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沂市中心醫(yī)院,山東 臨沂 276400)
淚小管斷裂常合并眼瞼及面部的傷口,行淚小管吻合術后仍有部分患者會遺留內眥部畸形和流淚癥狀。有研究報道,該病的治療效果與醫(yī)護理人員的配合密切相關[1]。為此,本文對接受淚小管斷裂吻合術的患者采用優(yōu)質護理模式,取得滿意的效果。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1月—2018年7月本院收治的127例(127眼)淚小管斷裂患者作為研究對象,致傷原因為車禍撞擊傷、鈍器傷、人為傷、爆炸傷、銳器割傷等。將其隨機分為兩組。實驗組:65例,其中男33例,女32例;年齡12~67歲,中位42歲;右眼35例,左眼30例;受傷時間:2 h~11 d。對照組:62例,男29例,女33例;年齡3~71歲,中位45歲;右眼30例,左眼32例;受傷時間5 h~7 d。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本研究得到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或其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方法 兩組患者均采用篩前神經(jīng)及眶下神經(jīng)阻滯麻醉或全身麻醉,在手術顯微鏡下找到淚小管鼻側斷端,行淚小管吻合術,縫合內眥韌帶、眼輪匝肌及眼瞼、結膜傷口。對照組:按照眼科手術護理常規(guī)進行護理,接診患者后及時做好各項術前準備,做好心理護理,跟患者交代病情及預后,減少患者恐懼、焦慮,術中配合醫(yī)師手術,術后做好傷口愈合情況觀察,做好日常護理,出院時進行出院指導,指導患者進行點眼治療及注意事項,及時進行電話隨訪,囑患者按時復查。實驗組:進行優(yōu)質護理,具體措施:(1)人員培訓。對所有護理人員進行優(yōu)質護理相關知識培訓,掌握其相關知識,領會該模式的基本要求,樹立優(yōu)質護理的理念。(2)術前護理。術前準備等一般護理同對照組,另外制定個性化宣傳教育手冊,教會病人調節(jié)焦慮、恐懼等負面情緒的方法,幫助其消除顧慮,消除其緊張恐俱心理。(3)術中護理。術中一般護理同對照組,另外,病人進入手術室后向病人詳細介紹手術室環(huán)境,鼓勵病人以平常心面對手術,使其以正常的心態(tài)接受手術治療。根據(jù)患者的喜好播放輕松音樂,術中跟患者進行交談,分散注意力,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配合手術操作,讓患者安全度過手術期。(4)術后護理。術后告訴患者注意觀察傷口情況,如出現(xiàn)傷口紅、腫脹、疼痛等癥狀時應及時報告醫(yī)生;向患者講述保持淚小管植入狀態(tài)的重要性,學會自己觀察淚道再通管的位置,以便及時發(fā)現(xiàn)間題,防止淚道再通管脫落。舉辦形式多樣的交流活動,組織病友學習相關知識,并邀請以往康復病人交流治療心得,以加強病人相互促進、共同提高和進步,努力改善病人的預后。兩組術后均給予抗生素滴眼液滴眼,7 d后拆除皮膚縫線,10~14 d拆除瞼緣縫線,術后3個月拔除淚道再通管。隨訪3~6個月,記錄淚道沖洗結果和流淚情況等。
1.3療效評定標準 治愈:內眥部傷口愈合良好,拔管后淚道沖洗通暢,無流淚癥狀;有效:淚道通而不暢,吻合口部位狹窄,偶有流淚癥狀;無效:沖洗淚道不通,患者存在流淚癥狀。
實驗組:65例(65眼)患者中,治愈56眼,有效6眼,無效3眼,總有效率為95.38%。對照組:62例(62眼)患者中,治愈者43眼,有效7眼,無效12眼,總有效率為80.65%。兩組比較有統(tǒng)計學差異(χ2=6.62,P=0.01)。置管期間實驗組再通管脫出者有1例,對照組有6例。實驗組護理滿意度為96.92%(63/65),對照組為82.26%(51/62),兩組比較有統(tǒng)計學差異(χ2=7.43,P=0.006)。
淚小管斷裂的治療原則是盡早手術吻合淚小管,恢復其功能,預防患者流淚[2]。由于淚小管管道細,術后淚小管吻合部位易發(fā)生粘連或瘢痕收縮,導致手術失敗,因此術中淚小管內必須行淚道置管,對病變部位行支撐、引流功能,防止術后因為瘢痕攣縮導致淚小管狹窄或閉鎖。一般術后3個月,斷裂部位不再攣縮、淚道恢復通暢后,取出淚道置管。
優(yōu)質護理是體現(xiàn)“以人為本”的整體護理模式,保證患者在生理、心理上保持最佳狀態(tài)。因此,把這一護理模式用于淚小管斷裂吻合手術過程中,使患者在接受手術時信心倍增,解除心理因素造成的軀體痛苦,感覺得到親人般的安慰與鼓勵,避免因焦慮、恐懼、緊張引起的生理改變,有效減輕手術中的不適感,從而提高其對手術的耐受性,保證了手術的順利進行。本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臨床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
綜上所述,優(yōu)質護理模式能提高患者的滿意度和臨床療效,可以在眼科護理中廣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