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桂貞
?【中圖分類號】R446.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9)01-018-01
?侗族油茶,顧名思義,就是離不開油的茶。侗族人叫打油茶,用的大多是當地生產的木本茶油。茶油被譽為東方橄欖油,在打油茶中不可或缺,油炸花生、陰米、油果等配料一定需要它,煎炒茶葉也少不了它。將煎炒過的茶葉注水煮開后過濾篩取得的黃燦燦的湯就是茶水。茶水裝碗配上陰米、花生、油果、蔥花,就成油茶。因時間、地點、內容不同,有日常油茶、新娘油茶、新生兒油茶、敬薩神油茶。所謂“打油茶”,說的不僅是一味食品,更是一種飲食方式。
?茶葉、茶油本是天地精華,煎炸水煮,便是上上善湯。在它面前沒有上料下料之分,豬肝、豬血、豬粉腸,牛筋、百葉、不見天,都是好料;加鹽,加糖,加牛憋 (也作“牛癟”,又稱“百草湯”) ,還是美味;糍粑、湯圓等糯食也是絕配。換句話說,侗家茶水是開光奇湯,能容百物,解百納,可化腐朽為神奇,點石成金。
?侗家人供奉的神,在傳說中大多是生活中的人。神很親和,要求也不高,平生鐘愛而已。特別是祭祀女神薩歲,別的貢品可以沒有,油茶卻是萬萬省不得的。是薩歲發(fā)現(xiàn)茶葉,教會侗家人種茶,開了吃油茶風氣。敬神的茶要說有什么特別,就是不加鹽不加糖。侗家茶客有三等,一為茶迷,二為茶精,三為茶仙。茶仙吃油茶,去鹽去陰米去筷條。如果你愿意承認,你有時已過上神仙一樣的生活。
?侗家人一日三餐不離油茶,尤其是早餐,干脆就叫茶餐,侗家的早晨是最香的。油茶待客更是侗家人的重要禮節(jié),無論新朋老友,貴人百姓,都是平等待遇。侗家油茶沒有等級之分,只有場合之別。在農家廚房餐桌,它是生活是風俗,在酒店大堂雅座,它是文化是氛圍。
?侗家油茶極大的包容性使茶飯不分,而茶葉的提神解毒功效又注定它的食藥一體性質。侗家有句口頭禪:無酸打暈竄,無茶一身痧。由此可見,油茶已深深滲入侗家人的血液,不僅是他們養(yǎng)身護命的必需營養(yǎng),還是快樂生活的精神食糧。打油茶雖然由主婦掌鍋,茶客仍然可以各取所需,加什么配料,淡抑或咸,喝多少道,都由茶客說了算。因人而異,因時而宜,可繁可簡,侗家油茶這種極度的靈活性、自助性使其成為休閑生活的首選方式。
?侗家油茶是開放的,可持續(xù)的,安全的。侗鄉(xiāng)家家戶戶都備有足夠的茶油、茶葉以及陰米油果等配料。他們架鍋打油茶,就開門迎茶客。茶香把左鄰右舍引來了,歡迎。路過朋友因好奇探頭進來,高興。見者有份,是他們與人為善、奉獻為美的處事態(tài)度與做派。大家都需要快樂,一起創(chuàng)造不好嗎?
?侗家油茶來源于生活,最懂人生滋味。先苦澀,又濃釅,再清淡,后甘甜。品嘗油茶,體味人生,油茶不是普通茶水,最后一道茶之所以要甜,是為了給人們最美好的祝愿。
?從配料準備、茶湯煮制到敬茶用茶,打油茶整個過程都充滿儀式感。掌鍋的主婦們常說:油發(fā)陰米要虔誠,不虔誠陰米不成形;煮制茶湯要用心,不用心茶湯不純正;請客用茶要熱情,不熱情客人不開心。吃油茶時有許多不成文的規(guī)矩,比如,先敬老人和客人;喝茶以單數為吉祥,最少也要喝三碗;筷子不用最好,給人留下想象,單只次之,給人希望,而用一雙就神秘全無了。還有見者有份,先苦后甜等等,也都是侗家油茶的禮數。
?侗家油茶與當代的泡茶、功夫茶不同,與其他少數民族的茶俗又有區(qū)別。常有人問:侗族油茶與恭城瑤族油茶有什么兩樣?看了以上文字,答案應該出來了。當然它們最明顯的區(qū)別在于茶湯。恭城油茶把生姜蔥頭花生米等香料搗和在茶水里,能很快引爆味蕾,叫人一見鐘情。而侗家茶湯講究色純味正,一道一道慢慢來,讓茶客步步深入,欲罷不能,過后還癡癡念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