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苗族傳統(tǒng)服飾紋樣研究

      2019-02-20 06:06:02徐麗君
      山東紡織經(jīng)濟 2019年9期
      關(guān)鍵詞:魚紋紋飾苗族

      徐麗君

      (河南工程學院,河南 鄭州 451191)

      1 苗族傳統(tǒng)服飾概述

      1.1 形成原因

      苗族是中國最為古老的民族之一,也是一個人口較多,支系龐雜的少數(shù)民族。歷史上,苗族先民為躲避戰(zhàn)亂遷徙至黔東南,形成了現(xiàn)今世界上最大的苗族聚居地。在被迫南遷的過程中,苗族婦女為紀念故土的奇花異草和珍禽異獸,用針線將動植物紋樣繡制在本民族的服飾之上,世代相傳,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苗族服飾。同時,黔東南苗族“大雜居,小聚居”分布格局,造就了苗族服飾多元化的特征,形成了“一里不同俗,十里不同服”的現(xiàn)狀。

      苗族服飾紋樣與苗族服飾一起發(fā)展而來,苗族婦女運用紋樣記載苗族的人文風貌與生產(chǎn)勞作的全部內(nèi)容,反映出苗族厚重的歷史文化積淀,形成了如今中國服飾史上的活化石。千變?nèi)f化的圖案紋飾,不僅是對苗族濃郁的習俗風尚以及古老民族文化傳統(tǒng)的現(xiàn)代延續(xù),同時也表現(xiàn)了苗族婦女強烈的民族意識及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充分展示了苗族人民的高度智慧和非凡創(chuàng)造力。

      1.2 發(fā)展現(xiàn)狀

      苗族傳統(tǒng)服飾紋樣至今仍保留在苗族日常服飾之中,最早的傳統(tǒng)服飾紋樣由苗族老人繪制在紙上,形成模板,制作新衣時反復(fù)使用,祖輩相傳,因此保存至今。隨著時代的變遷,苗族婦女在已有傳統(tǒng)服飾紋樣的基礎(chǔ)上,將現(xiàn)代生活中的所見所聞繪制成新的圖案紋樣,縫制于衣飾之上,為懷念祖先遷徙,她們又將先民走過的河流山川都記錄在服飾之上,與傳統(tǒng)服飾紋樣融為一體,被廣泛地應(yīng)用在蠟染、刺繡、銀飾之上,形成了新的民族民間藝術(shù)瑰寶。

      2 苗族傳統(tǒng)服飾紋樣分類研究

      苗族當?shù)氐拇汤C蠟染紋樣大致可分為四類:動物紋、植物紋、幾何紋以及太陽紋。

      2.1 動物紋

      動物紋樣是苗族傳統(tǒng)服飾中運用較多的一種紋飾,被廣泛的運用在各種服飾及配飾之上,在苗族地區(qū)最常出現(xiàn)的動物紋樣有:龍紋、魚紋、鳥紋和蝴蝶紋,這些動物造型多夸張變形、生動活潑、同時還隱藏著美好的神話故事及寓意,獨具韻味與魅力。

      2.1.1 龍紋

      龍是苗族人想象出來的動物,在苗族傳說中,龍與苗族的祖先姜央同為楓樹與蝴蝶媽媽所生,苗族人視龍為吉祥的化身,是能夠保護苗族人民興旺安樂的護身符,龍紋代表著長輩對子孫的美好期盼與祝福,苗族人對龍紋的應(yīng)用詮釋著苗族“萬物有靈、生命平等、天地尋?!钡睦砟?。在苗族服飾中,常見的龍紋分為蛇龍、魚龍、蠶龍、水龍四種。

