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健,董晨陽,栗東生,殷岳晗,喻文海,田鋒,郭瑩
(山東大學附屬省立醫(yī)院,濟南250021)
營養(yǎng)支持在改善危重疾病患者預后中起重要作用,腸內(nèi)營養(yǎng)(EN)對危重癥患者尤其是胃腸道仍有功能的患者是必要的。最近更新的指南中均建議重癥患者應啟用早期腸內(nèi)營養(yǎng)(EEN)[1]。然而現(xiàn)有指南建議的EEN啟動時間多為入住ICU 48 h甚至72 h以內(nèi),較寬的時間窗對預后仍有較大影響。隨著EEN理念的推廣,越來越多的ICU患者在入院24 h內(nèi)即啟動EN。最新的一項Meta分析評價了入住ICU 24 h內(nèi)啟動EN對重癥患者臨床預后的影響[6]。但對于入住ICU后24 h內(nèi)與24~72 h啟動EN對重癥患者臨床預后的影響報道較少。2019年7~9月,我們通過檢索相關隨機對照研究(RCT),對入院24 h與72 h內(nèi)EEN對重癥患者臨床預后的影響進行對比評價?,F(xiàn)報告如下。
1.1 文獻檢索方案 在Medline(www.PubMed.org)和EMBASE(www.EMBASE.com)數(shù)據(jù)庫中檢索重癥患者EEN相關文獻。檢索關鍵詞包括:Enteral Nutrition,Nutrition support,Critically ill,Critical care,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文獻檢索截止日期為2019年9月1日。納入研究、結局評估、數(shù)據(jù)提取等至少由兩名研究者分別獨立進行,分歧由第三者進行判斷。
1.2 文獻納入標準 有關EEN與其他營養(yǎng)干預的RCT。EEN被定義為在患者入住ICU 72 h內(nèi)通過任何喂養(yǎng)管提供標準EN。標準EN配方是指未補充額外谷氨酰胺、精氨酸或其他免疫營養(yǎng)成分的配方。對照組在入住ICU 72 h后提供EN,但不排除早期接受腸外營養(yǎng)(PN)。
1.3 觀察與評價指標 主要結局指標為病死率。次要結局指標包括肺炎發(fā)生率、住院時間、ICU住院時間及有創(chuàng)機械通氣持續(xù)時間。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RevMan5.3.5軟件進行分析。納入研究異質性較小(I2≤50%且P>0.05),采用隨機效應模型進行分析。I2>50%且P≤0.05判定為存在明顯異質性,按照EEN起始時間在入住ICU 24 h內(nèi)和入住ICU 24~72 h進行分組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納入研究情況 通過初步檢索得到683篇相關研究,其中508篇為RCT,初步評估后排除458篇研究,對剩余50篇研究進行全文評估,最后共納入30篇文獻,包括3 904例患者信息[3~32]。關于入住ICU 24 h內(nèi)啟動EN的研究有16篇、涉及879例患者[3~18],關于入住ICU 24~72 h啟動EN的研究有14篇、涉及3 025例患者[19~32]。30篇入選研究中,13篇研究涉及創(chuàng)傷患者,3篇涉及燒傷患者,4篇涉及腹部重大手術后患者,10篇涉及內(nèi)科重癥患者。30篇研究中16篇入選重癥患者在入住ICU 24 h內(nèi)即開始EN,其中1篇研究納入血流動力學不穩(wěn)定患者并立即予以EN。對照組中有17篇研究予以患者腸外營養(yǎng),11篇為延遲營養(yǎng)支持。
2.2 入選研究質量 所有研究均報道了RCT方法。13篇研究[13~18,26~32]描述了分配隱藏方案,2篇研究[3,24]未進行分配隱藏,15篇研究[4~12,19~23,25]未明確報道是否進行了分配隱藏。所有研究均未做到對研究者及參與者設盲,其中10篇研究[6,8,11,18,21,25,26,30~32]對結局評估者設盲。有2篇研究失訪率超過10%[3,14]。所有入選研究的隨訪偏倚及報道偏倚均為低風險。
2.3 結局指標評價
