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亞云,李建穎,程瑤,白金金
(天津商業(yè)大學(xué)生物技術(shù)與食品科學(xué)學(xué)院,天津市食品生物技術(shù)重點(diǎn)實驗室,天津300134)
黑果枸杞為茄科枸杞屬植物,主要生長在荒地、沙漠等較為干旱的地區(qū)。其葉可以制茶、降血脂[1]。研究表明,黑果枸杞葉含有多種生物活性成分,隨著提取分離技術(shù)的不斷提高,對黑果枸杞葉化學(xué)成分的分析研究也在不斷深入,其主要作用有鎮(zhèn)靜安眠、鎮(zhèn)痛抗驚厥、抗氧化等[2]。
特別是對于黑果枸杞葉黃酮類化合物的研究表明,其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是天然抗氧化劑研究的熱點(diǎn)。槲皮素(quercetin)是黑果枸杞葉重要的黃酮成分之一,在治療糖尿病的研究中發(fā)現(xiàn),槲皮素能夠抑制實驗大鼠腸道中的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從而具有降血糖潛能[3],但其抗氧化活性的系統(tǒng)研究鮮見報道。本研究采用清除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等5種方法對槲皮素體外抗氧化活性能力作出評價,對其實際的生產(chǎn)應(yīng)用具有指導(dǎo)意義。
黑果枸杞葉:甘肅省民勤縣;蘆丁標(biāo)準(zhǔn)品(純度:96.6%):Dr.Ehrenstorfer GmbH;D-101型大孔樹脂:南開大學(xué)化工廠;0.45 μm微孔濾膜:寧波和平注射器廠;葡聚糖Sephadex LH-20:天津贏達(dá)稀貴化學(xué)試劑廠;鉬酸銨、磷酸鈉、1,1-二苯基-2-三硝基肼(DPPH)、2,2-聯(lián)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銨鹽(ABTS)、磷酸鹽緩沖液、過硫酸鉀、磷酸氫鈉、磷酸二氫鉀、氯化硝基四氮唑藍(lán)(nitrotetrazolium blue chloride,NBT)、煙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NADH)、吩嗪硫酸甲酯(phenazine methosulfate,PMS)、三氯乙酸 (trichloroacetic acid ,TCA)、硫代巴比妥酸(thiobarbituric acid,TBA)(均為分析純):天津鑫橋化工有限公司。
R50型旋轉(zhuǎn)蒸發(fā)器:上海申生科技有限公司;DH-101電熱鼓風(fēng)干燥箱:上海精密科學(xué)儀器有限公司;UVD-680-1型紫外檢測儀:上海金達(dá)生化儀器有限公司;5418R型低溫冷凍離心機(jī):德國艾本德有限公司;安捷倫1200高效液相色譜儀、G6410B Triple Quad LC/MS美國安捷倫科技有限公司;UV2550型紫外分光光度計:日本島津公司。
1.3.1 黑果枸杞葉總黃酮的提取
將黑果枸杞葉置于100℃烘箱中殺青30 min,放入60℃烘箱中,烘干至恒重,粉碎后過100目篩,經(jīng)超聲波-微波協(xié)同作用,在微波功率176 W,液料比19 ∶1(mL/g),提取時間 9.9 min,乙醇濃度 69%的條件下進(jìn)行提取。之后進(jìn)行抽濾,取濾液,經(jīng)55℃下減壓濃縮后,得黑果枸杞葉醇提物[4]。然后加水溶解通過D-101大孔吸附樹脂柱,依次采用蒸餾水,3 BV 25%乙醇,3 BV 45%乙醇,6 BV 95%乙醇進(jìn)行洗脫,收集95%乙醇洗脫液,真空干燥,即得黑果枸杞葉總黃酮。
1.3.2 槲皮素的分離純化
取一定量總黃酮,用20%甲醇超聲溶解,離心并采用0.45 μm微孔濾膜進(jìn)行過濾,上樣于Sephadex LH-20色譜柱,依次用蒸餾水、30%甲醇、60%甲醇和無水甲醇進(jìn)行洗脫。設(shè)定流速為0.5 mL/min,收集餾分,每管10 mL(每1/20保留體積接成一餾分),共洗脫3個柱體積。洗脫完成后,利用高效液相色譜-串聯(lián)質(zhì)譜(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HPLC-MS)檢測所得流分中黃酮類化合物的純度,合并相同組成流分。將最終得到的相應(yīng)黃酮類化合物分別進(jìn)行濃縮,干燥備用。由此可制備并純化槲皮素[5]。
1.3.3 槲皮素的結(jié)構(gòu)鑒定
