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東莞市茶山鎮(zhèn)第三小學
語文教學中的兩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是閱讀教學和習作教學,兩者是互相聯(lián)系、互相促進的。然而,不少語文老師平時的教學實踐,總是將它們孤立起來進行講授,導致大多數(shù)學生寫起作文來愁眉苦臉,難以動筆或語言生澀。有些學生即使閱讀和習作完成較好,但書寫馬虎、卷面不整潔,結(jié)果成績還是不夠理想。所謂“2+1”模式,“2”指閱讀和習作,做到以讀促寫、讀寫結(jié)合;“1”指寫字習慣。下面就從海量閱讀、以讀促寫、快樂習字的角度,淺談自己在語文教學中的一些思路及做法。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讓學生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yè)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币宰x促寫首先要做到大量閱讀,大量閱讀的前提是培養(yǎng)孩子的閱讀興趣。
首先,推薦圖書,指導方法,讓學生自由“悅”讀。為了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閱讀中學習,我預先推薦一些學生喜聞樂見而又寓意深刻的童話、寓言、故事、小說或漫畫,如《格林兄弟》《安徒生童話》等。我常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向?qū)W生介紹精彩的文章內(nèi)容,也常利用故事中精彩、緊張、感人的情節(jié)創(chuàng)設懸念,讓學生產(chǎn)生尋根究底的好奇心,感受閱讀的樂趣。同時,我還注重教會學生根據(jù)各種不同的閱讀書目選擇不同的閱讀方法。如:瀏覽、速讀、細讀等。
其次,重視文本,多作積累,讓學生遷移運用。學習課文時,我提倡學生做摘抄,把書中的好詞佳句拿來為我所用。每篇課文學完之后,我給學生指出一些比較好的詞語、句子和段落,要求學生背誦,并且有意識地在寫話和習作中進行運用。每學完一個單元,我還讓學生圍繞單元主題整理優(yōu)美詞語、精彩句段,并要求學生背誦積累,初步學習運用。
在習作內(nèi)容上,應由簡到繁,由淺入深。低年級應側(cè)重于說話、寫話;中年級應強調(diào)較為有序的句段、語段,后再練習寫簡單的文章;高年級應致力于篇章,盡可能地要求言之有序、言之有物。寫作的練習方式也力求多樣,以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的寫作欲望。
依我拙見,“讀寫結(jié)合”就是帶著目的性地讀書和有感而發(fā)地寫作。具體而言就是加強對所閱讀文段的審美分析、寫作手法分析;練筆時注重學以致用,穿插運用閱讀中學到的手法。例如:學習四年級上冊《去年的樹》這篇課文,引導學生體會鳥兒三次問話后,我話風一轉(zhuǎn):“可是昔日美好的時光再也不回來了,留在鳥兒面前只有一團燈火。此時她心里有多少話想對好朋友說呀!孩子們,拿起你們的筆寫一寫鳥兒最想對樹說的話吧。”這時,學生馬上提筆,化作故事中的那只鳥,寫下內(nèi)心獨白。八分鐘后,一篇篇感人真切的話讓在場的聽課老師為之動容!
為了發(fā)展學生的形象思維和想象力,我會讓學生根據(jù)課外閱讀編寫故事、續(xù)寫故事或改寫故事,并鼓勵學生把閱讀后的收獲或感想寫下來,寫得好的讀書心得在同學之間交流。交流的方式有:朗誦會、我愛閱讀分享會、讀書筆記展覽會;評選“閱讀之星”“小作家”等。日積月累,學生的詞匯量大大豐富,寫作能力大有提高,在班級舉行的“限時作文比賽”中,同學們都能寫出較好的文章。
《語文課程標準》總目標中所列的10條,其中第四點提到培養(yǎng)良好的寫字習慣。我在教學中除了讓學生養(yǎng)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還要求重視書寫美觀、整潔的習慣。
為了落實《教育部關于中小學開展書法教育的意見》要求,我校一直推行“讓學生寫一手好字”的辦學理念。學校領導高度重視學生的書寫,從2012年起開設了“靜心習字”校本課程,積極開展“靜心習字”教學活動。每天下午2:00—2:15為靜心習字時間,另外在每節(jié)語文課中,我會適當安排10分鐘的寫字時間。在寫字教學中,我遵循寫字教學規(guī)律,不斷規(guī)范、反復鞏固學生坐姿、握筆姿勢,并堅持每次練字前進行3分鐘靜心訓練。班內(nèi)定期舉行靜心習字比賽,每月評出“我是寫字小能手”“我是小小書法家”等榮譽的評比活動。班級利用“雛鷹爭章”、公告欄、榮譽欄及時展示學生的寫字作品。通過多種途徑為孩子們提供展示的舞臺,讓孩子們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華,在活動中樹立自信。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實現(xiàn)海量閱讀、以讀促寫、讀寫結(jié)合,書寫整潔,既能深化對課文的理解和感悟,又能快速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增強學生的寫作能力。當然,這“2+1”教學模式只是新的嘗試,還有待進一步改進和完善。我愿拋磚引玉,求教于方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