      蛇龍,蛇龍的造型是龍頭蛇身,蛇身較長,盤繞成型,多成對稱圖形出現(xiàn),蛇身上沒有爪子,一側(cè)有須鰭,身體上有蛇鱗,多配蝴蝶與花草出現(xiàn);魚龍,龍頭魚身,雙目圓瞪似金魚眼,魚身魚尾,身上有鱗片,爪子似雞爪,身子微微卷曲,呈現(xiàn)似金魚游動的形態(tài),周圍常與花草一起出現(xiàn),生動形象;蠶龍,龍頭蠶身,龍頭張著嘴,可以看見龍蛇,龍身是蠶的身子,可以分辨出身子的肢節(jié),自然卷曲,龍身肥厚,成波浪狀,多是對稱圖形,有兩個爪子或四個爪子,大小不一。水龍,水龍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標準龍,龍頭蛇身,有鱗片,有三爪、四爪龍,龍尾多朝下,常常與鳳紋同時出現(xiàn),組成吉祥如意的龍鳳圖,老人多喜歡繡水龍,表示對祖先的緬懷及對子孫的祝福。

      2.1.2 魚紋

      魚紋是黔東南地區(qū)苗族傳統(tǒng)服飾紋樣中經(jīng)常涉及到的圖形紋樣之一。魚在苗族民間的文化觀念中,是多產(chǎn)多子的象征,苗族人民認為,魚紋能夠帶給他們子孫繁盛的場景,能夠守護他們子子孫孫不斷興旺繁衍,因此,魚紋象征著苗族人民對生命延續(xù)的期盼與渴望,同時也表達著對子孫美好的祝福。苗族傳統(tǒng)服飾上的魚形紋飾,寫實性較強,圓頭細尾,雙目圓瞪,身體自然卷曲,魚身有魚鱗,長著粗大的鰭須,魚尾隨水擺動,自然靈動。魚紋多以對稱圖形出現(xiàn),有太極雙魚紋,還有蝴蝶魚紋,以及四條魚相互咬尾巴形成的四方連續(xù)紋樣等,無論造型如何的變化,魚的形態(tài)都憨態(tài)可掬,別具一格。由于近年來漢文化與苗文化的相互融合,苗家人也開始推崇“年年有魚(余)”這一思想,因此,苗族人民對魚紋越來越推崇,構(gòu)成了苗家獨具一格的魚紋文化,魚紋也被更廣泛地應(yīng)用于苗族服飾之中。

      2.1.3 鳥紋

      苗族古詩歌中說,蝴蝶媽媽生了十二個蛋,自己卻不會孵卵,吉宇鳥將這十二個蛋孵了十二個冬天,于是有了萬物生靈及人的祖先姜央。在苗族人民即將面臨洪水巨難的時候,神鳥為苗族人民傳遞了信息,使得苗家人免除了洪水的災(zāi)難得以逃生。此外,神鳥冒著危險飛進洪水之中叼出了糧食和樹的種子,才使苗家人擁有糧食和樹木。因此,鳥紋和祈育崇祖的潛意識有著很大的關(guān)系。

      苗族傳統(tǒng)服飾衣袖上經(jīng)常使用鳥紋來做裝飾,將鳥的紋飾作為中心紋飾,再配以蝴蝶,花草,形成一幅春季盎然的飛鳥圖。苗族傳統(tǒng)服飾紋樣中的鳥紋形態(tài)萬千,大部分鳥的頭頂有冠,眼睛圓睜,身體豐碩,有一對流線型翅膀在身體兩側(cè),尾部羽毛高聳,尾巴似鳳尾,身體似雞身,翅膀似蝴蝶,形態(tài)逼真,曲線流暢。最長出現(xiàn)的鳥形紋有兩種,一種是孔雀形狀的鳥形紋,造型多呈現(xiàn)幾何形狀,拖著長長的尾羽,兩個翅膀?qū)ΨQ在身體兩側(cè),飛翔狀態(tài),頭頂有一條長長的羽毛,向上微卷,整個圖案呈現(xiàn)平面狀態(tài);另一種為寫意鳥,看不出形態(tài),用線條勾勒出鳥的形狀,整個圖案抽象簡潔。苗族人將大自然中能夠看到的一切鳥類都勾畫出來,并將這些紋樣與公雞、鵝、燕子、鳳凰等動物最特別的部位組合在一起,形成了苗族獨具特色的鳥紋。這些紋飾里包含了苗族人民對于自然的崇尚,以及對美好事物的欣賞與追求,苗族人用紋樣寄托她們對祖先的懷念之情。因此,在苗族傳統(tǒng)服飾紋樣中,才會有大量的鳥類紋飾,且這些紋飾至今仍然存在于苗家人的服飾之中。

