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遠和
又臨仲秋之夜,我倚靠在窗臺邊,外面燈火闌珊,風(fēng)輕輕地從臉龐拂過,一如嬰兒柔滑小手的撫摸,遠處是黑黝黝山的剪影,此時,山梁的樹梢上,正掛著一輪明月,淡淡的黃色略有些偏冷,發(fā)出清幽的光輝。
在這小城居住一晃十多個年頭,似乎從沒今晚這樣專注地看過月亮,是人到中年有了紛雜人世的感懷,亦是臨近中秋佳節(jié)衍生思鄉(xiāng)的情愫?心境如月色,朦朦朧朧,無法得出讓自己認可的答案,也許兩者兼而有之吧。月亮漸漸升高,月光灑在窗臺上,如覆蓋的一層薄紗。如此光景,我倏地想起了老家,想起了用幾根杉木搭起平常用來曬稻谷的曬樓;想起了對面山頂上升起的磨盤大的月亮;更讓我想起常常愛在曬樓上坐著小木凳賞月的阿薩。
阿薩(侗語,即祖母)對月亮很介意,每月到了中旬那幾天,她無論春夏秋冬總愛到曬樓去望望,看看天上有沒有月亮,她說:“一輩子住在大山里,沒月光的晚上四周黑漆漆的,如困在黑屋里,心里悶得慌,月亮一出來,能看到近的房屋和遠山的影,心里也會感到亮堂踏實”。這就是阿薩愛看月亮的理由,實在是太簡單,像一張潔凈的白紙上寥寥畫上的幾筆,無虛假,實實在在透徹明亮。
阿薩離世已有二十多年,她的身影在我記憶里卻十分清晰,仿如昨天。有月亮的夜晚,她會端個小板凳來到曬樓上,如是夏夜還會帶把蒲葵扇邊賞月邊搖扇,扇起的風(fēng)會吹動她一頭的銀發(fā),在月光下像飄飛的白色花絮。那時,我們姐弟四人愛圍著阿薩一道賞月,阿薩也會在賞月時間里教我們許多童謠,如:“月亮光,大亮堂,照得妹妹洗衣裳,衣裳洗得干干凈,給哥穿上去學(xué)堂”?!?排排坐,吃果果,果果香,要瓜秧,秧要好,像寶寶,寶要耐煩帶,才會長得快,快快長大了,幫爹幫娘割牛草?!钡鹊龋皇悄甏丫?,大多憶不起來。阿薩教的童謠,總是滲透為人處世之道,且充滿濃濃的鄉(xiāng)土味,朗朗上口,那時,阿薩說一句,我們跟著念一句,在靜靜的月夜里,伴著鄉(xiāng)野蟲鳴,我們和阿薩一起在童謠聲中送走一個個山村寂寥之夜,也在阿薩童謠里懂得了許多做人的道理。
那時我們天真無知,無論阿薩說什么我們都相信,她說月亮?xí)鷼猓矔?,一生氣就連續(xù)好些天躲在山背不肯出來。我們信以為真,只要沒見月亮出來,我們心里就會想到這是月亮生氣了 。然后就去問阿薩:“月亮什么時候才會出來呀?”。阿薩這時會看著我們姐弟說:“月亮這幾天確實生氣了,我問你們姐弟,誰最近做了壞事?一定要說實話,我才有辦法讓月亮出來,要不你們再也別想看月亮了”。這時,姐弟四人當中總會有人站出來,承認自己最近或是摘了別人家的一個黃瓜,或是弄濕了寨里誰家小朋友的衣服等“壞事”。然后阿薩告訴我們;“實話說出來這就對了,等哪天我?guī)銈內(nèi)プ鲆患拢蟮迷铝恋脑徍?,月亮就會出來的”。于是,我們就懷著忐忑的心在等待。阿薩往往會在初十到十六、七這些天選一個晴好的日子,帶著我們?nèi)ヌ盥飞系男】?,或是鏟除小路兩旁的雜草。當做完這一切,阿薩便會告訴我們:“今晚可以到曬樓上等看月亮了”。很多次正值晚飯時,那月亮果然從山那邊悄悄地爬了上來,感覺很是奇妙。后來長大了,才知道那原本就是自然現(xiàn)象,只不過被阿薩巧妙利用,月亮竟成為阿薩教育我們的特殊道具。
阿薩愛賞月,她把月當作神靈,因此心里對月亮十分敬仰。每年中秋節(jié)的晚上,臨吃月餅前,阿薩總要帶著我們來到曬樓舉行一個簡單的祭月儀式。一條木凳就是臨時祭壇,祭壇上是竹編的圓形簸箕,簸箕內(nèi)擺放切為若干小塊的麻餅,一杯冒著熱氣的罐煮藤茶,在夜風(fēng)里四溢清香,阿薩面對月亮,虔誠地站在祭壇前合掌祈禱。她告訴我們,要等月亮嘗了月餅后,我們才能吃。每當這時,我們只有靜靜等候,眼盯著月餅強咽口水。而每年的中秋,我們聽得最多的則是阿薩對我們述說關(guān)于月亮的故事:說的是有個叫后羿的射日英雄,他娶了個美麗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
