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由學生上課打瞌睡這一現象展開,分別從學生和教育管理者的立場出發(fā)展開討論,進一步將上課打瞌睡現象切入到什么是教育管理的目的和意義,及如何實現教育管理的目的這一教育根本問題上來。結合學情分析及管理機制小故事,通過系統(tǒng)地分析和反復地論證,最后,筆者認為人性化管理是實現教育管理目的和意義的機制,實施人性化管理必然實現優(yōu)異的教育管理效果。
關鍵詞:教育管理;人性化;機智;制度;機制
作為一名工作多年的老師,很早就發(fā)覺幼師學生上課時特別容易打瞌睡,甚至早上第一節(jié)課就開始睡覺。其他任課老師也普遍反映這一現象。有的老師,干脆讓出屬于課堂教學的五分鐘時間給學生,讓這些孩子可以打個十五分鐘(加上課間十分鐘)的瞌睡。
對于這一現象,學生是這樣吐苦水的:每天早上五點就要起床,刷牙、洗臉、洗頭發(fā)、收拾好個人床鋪衛(wèi)生;6點鐘就要趕到上操地點,開始舞蹈晨練;因為白天宿舍是不開放的,個人的臟衣物只能等到晚上才有時間洗;21點20分宿舍燈必須關閉,只能偷偷地躲在衛(wèi)生間洗衣服;晚上實在無法洗頭,同學們要么早上洗頭,要么中午偷溜出去,到校外理發(fā)店洗頭……
學生吐的苦水,令我陷入沉思。為什么晨練非要早上6點鐘?為什么白天宿舍不對學生開放?為什么非要機械性地強制學生21點20分關燈?教育管理學生,為什么設置這么多的條框,立這么多的規(guī)矩?難道學生的自覺性就那么差?難道學生就沒有一丁點自律意識?難道學生就必須讓別人從旁督促嗎?那么,教育管理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呢?教育管理的意義還存在嗎?
站在學生的立場上:即使課外集體訓練是必要的,那也不是非要6點鐘就要開始???放在下午的課外活動課就很好嘛;宿舍完全可以開放的,很多問題可以迎刃而解,學生可以洗衣服、洗頭發(fā),宿舍衛(wèi)生也根本不是問題,離開宿舍的時候再打掃就可以解決。
站在教育管理者的立場上:上學本就是件苦差事,規(guī)定學生早起訓練是天經地義的,更別提還可作為學校對外宣傳的窗口;學生中午進宿舍,會破壞早上打掃好的宿舍衛(wèi)生,還會有學生躲在宿舍睡覺而不去上課;到點不關燈,學生不會及早休息,萬一胡鬧,還影響他人休息。
其實,學生的想法也未嘗不可,也不會引發(fā)什么大問題。反觀之,教育管理者的顧慮是不是太多了?教育管理者擔心的萬一是不是太多了?教育管理者眼中的學生是不是太幼兒化了?我不禁感嘆,我們到底是在教育學生,還是在勞改學生?我們不能因噎廢食,不能怕麻煩,就搞一刀切管理。
教育管理工作的過程是長期的,學生的成長具有一定的發(fā)展規(guī)律。作為教育管理者,必須要有耐心,不厭其煩地為其澆水施肥,才能看到鮮花盛開、綠樹成行的盛景,絕不能一味地追求短平快,而忽視學生發(fā)展的過程和規(guī)律。作為教育管理者,還必須要學會放心,對學生放手,才能發(fā)現經歷風吹雨打的樹苗終有一天長成參天大樹,決不能一味地大包大攬,而忽視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教育管理學生,適當的管理制度是必要的,而過多、過頻繁的緊箍咒只會適得其反。例如,在班級管理中常常遇到這種情況,班級幾十個學生,每個學生的思想和行為習慣各不相同,那么多的同學在一個教室上晚自習,卻常常發(fā)生回宿舍以后,教室的燈或電風扇等沒有關的現象。作為班主任往往會在門上貼張“人走燈滅”的提示,但是發(fā)現效果不佳。后來在班級開了個班會,要求最后一位走的學生關燈,但是依然效果不佳;再后來,要求班長檢查到底是誰最后一個走沒有關燈的,采取懲罰的措施,懲罰掃地一周……可是雖然采取了很多措施但是效果依然不如人意。結果層層加碼,管理過程過于復雜,同時也可能引起學生的反感。其實,如果班主任稍微改變一下方法,讓班長安排相關同學輪流值日,將任務具體到相關人,這樣以機制來規(guī)范,可以達到預期的效果。從上我們可以看出制度對于班級管理非常重要,但是良好的機制比制度更重要,更有效率,會對學生管理產生比制度更好的約束效果。作為一個機智的班主任要讓學生明白,即使班主任不在班級,班級的工作也能做得井井有條,這樣讓班主任隱身于班級的管理當中,這是班主任工作的藝術。所以,對于學生管理,人性化的管理就是教育管理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機制,實施人性化的管理也是搞好教育管理的重要法寶,也是教育工作需要遵守的重要法則。
人性化管理是對剛性管理和柔性管理進行指導和協調,使之相輔相成的一種管理理念。它的核心是以人為本,尊重人的權利、關心人的發(fā)展。一方面,教育管理工作的開展,一定要有必要的規(guī)章制度做保證;另一方面,我們所管理的學生,現階段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發(fā)展能力,已經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獨特人格和鮮明的個性。
在教育管理中,教育管理者應首先明確學生才是教育管理的主體,而不是淪為被教育管理的對象。管理的核心是管“人”,而人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若過分地強調制度的嚴苛,勢必會造成人的創(chuàng)造性喪失,造成人際關系緊張、氣氛壓抑的局面,有時還會激化矛盾,導致師生關系對立,管理出現危機。因此,教育管理更應體現“管是為了不管”,管理制度要人性化,體現出尊重人、相信人。
其次,要對當前學情有一個比較清晰的認識?,F階段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發(fā)展能力,已經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獨特人格和鮮明的個性。而且,他們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嬌生慣養(yǎng),個性和自尊心極強,隨著各方面的壓力增大,他們也存在著很多心理問題,做事往往容易情緒化,這就對教育管理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這就要求教育管理者必須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理解學生的行為,包容學生的缺點,在此基礎上加以正確引導,最終給予每個學生一個比較寬松、愉快的發(fā)展空間。
總而言之,教育管理是喚醒人內心的激情,作為管理制度是激勵人奮進而不是約束人內心的發(fā)展。在教育管理中規(guī)章制度嚴苛固然需要,同時更重要的是優(yōu)化人性化的管理思想,提升管理效果。實踐證明,只有在一種寬松和諧的氛圍中,個體才能最大限度地發(fā)揮自主性、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而創(chuàng)造寬松和諧氛圍的秘訣在于管理的人性化。
參考文獻:
[1]張雷.淺析新形勢下高校學生工作的人性化[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9(26).
[2]趙承敏.如何實現人性化管理[J].現代企業(yè)教育,2005(5).
[3]為什么制度關不掉一盞燈[J].中國煤炭工業(yè),2015(12):69.
作者簡介:
郭金龍,江蘇省宿遷市,江蘇省宿豫中等專業(yè)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