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華山
(四川職業(yè)技術學院 思政部,四川 遂寧 629000)
2019 年3 月18 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并發(fā)表重要講話。座談會上,總書記強調:“黨和國家高度重視學校思政課,今后只能加強不能削弱,而且必須提高水平?!盵1]并明確思政課教師的重要作用:“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關鍵在發(fā)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1]會上,總書記對廣大思政課教師提出六個方面的殷切希望:政治要強,情懷要深,思維要新,視野要廣,自律要嚴,人格要正[1]??倳浲瑫r對思政課改革創(chuàng)新提出堅持八個“相統一”的要求:政治性和學理性相統一,價值性和知識性相統一,建設性和批判性相統一,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統一,統一性和多樣性相統一,主導性和主體性相統一,灌輸性和啟發(fā)性相統一,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1]??倳浀闹匾v話,為全國思政課教師新時代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解決好培養(yǎng)什么人、怎樣培養(yǎng)人、為誰培養(yǎng)人這個根本問題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重要的遵循標準。
作為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我們要把總書記3.18 重要講話精神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立德樹人、培根鑄魂,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理性分析當前思政課教學面臨的、來自課堂內外和學校內外的現實情況,一方面不斷提升自身的理論修養(yǎng),夯實基本功,另一方面在思政課教學中積極改革創(chuàng)新,從而真正做一個不但合格還要優(yōu)秀的思政課教師。
一是思政課教師數量的短缺。??圃盒i_設了三門思政課程,本科院校一般開設了五門思政課程,都是必修課程,這對思政課教師數量已有要求,而高等教育大眾化后,學校規(guī)模急劇擴大,在校學生急增,學生動輒上萬或數萬人,思政課教師數量急需增加,這種情況下,很難保證思政課教學的整體質量。二是思政課教師自身理論水平和教學能力參差不齊。正是由于學校思政課教師數量的短缺,所以許多非師范專業(yè)、非思政專業(yè)的人才進入思政教師群,因此出現了思政課教師隊伍理論水平、教學水平參差不齊的情況。雖然現在高校招聘思政課教師崗位普遍要求必須是思政專業(yè)的研究生或法律專業(yè)的研究生,但由于許多碩士研究生第一學歷、博士研究生第一、第二學歷不是思政專業(yè),后期如未能很好補課,夯實專業(yè)基礎知識,部分教師在進行思政課教學時就會信心不夠、底蘊不足,上課時大部分時間只能照本宣科,學生聽課味同嚼蠟,何談質量。在一些本科院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的教師隊伍后繼乏人,究其原因,就是許多新進教師以前并沒有認真研學過“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這兩部分內容,而這兩部分內容專業(yè)性又極強,“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不可能的。第一學歷不是思政專業(yè)的教師,如未認真研究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就是講授“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兩門課程也會倍感吃力。
一是學生的非智力因素水平影響。高等教育大眾化之后,眾多學生進了大學校門,部分學生的非智力因素水平較低,他們缺乏學習目標、缺乏學習動能,學習能力較弱,他們中的一些人不知道珍惜這一難能可貴的學習機會,睡懶覺、混日子,整日里以手機為伴,不但耽誤了自己的美好青春,還對良好學風、班風、校風的形成產生了一些負面影響。對這部分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任務尤為艱巨。二是部分學生對思政課認識有誤區(qū)。他們從實用主義出發(fā),不愿意認真學習政治理論知識,不想提高理性思維能力,總覺得思想政治理論課沒有專業(yè)課實用,從而不愛上思政課,人在教室心在外,個別學生上思政課時還常常逃課。
我們必須承認,全國高校無論公立學校還是民辦學校,對思政課教學絕大多數都是重視的,但是在管理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第一,把原本一些不屬于思政課范圍的課硬行讓思政教師去完成。如《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指導》、《大學生就業(yè)認知與技巧》這兩門課,造成思政課的主干課程師資不足,思政教師工作量過大。讓沒有一點創(chuàng)業(yè)經驗,也基本沒有多少就業(yè)經驗的年輕思政課教師去給即將畢業(yè)的大學生做就業(yè)與創(chuàng)業(yè)指導,既保證不了這門課程的教學質量,又大大地加重了思政課教師的負擔。第二,對思政課實踐環(huán)節(jié)重視不夠。習近平總書記在給思政課改革創(chuàng)新提出的“八個相統一”要求中明確指出,思政課教學要堅持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參加社會實踐、觸摸紅色文化是隱性教育的絕佳機會,而觸摸紅色文化一個很好的做法就是,在老師的帶領下組織每個班上思政課學習的優(yōu)秀學生,到社會實踐中去、到校外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去,去參觀、感悟,去陶冶情操、凈化心靈,可是大多數學校的管理層出于安全因素的考慮,對這一實踐安排未能給與支持。第三,經費保障不夠。按照教育部2015 年9 月印發(fā)的《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標準》的規(guī)定,每一個學校要保證生均思政專項經費不低于15 至20 元,并設立專項賬戶[2],絕大多數學校也做到了,可是部分學校卻硬性規(guī)定,此專項經費只能用于教師而不能用于學生,導致該經費大部分長期束之高閣,形同虛設。
唯物辯證法認為,任何事物的發(fā)展變化內因是根據,外因是條件[3],中國傳統文化也認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改革開放四十年來,一方面是我們的物質文明越來越發(fā)達,一方面是一些國人的價值觀越來越多元化、越來越扭曲。鑒于此,2006 年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第一次明確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這個重大命題和戰(zhàn)略任務。2012 年黨的十八大報告進一步強調指出:“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4]可是反觀我們的社會大環(huán)境,一些“公知”、大V 口中歷史虛無主義沉渣泛起,一些全媒體上拜金主義、明星緋聞不絕于耳,現實生活中驕奢淫逸的生活方式盛行,這些都對我們的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帶來嚴重的沖擊,對思政課教學提出了更多的挑戰(zhàn)。
