的努力,中國古生物學會已經(jīng)成為在國際上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學術團體。
中國科協(xié)常委、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束為,中國科學院副院長、黨組成員李樹深,中國科學院國際合作局局長李寅、科學傳播局局長周德進、前沿科學與教育局副局長王穎,自然資源部礦產(chǎn)資源保護監(jiān)督司副司長王峰,科技部基礎研究條件平臺處處長任家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地球科學部地球科學二處處長任建國等領導出席了18日舉行的慶祝大會開幕式。
會議開幕式由中國古生物學會副理事長、大會組委會主席王永棟主持。張彌曼、李廷棟、殷鴻福、周志炎、戎嘉余、吳新智、張國偉、陳旭、劉嘉麒、邱占祥、舒德干、周忠和、王成善、金之鈞、郭正堂、潘永信、丁林17位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古生物學會主席Sylvie Crasquin,國際地層委員會主席、丹麥皇家科學院院士David Harper,國際古生物學協(xié)會前副主席、瑞典皇家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Else Marie Friis,以及日本、羅馬尼亞、俄羅斯、韓國、黎巴嫩等國家的古生物學會主席、國際學術組織代表及知名專家等逾380位代表蒞臨本次大會,共同慶祝中國古生物學會90周年華誕。
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丁仲禮在書面致辭中指出,古生物學是地質(zhì)學的一門“小學科”,但是它在探秘地球漫長演變歷史和追索生命起源演化方面,是一門不可或缺的“大學科”。在老一輩中國地質(zhì)學家和古生物學家的努力下,中國古生物學會已成為目前中國自然科學中歷史悠久、影響深遠、成就顯著的學術共同體之一,在世界古生物學界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中國科學院副院長、黨組成員李樹深發(fā)表致辭
中國科學院副院長、黨組成員李樹深在大會致辭中指出,近年來,中國古生物學工作者在生命起源與早期演化、澄江生物群、熱河生物群、東亞人類演化和全球界線層型“金釘子”等領域取得了一系列舉世矚目的研究成果,為國家贏得了榮譽,為學科發(fā)展做出了卓越貢獻。他還對學會工作提出了幾點建議:一是不忘創(chuàng)會初心,服務國家需求;二是推動學科交叉,再攀科學高峰;三是開展科學普及,弘揚科學精神;四是擴大開放合作,引領國際前沿。
中國古生物學會理事長詹仁斌在大會上致歡迎詞,他指出中國古生物學會由丁文江、李四光等老一輩古生物學家組織成立于1929年。90年來,中國古生物工作者們不忘初心,傳承家國情懷,勇攀科學高峰,逐漸向世人打開了地球46億年在中國留下的地層書卷,見證了中國古生物學科的發(fā)展歷程并進一步推動了中國古生物學會的發(fā)展和壯大。這期間,中國古生物學會在促進古生物學科發(fā)展、學術活動、人才舉薦、教育教學、國際交流、科學普及以及化石保護等領域碩果累累,在服務廣大會員、面向國家需求、發(fā)揮智庫作用方面發(fā)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自然資源部礦產(chǎn)資源保護資源司副司長王峰發(fā)表講話對學會90周年華誕表示祝賀,他指出,中國古生物學會對提升我國古生物學及相關學科的研究水平,推動古生物化石的研究管理做出了重要貢獻。中國政府非常重視古生物化石的保護工作,有力支撐了古生物學科的科研工作,未來還會進一步推進古生物學和相關學科的發(fā)展,推動古生物化石保護與科研工作再上一個新臺階。
國際古生物學協(xié)會主席Sylvie Crasquin、國際地層委員會主席David Harper分別代表國際古生物學會、國際地層委員會發(fā)表致辭;日本古生物學會理事長西弘嗣、羅馬尼亞古生物學家協(xié)會主席Iuliana Lazar以及韓國古生物學會執(zhí)行理事長Lee Dong-Chan也代表亞洲及歐洲的古生物學會發(fā)表致辭。另外,德國古生物學會、奧地利古生物學會、意大利古生物學會以及印度古生物學會負責人發(fā)來賀信,祝賀中國古生物學會90年華誕,并表示希望進一步加強與中國古生物學會和亞洲各國古生物學會的合作與交流。
隨后,中國古生物學會副理事長鄧濤作為嘉賓,發(fā)布了中國古生物學會90周年紀念的系列圖書,分別為《中國古生物學會90年》《中國古生物學會全國科普基地概覽》《卻顧所來徑:中國古生物學家的化石人生》,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出版,以此記錄學會的悠久歷史和發(fā)展現(xiàn)狀,以及科學普及等方面取得的新進展。
中國古生物學會秘書長蔡華偉宣讀學會決定,向張彌曼、汪品先、殷鴻福、周志炎、吳新智、鄭守儀、陳旭、邱占祥8位年逾80周歲,在古生物學科研及學會發(fā)展中做出重大貢獻的古生物學院士授予“中國古生物學會終身成就榮譽”,并介紹了8位院士的杰出科學成就。詹仁斌理事長分別向終身成就榮譽獲得者頒發(fā)榮譽證書。
開幕式現(xiàn)場
殷鴻福院士作為院士代表發(fā)言,他回憶了中國古生物學會風雨兼程九十載,曲折中一路前進,不斷發(fā)展壯大的歷程,以及為國家做出的重大貢獻,得到國際古生物界的廣泛認可,成為國際古生物學的一支中堅力量。他指出中國古生物學會也是培養(yǎng)院士的搖籃,會員中先后有50多人入選中科院院士(包括學部委員),為促進學科發(fā)展、人才培養(yǎng)和國際交流與合作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他表示要為祖國的強大發(fā)揮余熱,提攜后代,為中國古生物學再創(chuàng)輝煌。
紀念大會后,瑞典皇家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瑞典自然歷史博物館Else Marie Friis教授以及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zhì)古生物研究所朱茂炎研究員先后代表中外學者做大會特邀紀念報告,分別介紹早期被子植物研究和早期生命起源演化研究領域所取得的最新進展。
第1屆亞洲古生物學大會期間,來自中國、日本、俄羅斯、韓國、蒙古、泰國、伊朗、黎巴嫩、巴基斯坦、馬來西亞等10余個亞洲國家,以及英國、法國、羅馬尼亞、丹麥、瑞典等歐洲國家的學者,開展一系列學術研討活動,包括10個學術分會場,70個口頭報告,近70個展板報告等。
會議得到中國科學技術協(xié)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地球科學部、中國科學院前沿科學與教育局、中國古生物化石保護基金會的大力支持。會議由中國古生物學會、日本古生物學會和韓國古生物學會主辦,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zhì)古生物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中國地質(zhì)科學院地質(zhì)研究所、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聯(lián)合承辦;現(xiàn)代古生物學和地層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首都師范大學、中國地質(zhì)博物館、中國古動物館、北京自然博物館、南京古生物博物館、天目地學博物空間及崇州天演博物館等協(xié)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