一天,后羿到昆侖山訪友求道,巧遇由此經(jīng)過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藥。據(jù)說,服下此藥,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暫時把不死藥交給嫦娥珍藏。嫦娥將藥藏進梳妝臺的百寶匣里,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見了,他想偷吃不死藥自己成仙。 三天后,后羿外出狩獵,蓬蒙手持寶劍闖入內(nèi)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藥。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對手,危急之時她當機立斷,轉(zhuǎn)身打開百寶匣,拿出不死藥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藥,身子立時飄離地面、沖出窗口,向天上飛去。由于嫦娥牽掛著丈夫,便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后羿回到家,侍女們哭訴了白天發(fā)生的事。后羿既驚又怒,抽劍去殺惡徒,蓬蒙早逃走了,后羿氣得捶胸頓足,悲痛欲絕,仰望著夜空呼喚愛妻的名字,這時他驚奇地發(fā)現(xiàn),今晚的月亮格外皎潔明亮,而且有個晃動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進三步,無論怎樣也追不到跟前。 后羿無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愛的后花園里,擺上香案,放上她平時最愛吃的蜜食鮮果,遙祭在月宮里眷戀著自己的嫦娥。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紛紛在月下擺設(shè)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故事凄美感人,代代相傳,阿薩說每年中秋的祭月也就是從那時流傳下來的。
月亮慢慢上爬,月光也愈加明亮,遠山近景都是那么寧靜祥和。若是阿薩還在,看到今晚這輪如少女甜甜臉龐的月亮,不知該多喜歡。在我記憶中,月亮就是阿薩掛在心頭的一盞燈,她用這盞燈關(guān)照我們,照亮兒孫人生的旅程。阿卜(侗語,即父親)那時是大隊干部,經(jīng)常要處理村子里大大小小的事情,阿薩時常對阿卜說:“做人一定要正直,辦事一定要公正,你是大隊干部,更不能有半點私心”。記得有一年發(fā)放救濟物資,花名冊上清清楚楚記錄已全部發(fā)放到位,但到最后卻還剩下一件棉衣,阿卜沒多想就帶回了家,當阿薩知道這件棉衣的來源后,硬是要阿卜把棉衣拿回去送給了困難的人家。阿薩的公私分明,正直無私處處感化著家庭每個成員,在潛移默化中,阿卜也秉承了阿薩正直無私的品行,在我們成長的路上給予的家教更加嚴厲。至今,我非常感激阿薩阿卜,他們的嚴厲儼然是我一路走來的基石。阿薩,一位飽受艱辛的大山里的女人,心里閃著明月的光輝,兜著月色的柔情。
那時阿薩的善良,樂善好施是全寨人公認的。那個年代農(nóng)村生活普遍困難,每年因水災(zāi)火災(zāi)引發(fā)的災(zāi)民群體乞討情形特別多。家里雖然貧困,但遇到那些災(zāi)民上門求助,阿薩都盡可能去幫助他們,單人時給一小竹筒米,人多時則把一筒滿滿的米勻分給他們。那竹筒雖只盛半斤米樣,可對于每月僅一百多斤口糧的七口之家,卻是要從每人的碗里勻出去的,為這母親沒少說過阿薩,但事后阿薩施舍依舊。記得那幾年,有位行動不是很方便的老婦人,經(jīng)常在寨里串戶乞討,每次阿薩都不會讓她落空,或是一杯大米,或是一點飯菜,那婦人每次走出門都會說阿薩是好人,好人會有好報。久了,阿薩居然與那乞討的婦人漸漸熟悉,而那婦人每次臨走前都要和阿薩聊一會,說她的家世,說她走村竄寨的見聞,這倒是讓從沒走過超出寨子十里地的阿薩了解不少的新鮮事。冬天臨近,若遇那婦人上門,阿薩還會找出一兩件舊的棉衣給她御寒。阿薩的行為讓那乞討的婦人感激不盡,四處游說阿薩的好。最令我欽佩的是阿薩的慷慨,但凡寨里誰家上門借個什物或油鹽米之類的,只要家里有,阿薩會盡量滿足他們。阿薩為人也謙和,方圓周邊人都知道。那些年,阿公老家那邊的人因賣農(nóng)產(chǎn)品,需跨省擔貨到離我們現(xiàn)居住地十公里的縣城出售,雖說是省際交界,但是也有五、六十里地,為了讓自己的農(nóng)產(chǎn)品在第二天提早上市,那些人都會在頭一天下午便從家里挑擔出發(fā),到達我們寨子時已經(jīng)天黑,就地歇息一晚,次日大清早出發(fā)正好合適。