      2.1.4 蝴蝶紋

      苗族人民將蝴蝶媽媽視為宇宙萬物的始祖。傳說蝴蝶媽媽由楓樹所生,蝴蝶在“游方”中與水相泡,生下了12個蛋,楓樹所生的巨鳥孵化了十二年,孵化以后變成了姜央、雷公、龍、虎、蛇、水牛、象等十二個兄弟。姜央被認為是苗族的祖先,為了表示對祖先的崇拜,人們把蝴蝶紋裝飾在衣飾之上,蝴蝶紋也因此成為苗族最常見的服飾圖案之一。

      在黔東南地區(qū)的苗族傳統(tǒng)服飾圖案之中,蝴蝶紋樣不僅是獨立紋樣,也同其他紋樣組合使用,常常作為裝飾紋樣出現(xiàn)。常見的蝴蝶紋有一對觸角長在頭上,觸角成倒八字狀向外伸展,蝶身前細后粗,尾部成圓形,翅膀多成對稱狀或?qū)盈B狀出現(xiàn),蝴蝶都是展翅飛翔的狀態(tài),翅膀里會有花草的圖案進行裝飾,蝴蝶紋樣四周也會搭配植物紋樣,像是蝴蝶在花叢中飛舞。蝴蝶紋樣作為裝飾紋樣使用,展現(xiàn)了苗族人民對待動物生靈的崇拜及獨特的審美情趣。

      2.2 植物紋

      黔東南地區(qū)的苗族傳統(tǒng)服飾中,經(jīng)常使用的植物紋樣有:蕨菜、桃花、菊花、石榴花、辣椒花、梨子花、蘿卜、柿子等,凡是能夠看見的植物,苗家人都能用針線將其形態(tài)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由于苗族支系繁多,居住環(huán)境差異,各支系生活地區(qū)生長植物各不相同,因此,不同支系中的花卉植物紋樣就帶有濃重的地方特色和獨特的民族特征。

      蕨菜是生長在雷公坪的樹林山坡的上好藥材,是日常治病的常見藥材,苗族人將藥材裝飾在服飾之上,以表示對這些救病良藥的感恩之心;在苗家,桃花代表著美麗與健康,是承載祝福的吉祥之花,老人繡上桃花,希望自己能夠延年益壽,年輕的姑娘繡上桃花,期待桃花能夠給自己帶來意中人。苗寨大都建在山水之間,早晚霧氣很大,空氣潮濕,因而苗族人一年四季都喜愛食辣,以排除體內(nèi)濕氣。由于辣椒是生活必備品,苗族家家戶戶都種植辣椒,這些辣椒花遍布整個寨子,成為苗族人服飾紋樣的重要素材。

      2.3 幾何紋

      苗族自古是個遷徙的民族,在向南遷徙的過程中歷經(jīng)坎坷,為了紀念先祖也為了讓子孫后代了解遷徙的不易,苗族人就將故土上的一切生靈用紋樣的方式記錄下來,于是便有了方形與三角形組合而成的河流山川、建筑房屋等圖案紋樣。黔東南地區(qū)苗族傳統(tǒng)服飾上的幾何圖案,是苗族服飾的一大特色,其紋樣主要由方形紋樣和三角形紋樣構(gòu)成,再將基礎(chǔ)紋樣利用對稱、旋轉(zhuǎn)、二方連續(xù)等方式重新排列,組合成有規(guī)律的幾何圖案。

      據(jù)村民介紹,之所以說幾何紋樣在服飾中運用廣泛且歷史悠久,是因為老一輩的苗族婦女繪制水平有限,只能將看到的事物的大致形態(tài)繪制出來,因而苗族流傳下來的許多傳統(tǒng)的服飾紋樣都是較為抽象的,苗族婦女用最簡單的方式,繪制出了云紋、雷紋、水波紋、鋸齒紋等常見的服飾紋樣。

      在幾何紋里,井字紋與十字紋是最早最基本的結(jié)構(gòu)。井字紋是由十字紋發(fā)展而來的一種紋飾,是由十字紋的排列組合形成的,井字紋比十字紋視覺效果更加顯著。由于織花與挑花工藝的進步,出現(xiàn)了以十字或井字為中心點,沿著中心進行構(gòu)圖的方法,形成了若干幾何造型。