采用HPLC-MS/MS鑒定所得的黑果枸杞葉黃酮類化合物的結(jié)構(gòu),依據(jù)不同成分的色譜特征和質(zhì)譜特征的不同來鑒定黑果枸杞葉黃酮中的不同成分[6],并由此確定槲皮素。
1.3.3.1 色譜條件
色譜柱:AgilentPoroshellEC-C18柱(4.6mm×50mm,2.7 μm);流動相:乙腈-水(含 0.1%甲酸)=50∶50(體積比);柱溫:35℃;進(jìn)樣量:10 μL。
1.3.3.2 質(zhì)譜條件
電離方式:電噴霧ESI(-);掃描方式:MS-Scan及Product Ion;電噴霧電壓:4 000 V;霧化氣體:N2;霧化氣壓力:35 p.s.i;霧化氣流速:10 L/min;離子源溫度:350℃;碰撞氣體:高純氮?dú)?;碰撞氣壓力?.2 MPa。
1.3.4 槲皮素體外抗氧化活性的測定
1.3.4.1 樣品溶液的配制
精密稱定槲皮素和蘆丁粉末,用50%乙醇稀釋樣品溶液,得到濃度分別為 20、50、100、200、300、400 nmol/L的樣品溶液。
1.3.4.2 試劑配制
磷酸鹽緩沖液(phosphate buffered saline,PBS):精密稱取 8.0 g NaCl,0.2 g KCl,1.44 g Na2HPO4,0.24 g KH2PO4,溶于800 mL蒸餾水中,充分?jǐn)嚢柚镣耆芙猓ㄈ葜? L即得pH值為7.4的PBS(0.2 mol/L)。
磷鉬試劑:分析天平精密稱取2.67 g磷酸鈉(Na3PO4·12H2O)于小燒杯中,加入 8.2 mL濃硫酸,充分?jǐn)嚢柚寥芙猓痪芊Q取1.24 g鉬酸銨[(NH4)6Mo7O24·4H2O],倒入之前小燒杯中,充分?jǐn)嚢柚镣耆芙夂?,將小燒杯中溶液轉(zhuǎn)移至250 mL容量瓶中,并用蒸餾水多次潤洗最終定容。磷鉬試劑的終濃度為0.6 mol/L濃硫酸,28 mmol/L磷酸鈉和4 mmol/L鉬酸銨的溶液?,F(xiàn)用現(xiàn)配。
DPPH工作液:精密稱取3.94 mg DPPH固體粉末,溶于100 mL無水乙醇中,配成DPPH工作液(1.0×10-4mol/L),4℃避光保存。
ABTS 工作液的配制:將 12 mLABTS(7.4 mmol/L)溶液與0.2 mL K2S2O8(2.6 mmol/L)混合,并在黑暗的條件下室溫保持12 h后,用pH值為7.4的磷酸鹽緩沖溶液稀釋40倍~50倍,以在734 nm處獲得0.68~0.72的吸光值,4℃避光保存。
NBT溶液:精密稱取124 mg NBT固體粉末,用PBS完全溶解至50 mL棕色容量瓶中,定容,得NBT工作液(0.3 mol/L),4℃保存?zhèn)溆谩?/p>
NADH溶液:精密稱取16.6 mg NADH固體粉末,用PBS充分溶解并置于50 mL棕色容量瓶中定容,得NADH工作液(0.468 mol/L),4℃保存?zhèn)溆谩?/p>
PMS溶液:精密稱取0.812 mg PMS固體粉末,用PBS充分溶解并置于50 mL棕色容量瓶中定容,即得0.06 mol/L PMS工作液,4℃保存?zhèn)溆谩?/p>
卵黃懸液:將卵黃與濃度為0.1 mol/L,pH 7.4的磷酸鹽緩沖液配制成1∶1(體積比)懸液,磁力攪拌15 min,再用磷酸鹽緩沖液稀釋成pH值為1.25的懸液。現(xiàn)用現(xiàn)配。
1.3.4.3 總抗氧化能力
采用磷鉬絡(luò)合物法[7-8]測定槲皮素的總抗氧化活性。取不同濃度的樣品溶液0.6 mL于10.0 mL的具塞試管中,加入6.0 mL磷鉬試劑,渦旋混勻,于95℃恒溫水浴中反應(yīng)90 min。于695 nm波長下分別測定其吸光度。吸光度值越高表明抗氧化劑的抗氧化能力越強(qiáng)。由此比較槲皮素與蘆丁標(biāo)準(zhǔn)品的抗氧化能力。
1.3.4.4 對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
參照孫麗萍等[9]方法測定槲皮素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取不同濃度的樣品溶液0.1 mL于1.5 mL的離心管中,加入0.9 mL DPPH溶液(0.1 mmol/L),渦旋混勻,閉光反應(yīng)30 min,于517 nm波長下分別測其吸光度,記作A;用50%乙醇代替樣品溶液,測其吸光度,記作A1;用無水乙醇代替DPPH溶液,測其吸光度,記作A0。根據(jù)公式(1)計算清除率。
1.3.4.5 對ABTS+自由基的清除作用
參照Payet等[10]和孟慶煥等[11]方法測定槲皮素清除ABTS+自由基的能力。取4 mL的ABTS+工作液于試管中,加入1 mL 95%的乙醇,混合均勻后靜置6 min,于734 nm波長下測定吸光度值為A0。將乙醇換成樣品溶液用同樣的方法測定吸光度為A。根據(jù)公式(2)計算清除率。
