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寧
鱗尾松鼠是非洲特有的一種嚙齒類動物,它們神奇而又迷人。已經發(fā)現(xiàn)的鱗尾松鼠有三個屬,七個種,成員大多色彩鮮艷。鱗尾松鼠通常在白天時棲息在空心樹中,每棵樹上可多達幾十只。除異鱗尾松鼠外,所有的鱗尾松鼠在前后肢之間都有翼膜,就像飛松鼠,但它們和松鼠科的飛松鼠關系可沒那么近。顯著的區(qū)別是鱗尾松鼠尾巴底部有兩排尖尖的突出鱗片;另外,它們頭部的解剖結構也與松鼠家族的飛松鼠大不相同。
下面,讓我們去見識一下它們的神奇。
瀟灑的滑翔家
首先,鱗尾松鼠會滑翔,單次滑翔距離可達100米甚至250米。它們前后肢之間連接有龐大的翼膜,后肢末端到尾巴根部有額外的膜,脖子到腕間處也有一層膜。所有這些膜都非常柔韌。當它們沒有滑翔比如攀爬或趴在樹上時,這些膜是縮起來的;但當滑翔時,它們就會伸展四肢,這時翼膜完全撐開。
雖然這一成因尚不完全清楚,但鱗尾松鼠確實擁有特殊的身體小結構,用以支撐它們展開的膜:它們的肘部有一個巨大的棘狀軟骨骨刺,幾乎是肢體上一段額外的結構,這部分可以很長,在一些種類的鱗尾松鼠中,骨刺的長度與其小臂相當,至少有半個手爪那么長;類似的軟骨骨刺結構也在一些滑翔松鼠以及滑翔嚙齒類動物化石中發(fā)現(xiàn),不過這些動物的骨刺都是長在腕部,而不像鱗尾松鼠那樣長在肘部。當鱗尾松鼠的翼膜折疊起來時,它們前臂側端橫出來的這個結構看上去就像一個大大的上翹的尖刺。
披掛鱗片的尾巴
像一些蝙蝠和貓一樣,鱗尾松鼠的狹窄的前后肢都長有彎彎的利爪,這種特殊構造專為適應垂直的攀爬。不僅如此,這種攀爬垂直樹木的習慣還使鱗尾松鼠進化出一種奇特的結構:一層大而粗糙的疊搭式棘狀鱗片,覆蓋在鱗尾松鼠的尾巴下側,幾乎占整條尾巴長度的三分之一。當鱗尾松鼠在光滑的樹干上垂直攀爬時,這種結構就像登山杖那樣,可以起到“防滑”的作用。
______________
鱗尾松鼠是啃樹皮的個中能手,它們不光把樹干外層咬得光禿禿的,還喜歡用門牙切掉所有細枝。它們的食譜還包括:小漿果和各種果實、樹葉甚至花朵,真是吃啥啥香。雖然,也有科學家報道個別樣本吃下了大量螞蟻和白蟻,但那屬于個案,基本上鱗尾松鼠還是“食素”的草食性動物。為了找尋樹葉花草和果子,它們也會離開棲息的樹木,移動6千米之遠。另外,鱗尾松鼠喜歡“修剪樹枝”的進食偏好使它們的活動范圍在科學觀察家們面前暴露無遺。因為當你抬頭一望,發(fā)現(xiàn)相同高度的樹干上有的枝葉全無時,你就知道那肯定是鱗尾松鼠的滑翔航線和“后院食堂”了。
遜色的繁育能力
現(xiàn)有數(shù)據顯示,鱗尾松鼠一窩產仔1~3只,一年兩窩左右。這樣的繁殖能力在嚙齒類中實在過于遜色,因為大家早已熟悉了大鼠、小鼠和田鼠在繁殖方面的驚人表現(xiàn)。不過,其實這才是更多嚙齒類動物的常態(tài)。鱗尾松鼠幼崽出生時身上長著軟毛,并且很活躍。
(選自《大自然探索》)
【閱讀訓練】
1.下面的句子運用了什么說明方法?有何作用?
鱗尾松鼠會滑翔,單次滑翔距離可達100米甚至250米。
2.鱗尾松鼠有哪些適合攀爬的身體結構?
3.文章尾段畫線句中的“這”的具體含義是什么?
其實這才是更多嚙齒類的常態(tài)。
4.請在文章空白的橫線上擬寫一個恰當?shù)男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