      傳統(tǒng)的幾何紋飾有規(guī)律的排列形成以中心點為出發(fā)點,上下左右都對稱的新圖形,幾何紋樣不斷的相互填充,并用色彩相互穿插,形成了層層疊疊的排列方式,整個構(gòu)圖飽滿,結(jié)構(gòu)協(xié)調(diào),線條粗細有規(guī)律地變化。

      2.4 太陽紋

      革家人是苗族的一個支系,革家人認為自己是后羿的后代,因此對太陽有著特殊的感情,在革家,隨處可見太陽紋飾,太陽紋是其歷史文化的縮影。相傳,革家原來有一位大將軍驍勇善戰(zhàn),立下無數(shù)戰(zhàn)功,在一次戰(zhàn)爭中卻受了重傷,此時,皇帝組織了比武比賽,將軍因傷不能參加,很是惋惜,將軍有一個妹妹,身手矯健,次日一早穿上將軍的戰(zhàn)服,替哥哥參加了比武并贏得了比賽,皇帝為了獎勵獲勝者,賞賜了紅瓔珠帽給這位將軍,哥哥為答謝妹妹,特將此帽送給了妹妹,由此,紅瓔珠帽就成為革家婦女廣為流傳的頭飾。紅瓔珠帽又名太陽帽,銀簪就是箭,銀圈就是弓,象征后羿射日。

      黔東南苗族傳統(tǒng)服飾紋樣中,太陽紋常常以中心圖案出現(xiàn),其他紋飾圍繞太陽紋形成對稱圖案,這些紋飾由各種動物及花草組成,象征著生命的繁衍生息,太陽則是普照萬物的光源,帶來生機與希望,因此我們可以看到,苗族傳統(tǒng)服飾紋樣當中,圍繞太陽的動植物都是朝向太陽或向太陽展翅飛翔的狀態(tài)。太陽紋一般由多個圓形相套組成,各個圓形里都填充了不同的圖案來裝飾,四周成波浪或放射狀線,用來表現(xiàn)太陽普照萬物的光芒。

      3 結(jié)束語

      苗族服飾用針線將生活“圖騰”繡制在民族傳統(tǒng)服飾之上,形成了獨具特色的 “一里不同俗,十里不同服”的情景。不同的紋樣源流,記錄了苗族的發(fā)展歷史,寄托了苗族人民的全部情感;千變?nèi)f化的服飾紋樣,不僅讓人領(lǐng)略到苗族人民強烈的民族意識,這一兼具實用、審美、象征等多重功能的文化載體,也豐富現(xiàn)代人們的審美情趣,對現(xiàn)代服飾設(shè)計應(yīng)用有著最直接的文化啟示。

      猜你喜歡
      魚紋紋飾苗族
      仰韶文化魚紋彩陶器
      視野(2024年3期)2024-02-03 04:07:53
      苗族蠟染
      帶狀紋飾的類型
      年年有“魚”
      兒童時代(2023年2期)2023-03-28 06:47:18
      蠟染的紋飾探討
      雕漆紋飾的修復(fù)
      紫禁城(2020年7期)2020-07-25 02:40:18
      魚紋瓷
      趣味(語文)(2019年10期)2020-01-14 03:26:04
      敦煌莫高窟第285窟龕楣紋飾研究
      盛大節(jié)慶——苗族牯藏節(jié)
      苗族民歌
      盐津县| 武功县| 获嘉县| 福州市| 微山县| 黄冈市| 崇明县| 涿州市| 满洲里市| 如东县| 上林县| 梁山县| 高州市| 保亭| 尼玛县| 乐平市| 石河子市| 武威市| 繁昌县| 原阳县| 沈丘县| 大丰市| 怀集县| 博野县| 互助| 绥棱县| 裕民县| 鄂州市| 大同县| 文登市| 兴业县| 三河市| 太保市| 无极县| 玛多县| 佛冈县| 中西区| 莱芜市| 日照市| 新田县| 禄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