1.3.4.6 對超氧陰離子自由基的清除作用
取1 mL 50%乙醇于1.5 mL離心管中,作為參比進(jìn)行空白對照;于1.5 mL離心管中先后加入0.5 mL PBS、0.125 mL NADH、0.125 mL NBT、0.125 mL PMS,取不同濃度樣品溶液0.125 mL于離心管中,搖勻后室溫下反應(yīng)5 min,測定其在560 nm處的吸光度值A(chǔ);用0.125 mL 50%乙醇替換樣品溶液,同樣的方法測定其在560 nm處的吸光度值A(chǔ)1;向1.5 mL離心管中先后加入0.875 mL PBS、0.125 mL樣品溶液,測定其在560 nm處的吸光度值A(chǔ)0。清除率的計算公式見公式(1)。
1.3.4.7 對脂質(zhì)過氧化體系的抑制作用
參照胡貴麗等[12]方法測定槲皮素對脂質(zhì)過氧化體系的抑制作用。取0.1 mL卵黃懸液、0.1 mL樣品溶液于離心管中,加入0.1 mL FeSO4(25 mmol/L),用磷酸鹽緩沖液定容至1.0 mL,在37℃培養(yǎng)箱中培養(yǎng)12 h,取出后加入0.25 mL 20%TCA溶液,靜置后離心10 min,取0.4 mL上清液,加入0.2 mL 0.8%TBA溶液,于沸水浴中反應(yīng)15 min,冷卻后,于532 nm波長處測定吸光值A(chǔ)1,參比管為磷酸鹽緩沖液,其他步驟相同,測定吸光值A(chǔ)0,根據(jù)公式(3)計算樣品液對卵黃脂蛋白的脂質(zhì)過氧化抑制率。
槲皮素二級質(zhì)譜圖如圖1所示。
由二級質(zhì)譜圖得知:分子離子峰為301.0[M-H]-,表明該化合物相對分子質(zhì)量為302,近似于槲皮素的相對分子質(zhì)量。其他離子峰:151.0[M-150]-,120.5,以上離子碎片符合槲皮素的裂解規(guī)律。進(jìn)一步參考相關(guān)文獻(xiàn)[13],即可鑒定該化合物為槲皮素。
槲皮素的色譜圖如圖2所示。
由槲皮素的色譜圖得知:出現(xiàn)的色譜峰單一,且峰型、走勢良好,呈左右對稱,說明該化合物槲皮素成分單一,且純度較高。
2.2.1 總抗氧化能力
依據(jù)吸光度所得的槲皮素總抗氧化能力,以蘆丁標(biāo)準(zhǔn)品作為陽性對照,研究槲皮素的抗氧化活性。測定結(jié)果如圖3所示。
由圖3可知,蘆丁標(biāo)準(zhǔn)品有較好的抗氧化能力,而槲皮素在20 nmol/L~300 nmol/L時表現(xiàn)出抗氧化能力的不穩(wěn)定性,但隨著濃度的升高,抗氧化性逐漸增強(qiáng),且趨于穩(wěn)定。在濃度為50 nmol/L~400 nmol/L范圍內(nèi),蘆丁標(biāo)準(zhǔn)品的總抗氧化能力高于槲皮素的總抗氧化能力。
圖1 槲皮素質(zhì)譜圖Fig.1 The mass spectrogram of quercetin
圖2 槲皮素色譜圖Fig.2 The chromatogram of quercetin
圖3 總抗氧化能力Fig.3 The 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
2.2.2 對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
依據(jù)公式(1)所得的槲皮素對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以蘆丁標(biāo)準(zhǔn)品作為陽性對照,研究槲皮素的清除能力并探究其抗氧化活性,測定結(jié)果如圖4所示。
圖4 對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Fig.4 The scavenging activity on DPPH free radical
由圖4可知,在20 nmol/L~400 nmol/L范圍內(nèi),隨著濃度的增加,兩者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明顯提高,且槲皮素的清除率與濃度量效關(guān)系十分明顯。溶液濃度為400nmol/L時,蘆丁標(biāo)準(zhǔn)品清除率高達(dá)87.86%,槲皮素的清除率也大于35.04%。但總體來說,在此濃度范圍內(nèi)二者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有一定差距。
2.2.3 對ABTS+自由基的清除作用
