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瀅
長白山坐落于吉林省東南部白山市境內,是我國首批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首批國家5A級旅游景區(qū)、聯合國“人與生物圈”自然保留地和國際A級自然保護區(qū)。長白山不僅有豐富的礦產、植被等生物資源,而且還有豐厚的文化底蘊。所有這些促成了長白山成為我國十分受歡迎的旅游地之一。但是全面性、系統性地介紹長白山旅游文化的平臺并不多見,很多十分具有黑土地文化的特色項目的介紹平臺更是屈指可數,基于這種現象,本文設計并實現了以長白山旅游文化為主題的網絡平臺,為廣大旅游愛好者提供了一個可以直觀了解長白山的信息渠道。
長白山作為中國著名的旅游景點之一,每年吸引游客達幾百萬人次。其中很大一部分來自山海關以南,對長白山區(qū)域歷史及文化了解不多。2013年以前,大多數旅游者都通過出團游的方式前往長白山,他們對長白山相關的信息完全來自于旅行社和導游,所以大多數人的旅行狀態(tài)是隨著人流移動,并沒有過多關注長白山的文化和周邊產品等信息,導致即便旅行結束,也沒有太多的印象。隨著我國經濟的發(fā)展,人們越來越懂得旅行的享受不僅僅是到過哪里,看過什么景色,更重要的是了解該景點的歷史文化及周邊產品等信息,所以越來越多的人通過通信電子設備來了解各個地區(qū)的景點的各種信息,來制定屬于自己的自由行線路。而長白山作為東北地區(qū)最著名的旅游景點,它一年四季的美麗景色和周邊高句麗歷史、滿族歷史等獨特的文化氣息深深地吸引著四面八方的人群,所以搭建一個全方位介紹長白山信息的旅游平臺可以為各地的旅行者提供更好的服務。
(一)旅游文化信息平臺的總體設計。在平臺設計之初,項目組成員走訪了長白山附近各個城市及村落,深入了解了當地的特色文化、美食、娛樂活動等。通過對這些信息的篩選,并借鑒介紹其他旅游名勝地區(qū)平臺的成果,設計信息平臺的總體結構如圖1所示。
圖1 長白山旅游信息平臺總體結構
(二)旅游文化信息平臺的數據庫設計。從不同的用戶使用該平臺的角色上分析,設計平臺時將用戶分為兩個角色,分別是管理員和會員。管理員的功能主要是對該平臺的各種信息進行維護。管理員的信息主要包括:編號、姓名、密碼、權限等。會員的功能有瀏覽平臺信息,查詢線路及制定訂單、留言等。會員的信息主要包括:編號、用戶名、密碼、郵箱等。景點信息包括:編號、景點名稱、地址、電話、票價等。而對于用戶下的訂單信息包括:訂單的編號、用戶的編號、總價、訂單狀態(tài)等。
長白山旅游信息平臺主要包含四部分,分別為歷史文化、旅游線路、美食娛樂、特產資源。這四部分集合了關于長白山信息的方方面面。
(一)歷史文化。在長白山這片土地上孕育過兩大璀璨文化——高句麗文化及滿族文化。高句麗文化是指的發(fā)生在公元前37年北扶余之高句麗人朱蒙建國開始至第27代國王寶藏王高藏被唐俘虜而滅國這段期間的歷史文化。平臺將這一時期分為建國初期、動蕩時期、擴張時期、衰落時期及滅亡時期,從這幾個時期分別介紹了高句麗的國家組織形式、風土人情、百姓生活等。重點介紹了引領高句麗進入鼎盛的好太王時期的文化遺產。而在滿族文化部分,平臺詳細介紹了滿族的變遷、民族、藝術等。重點介紹了吉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滿族剪紙藝術、滿族八大碗等。
(二)旅游路線。游覽長白山一共有三條線路,分別是從延吉方向的北坡登山、從二道白河方向的南坡登山、從松江河方向的西坡登山。平臺分別詳細介紹了這三個方向上值得游客駐足欣賞的地方。如北坡的瀑布、南坡的中朝界河鴨綠江觀景帶、西坡的老虎背等。對于長白山最重要的旅游景點——天池,在平臺中有非常詳盡的介紹。
(三)美食娛樂。長白山坐落于青山綠水、物產豐富的黑土地上。再加上歷史文化的影響,有很多特色的美食是獨一無二的。平臺根據圍繞在長白山周圍的城市、村落等地區(qū),以位置劃分,分別介紹了當地特有的美食和地方娛樂項目。如延邊地區(qū)的朝族菜——大醬湯、米酒、辣醬魚、打糕、冷面等;白山地區(qū)的粘火勺、酸菜、土醬、小雞燉蘑菇等。而娛樂項目包括朝鮮族及滿族舞蹈、長白山滑雪、冰雪節(jié)等。
(四)特產資源。長白山在古代就是一座寶山,眾所周知的東北三寶——人參、鹿茸、貂皮在這里應有盡有。除此之外,野生的各種菌類食品、藍莓、松子等也是產量豐富。
本平臺通過翻閱歷史資料及走訪長白山各處,基本上將有關長白山的信息全部囊括其中,但是在本平臺中并沒有提及到長白山附近的景點信息,沒有給旅行者提供其他可選擇的目標,對此有些遺憾。在接下來的研究中,課題中的成員將繼續(xù)走訪長白山周邊,了解風土文化,完善信息,爭取建設一個關于長白山區(qū)域旅游的更好更全面的信息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