2.3.1 病死率 30篇研究均涉及了病死率分析[3~32]。與其他類型的營養(yǎng)支持相比,入住ICU后EEN并未明顯降低重癥患者的病死率(OR=0.96,95%CI0.83~1.11,P=0.59,I2=15%)。亞組分析顯示,入住ICU 24 h內(nèi)EEN降低了病死率(OR=0.44,95%CI0.24~0.71,P=0.00,I2=0%),而24~72 h內(nèi)啟動EEN并未明顯降低病死率(OR=1.04,95%CI0.89~1.22,P=0.61,I2=0%),24 h內(nèi)EEN患者病死率低于24~72 h EEN(P=0.00,I2=90.9%)。納入文獻病死率漏斗圖顯示基本對稱,具有較低發(fā)表偏倚。敏感性分析結果顯示,Harvey等[32]研究對病死率整體影響較大,除外該篇研究后EEN組整體病死率明顯降低(OR=0.56,95%CI0.39~0.80,P=0.00,I2=0%),但并未影響亞組分析結果中24~72 h EEN對病死率的影響。
2.3.2 肺炎發(fā)生率 文獻中21篇研究[3,4,6,9,10,12,13,15~21,23~29]進行了肺炎發(fā)生率分析。與所有其他類型營養(yǎng)支持相比,入住ICU后EEN明顯降低了肺炎發(fā)生率(OR=0.74,95%CI0.58~0.95,P=0.02,I2=50%)。納入文獻間具有異質性。亞組分析顯示,入住ICU 24 h內(nèi)EEN降低了肺炎發(fā)生率(OR=0.59,95%CI0.43~0.81,P=0.001,I2=7%),24~72 h EEN并未明顯降低肺炎發(fā)生率(OR=0.91,95%CI0.71~1.17,P=0.46,I2=37%),24 h內(nèi)EEN患者肺炎發(fā)生率低于24~72 h EEN(P=0.04,I2=77.2%)。
2.3.3 住院時間 14篇研究[3~6,10,12~14,19,21,23~26]報道了住院時間。與所有其他類型的營養(yǎng)支持相比,入住ICU后EEN并未明顯縮短住院時間(MD=-0.71,95%CI-2.60~1.17,P=0.46,I2=0%)。亞組分析顯示,入住ICU 24 h內(nèi)EEN住院時間有減少趨勢但無統(tǒng)計學意義(MD=-2.06,95%CI-4.37~0.24,P=0.08,I2=0%),24~72 h EEN并未明顯影響住院時間(MD=2.01,95%CI-1.26~5.28,P=0.23,I2=0%),但24 h內(nèi)EEN患者住院時間少于24~72 h EEN(P=0.05,I2=74.9%)。
2.3.4 ICU入住時間 文獻中12篇研究[4,6,12,14,15,17,20,23,25,28,31]進行了ICU入住時間分析。與所有其他類型的營養(yǎng)支持相比,入住ICU后EEN并未明顯縮短住院時間(MD=0.38,95%CI-2.13~2.89,P=0.77,I2=44%)。亞組分析顯示,入住ICU 24 h內(nèi)EEN(MD=-0.90,95%CI-3.16~1.36,P=0.44,I2=16%)與24~72 h EEN(MD=4.24,95%CI-0.92~9.40,P=0.11,I2=48%)在縮短ICU住院時間上均無明顯優(yōu)勢,兩種方案差異也無統(tǒng)計學意義。
2.3.5 機械通氣時間 文獻中10篇研究[4,6,8,14,15,17,20,23,25,26,32]進行了機械通氣時間分析。與所有其他類型的營養(yǎng)支持相比,入住ICU后EEN并未明顯縮短機械通氣時間(MD=0.00,95%CI-1.44~1.44,P=1.00,I2=18%)。亞組分析顯示,入住ICU 24 h內(nèi)EEN(MD=-1.05,95%CI-3.01~0.90,P=0.29,I2=6%)與24~72 h EEN(MD=1.21,95%CI-1.10~3.53,P=0.30,I2=23%)在縮短機械通氣時間方面均無明顯優(yōu)勢,且兩種方案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本研究共納入30篇RCT,對比分析EEN與其他形式營養(yǎng)支持(腸外營養(yǎng)或延遲EN或無EN)對重癥患者臨床預后的影響,并通過亞組分析探討EEN啟動時機對重癥患者臨床預后的影響。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EEN并未降低重癥患者病死率、住院時間、ICU入住時間及機械通氣時間,但明顯減少了肺炎發(fā)生率。本研究納入的30篇RCT質量均較高,針對主要結局指標發(fā)表偏倚的漏斗圖顯示基本對稱,表明納入研究整體符合薈萃分析方案。