面對以上四個方面的困境,如何把思政課的“有意義”講得非常有“意思”,這是時代給全體思政課教師提出的新課題、新挑戰(zhàn),這就需要我們所有思政課教師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3.18”重要講話精神,增強思政課教學的思想性、理論性、親和力和針對性,用淵博的知識、恰到好處的教學方式、鮮活生動的教學案例去引導學生、教育學生,使思政課成為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使我們的學生成為真正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不是普通課程,它具有鮮明的政治屬性;思政課教師,不僅僅是普通的教育工作者,不是把書本上的知識傳授給學生就算完成了工作任務,一個優(yōu)秀的思政教師,一方面要樹立崇高的共產主義理想,有高度的政治自覺,自己心中有信仰,才能給學生上好信仰課,另一方面要時刻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努力培養(yǎng)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不負歷史賦予我們每一個思政教師的“培養(yǎng)一代又一代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奮斗終身的有用人才”的重任。
習近平總書記曾經說過,打鐵還需自身硬,做一名優(yōu)秀的思政課教師,沒有過硬的理論修養(yǎng),是講不好思政課的。思政課看似簡單,實則復雜。沒有淵博的知識,廣闊的國際視野、歷史視野,怎能講好《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沒有馬克思主義倫理學、人生哲學、法學等方面的基本功,怎能講好《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不詳細了解當代國際國內重大的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文化、法制的方方面面,怎能講好《形勢與政策》。所以,沒有系統學習過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課程的教師,一定要多下功夫,認真惡補相關知識,并把這些理論吃深、吃透,從而從理論上夯實基本功。一個優(yōu)秀的思政課教師,面對當代大學生的“活思想”,尤其是疑問點、癥結點,不但能講清書本上的點點滴滴,還得引導我們的學生正確觀察現實世界以及意識形態(tài)領域中的風云變幻,如是,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思政課看似高大上,實則在一些教師的講解下接地氣不夠、吸引學生不夠的問題。
群眾的智慧是無窮的,做一名優(yōu)秀的思政課教師,決不能在備課方面當獨行俠,要在教研室的組織下,發(fā)揮“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的作用,堅持并做好集體備課,即一方面對黨的方針政策及時集中學習討論,并第一時間進課堂,另一方面群策群力,精讀教材、精選教輔資料(文字、圖片、音頻、視頻)、集體討論、準備教案,討論哪一節(jié)課主要用什么教學方法、什么地方設置師生互動、布置什么樣的復習思考題等等。在集體備課制度環(huán)節(jié),要充分發(fā)揮骨干教師的領斗羊作用,做好對年輕教師的“傳幫帶”,從而使我們的思政教師隊伍的業(yè)務能力有一個整體的、較大的提高。
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而我們傳道之主陣地在思政課堂,由于我們的學生生源類型復雜,素質參差不齊,學習底子差異大,學習態(tài)度不一樣,有的想學,有的厭學,上課網上聊天的、打游戲的、看視頻、看小說的比例不小。這就需要我們嚴格課堂管理,規(guī)范課堂秩序,負起師者傳道、授業(yè)的責任,防止放任自流,不然,課堂最終要變成聊天室、游戲室和菜市場。
“課堂導入作為教師課堂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教師教學思想、教學藝術與教學方法的綜合體現,對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學目標的實現具備重要的意義。具備創(chuàng)新型、針對性與啟發(fā)性的課堂導入不僅可以吸引大學生的注意力,還可以打造活躍的課堂氛圍,對于有效提升高校思想政治課堂吸引力、高效性及感染力,具備一定的現實意義?!盵5]實際教學中,有些教師在課堂引入時,要么根本沒有這個環(huán)節(jié),要么嘩眾取寵,本末倒置,學生的眼球雖然被吸引住了,但教學目的并沒有達到。正確的做法是,主動了解學生關心關注的話題,找準切入點,使課堂教學既有吸引力與趣味性,又有邏輯性與有知識性、原創(chuàng)性。只有這樣,我們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堂教學才能真正吸引學生。
多年來,政治理論課教育一直倡導“理論聯系實際”,但這種“理論聯系實際”大多是在課堂上進行案例的堆積,忽視了學生對課堂外社會實踐的認知和了解[6],進而使政治理論課教學,只有知識的填充,而無思想的啟迪。作為教師首先要明白“廣袤大地是學習成長的最好教材”,只有將思政小課堂同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才能開闊學生的視野。所以,思政課教師一定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思政課改革創(chuàng)新要堅持八個“相統一”的要求,盡可能帶領學生多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多從事社會實踐活動,使學生從各種社會實踐中自覺歸納、總結、體會: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fā)展中國。
總之,我們要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3.18講話”精神,充分認識到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牢記思政課教師隊伍責任重大,使命光榮,要勇敢面對各種困難和挑戰(zhàn),切實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六個方面的要求,堅持政治要強、情懷要深、思維要新、視野要廣、自律要嚴、人格要正,努力發(fā)揮思政課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給學生心靈埋下真善美的種子,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圩?,使我們的學生成為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革命事業(yè)的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