依據(jù)公式(2)所得的槲皮素對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以蘆丁標(biāo)準(zhǔn)品作為陽性對照,研究比較槲皮素的清除能力并探究其抗氧化活性,測定結(jié)果如圖5所示。
圖5 對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Fig.5 The scavenging activity on ABTS+free radical
由圖5可知,槲皮素和蘆丁標(biāo)準(zhǔn)品對ABTS+自由基均表現(xiàn)出不同程度的清除活性。二者均隨其濃度的增加,清除率也隨之增大,特別是槲皮素,濃度與清除率呈明顯的量效關(guān)系,溶液濃度為400 nmol/L時,蘆丁標(biāo)準(zhǔn)品清除率高達(dá)96.8%以上;槲皮素的清除率也大于68.0%。
2.2.4 對超氧陰離子自由基的清除作用
依據(jù)公式(1)所得的槲皮素對超氧陰離子的清除率,以蘆丁標(biāo)準(zhǔn)品作為陽性對照,研究比較槲皮素的清除能力并探究其抗氧化活性,測定結(jié)果如圖6所示。
圖6 對超氧陰離子自由基的清除能力Fig.6 The scavenging activity on the super-oxide anion free radical
由圖6可知,在50 nmol/L~400 nmol/L濃度范圍內(nèi),隨著槲皮素和蘆丁標(biāo)準(zhǔn)品濃度的增大,對超氧陰離子自由基的清除率逐漸增強(qiáng);濃度低于40 nmol/L時槲皮素對超氧陰離子的清除能力高于蘆丁標(biāo)準(zhǔn)品對超氧陰離子的清除能力,當(dāng)濃度高于40 nmol/L時,結(jié)果相反,蘆丁對照品在濃度400 nmol/L下,清除超氧陰離子的能力高于46.0%,槲皮素對超氧陰離子的清除能力達(dá)35.1%,在試驗濃度的條件下,二者的清除能力還是有一定的差距,但隨著濃度的增加,槲皮素的清除能力升高更加明顯,有較好的量效關(guān)系。
2.2.5 對脂質(zhì)過氧化體系的抑制作用
依據(jù)公式(3)所得的槲皮素對脂質(zhì)過氧化體系的抑制率,以蘆丁標(biāo)準(zhǔn)品作為陽性對照,研究比較槲皮素的清除能力并探究其抗氧化活性,測定結(jié)果如圖7所示。
圖7 對脂質(zhì)過氧化的抑制能力Fig.7 The inhibiting activity on the lipid peroxidation
由圖7可知,在試驗濃度范圍內(nèi),隨著槲皮素和蘆丁標(biāo)準(zhǔn)品濃度的增大,其脂質(zhì)過氧化抑制率逐漸增強(qiáng);槲皮素的脂質(zhì)過氧化抑制率與濃度具有良好的線性關(guān)系;當(dāng)濃度低于50 nmol/L時,槲皮素的脂質(zhì)過氧化抑制率高于蘆丁標(biāo)準(zhǔn)品,在400 nmol/L濃度下,槲皮素脂質(zhì)過氧化抑制率為27.7%。當(dāng)濃度在50 nmol/L~400 nmol/L時,蘆丁標(biāo)準(zhǔn)品的脂質(zhì)過氧化抑制率高于槲皮素。
采用超聲波-微波提取、大孔吸附樹脂以及Sephadex LH-20等方法制備槲皮素。并采用HPLCMS/MS鑒別所得化合物為槲皮素。通過考察槲皮素的總抗氧化活性,清除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超氧陰離子自由基以及脂質(zhì)過氧化體系中脂質(zhì)過氧化抑制率5個指標(biāo),由此評價槲皮素的體外抗氧化活性。研究結(jié)果表明,槲皮素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相同濃度下,槲皮素清除3種自由基的能力表現(xiàn)為:清除ABTS+自由基能力最強(qiáng),濃度在300 nmol/L~400 nmol/L時清除率達(dá)68.0%。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和清除超氧陰離子自由基能力基本持平,濃度在300 nmol/L~400 nmol/L,對DPPH自由基和超氧陰離子自由基的清除率為35.1%。400 nmol/L濃度下,槲皮素脂質(zhì)過氧化抑制率為27.7%。初步可得槲皮素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且有良好的量效關(guā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