EEN并未減少整體病死率,整體研究異質性也較小。這與最新發(fā)表的薈萃分析結果相似,但該研究主要集中在入住ICU 24 h內(nèi)予以EEN與延遲營養(yǎng)支持或其他營養(yǎng)支持方案相比較[2]。EEN相關指南均建議入住ICU 24~48 h內(nèi)予以EN[1]。本研究根據(jù)指南EEN定義,納入了所有符合EEN的RCT,通過亞組分析發(fā)現(xiàn),與非EEN相比,入住ICU后24 h內(nèi)EEN使得重癥患者病死率降低了6%,且低于入住ICU后24~72 h予以EEN。在敏感性分析中,排除Harvey等[32]研究后,EEN明顯降低了整體病死率,但在亞組分析中,入住ICU 24~72 h EEN仍然沒有影響病死率。這提示在亞組分析中,病死率結局是穩(wěn)定的,但因Harvey等[32]研究入選患者數(shù)較多,會增加24~72 h內(nèi)啟動EN組結果的比重,從而削弱24 h內(nèi)EEN組的益處。因此,敏感性分析結果提示,24~72 h內(nèi)EEN與延遲EN或PN相比并不會影響整體病死率,反而可能會掩蓋24 h內(nèi)EEN降低病死率的獲益。因此,針對EEN定義應更加明確,范圍應更小。
因聚合結局在肺炎發(fā)生率中有較大異質性,同樣按照預先設定方案進行亞組分析,結果顯示入住ICU 24 h內(nèi)EEN降低了肺炎發(fā)生率,與最新發(fā)表的Meta分析結果相一致[2]。而入住ICU 24~72 h予以EN并不會減少肺炎發(fā)生率。針對肺炎發(fā)生率的亞組分析結果仍然提示,EEN定義時間范圍過大會掩蓋24 h內(nèi)EEN的益處。同樣,24 h內(nèi)啟動EN有減少住院時間的趨勢,但這一效應仍被24~72 h啟動EN掩蓋。這與相關薈萃分析相一致[2]。在ICU入住時間及機械通氣時間方面,EEN組與對照組相比無統(tǒng)計學差異,這可能與納入研究報道方式不一致、有效數(shù)據(jù)較少有關。
由于不同的臨床試驗方案不完全相同,使得不同研究設計的RCT報道的臨床結局也不同。因此對試驗之間不同的設計因素進行分析有助于發(fā)現(xiàn)異質性的根本原因。本研究中,在肺炎發(fā)生率及住院時間上各研究間異質性較大,影響到整體結論的可靠性。通過預先設定的亞組分析,解決了組內(nèi)異質性過大的問題,而本研究中組間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的異質性也驗證了啟動EN不同時機(24 h內(nèi)與24~72 h)可明顯影響重癥患者臨床預后。究其原因,EEN目的不在于提供足夠的營養(yǎng)物質,而在于維護腸道屏障功能,促進腸道功能恢復。延遲EN啟動時間,即使24 h,患者肺炎發(fā)生率及病死率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重癥患者營養(yǎng)支持治療已經(jīng)取得了較為可靠的結論。但在EEN啟動時機中,僅僅局限于24~48 h/72 h并不足夠準確,啟動時機范圍的擴大可能會掩蓋EEN本身的益處。部分臨床醫(yī)師擔憂過早啟動EN會對患者胃腸道功能造成負擔,甚至會加重胃腸道功能障礙,因此多將EEN定義為入住ICU 24~72 h。但最新的一項Ⅲ期臨床試驗顯示,即使在血流動力學不穩(wěn)定患者立即予以滋養(yǎng)劑量EN,也并不會增加腸道缺血壞死發(fā)生率,反而會減少機械通氣時間[18,33]。為入住ICU或外科術后24 h內(nèi)啟動EN提供了新的理論基礎。
盡管本研究納入30篇RCT,但僅比較了EEN與延遲或禁止EN的預后,盡管我們針對24 h內(nèi)與24~72 h EEN進行了亞組分析,但尚未得出24 h內(nèi)啟動EN或24~72 h啟動EN的直接證據(jù)。更多的RCT將進一步探討EEN啟動時機對重癥患者或外科術后患者臨床預后的影響,相關結論對更新EEN臨床實踐、改善患者預后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