于是,寨子很多人家就成了臨時驛站。記得那段時間經(jīng)常是晚上一家人正圍著桌子吃飯時,木梯上便會 “咯吱咯吱”的響起,接著堂屋里一陣“嘭嗵嘭嗵”放擔子的聲音,人未謀面,話音先從門外傳了進來:“阿薩,今晚又來麻煩咯?!薄翱爝M屋,快進屋,別說麻煩了。”待來人進屋后,阿薩會詢問他們吃飯了沒有,若還沒吃,便會端上鼎罐,重新煮飯,然后就著火塘與來人聊起家常,而這些人往往會與阿薩、阿卜扯些沾親帶故的話題。我家祖籍原在廣西,70多年前因那邊生活太艱難,阿公和阿薩便帶著時僅二十歲的阿卜搬遷到了現(xiàn)在居住的地方,待阿卜成家后沒幾年,阿公便撒手人寰。所以,沾親帶故的話題阿薩和阿卜只能說是禮節(jié)性的應(yīng)付,至于來龍去脈自己也說不清。吃飯時,若家里有自燒的米酒,阿薩會叫我和哥去壇里舀些給他們喝。阿薩說,肩挑是個苦力,喝點酒下肚容易恢復(fù)體力。其實,平常這些燒酒都是備著待客用的,家里人都很少喝。但阿薩認為進門是客,無論生疏,都要盡主之誼。
飯后,阿薩還要給他們騰挪睡的地方,若是人多,我們姐弟會幫著清掃樓板,鋪稻草、攤席子打地鋪給他們睡。那些年,因賣農(nóng)產(chǎn)品途中歇腳我家的人不知多少,我們也不知阿公老家那邊究竟有多少親戚。后來阿卜告訴我們,其實那些人認識的很少,就是有些稍稍面熟的也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親戚,他們大多是知道阿薩的為人才到家里歇息的,至于和他們聊扯親戚的話,為的是避免他們感到生疏拘謹。時隔多年,每每想起這段往事,我對阿薩的言行更是敬重。阿薩的仁慈與淳樸從小目染,直到現(xiàn)在姐弟們聚在一起閑聊時還經(jīng)常說起阿薩的善良?!霸埔娙赵鲁跎鷷r,鑄冶火精與水銀”,“了見水中月,青蓮出塵?!?。古人寫月亮,多表現(xiàn)其皎潔、純凈和冰清玉潔,就是大詩人李白也經(jīng)常用月來象征人的高潔品質(zhì)。阿薩一生樸素寬厚。仁慈友善,處處閃耀著明月一樣的清輝,縱然不與明月相提并論,但阿薩的人格品質(zhì)總與月亮有著許許多多的關(guān)聯(lián)。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皎如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清輝發(fā)。但見宵從海上來,寧知曉向云間沒”。一輪明月從古到今曾引發(fā)多少人的感懷,而老家那掛在山梁上清新皎潔的月亮卻讓阿薩惦記一生。那年九月,阿薩病了,虛弱的身子只能用流食維持。從阿薩生病臥床,天總是陰沉沉的,無論月初月末,還是該月圓的那幾天,始終未見月亮的面容。有天晚上外面誰在焚燒草灰,忽明忽暗的光從外面映到窗欞上,依稀看到些外面的景物,冥冥之中,阿薩用微弱的聲音問道:“今晚是不是有月亮?”我回答阿薩:“不是的,那是別人在燒灰的亮光”,“哦,這輩子我恐怕是再也見不著月亮咯。”阿薩淡淡地自言自語。我鼻子一酸,忙走出室外。“月亮也會生氣,也會傷心”,這是阿薩曾告訴我們的話。此時,我想月亮決然是為阿薩的重病而傷心至極,或許,月亮正躲在山那邊為阿薩悄悄流著傷心的淚。那一刻,我萌生了去做一件事的念想,哪怕毫無意義,但不去做總感覺心里不踏實。那天下午,我獨自沿寨子里的路用心清理路旁的雜草直到傍晚時分。到了晚上,天空驟然放晴,久未謀面的月亮終于出來了,它依然慢慢地往上爬。依然是那副皎潔的臉盤??墒?,阿薩已處于半昏迷狀態(tài),靜靜地躺在床上。窗欞上慢慢地透進了月光,悄無聲息地灑到阿薩的床前,忽然,阿薩的眼簾輕輕地動了一下,隨即慢慢地睜開了雙眼,目光緊盯窗外的月光,臉上似乎閃過一絲淺淺的笑意。午夜時分,寬厚仁慈的阿薩安詳?shù)仉x開了人世,她把那晚的月亮裝在了心里,留在了靈魂最深處.。我相信,在阿薩通往天堂的路上會一路有明月相伴,天堂的路一定會灑滿月光。
夜?jié)u漸深了,遠處的山影也變得愈發(fā)凝重。舉目與明月對視,我再次看到了二十多年前阿薩慈祥的笑容,看到了掛在阿薩心中那輪月亮?!敖袢瞬灰姽艜r月,今月曾經(jīng)照古人。”融融的月光下,我把盈滿思念的心花,種在那月光下緩緩飄動的云層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