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醫(yī)學高等??茖W校附屬醫(yī)院,山東 臨沂 276004)
中耳炎是耳鼻喉科常見且多發(fā)的一種疾病,臨床治療以消除炎癥、恢復聽力為主。乳突根治術能夠有效清除患者耳部的炎癥病灶,恢復其正常耳部解剖結構,從而保證患者的聽力正常。但在圍手術期需對患者進行護理干預,避免影響手術效果的因素出現(xiàn),并及時預防和處理可能發(fā)生的并發(fā)癥。為此,本文探討在行乳突根治術的圍手術期給予護理干預的方法,觀察其效果。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行乳突根治術治療的中耳炎患者60例,將其隨機分為兩組,各30例。對照組:男18例,女12例;年齡23~62歲,平均(47.1±2.9)歲。觀察組:男17例,女13例;年齡23~63歲,平均(47.2±2.5)歲。兩組一般資料對比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兩組患者均行乳突根治術。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護理措施,內(nèi)容包括護士按規(guī)定、醫(yī)囑結合患者病情開展醫(yī)療服務,督促患者服藥等[1]。觀察組在上述基礎上給予護理干預:(1)術前指導。術前1 d,患者在護理人員的陪同下對手術室進行觀察,并對手術器械、方法和預后效果進行了解,向患者解釋手術過程,減少并發(fā)癥發(fā)生。(2)心理護理。注重患者情緒上的變化,發(fā)現(xiàn)其心理問題及時給予干預,消除患者因手術應激影響產(chǎn)生恐懼、焦慮、抑郁等心理。積極和患者進行溝通,對患者提出的問題進行耐心、細致的解答。(3)手術護理。手術開始前調(diào)整患者情緒,用目光或肢體接觸等方式鼓勵患者,術中嚴格執(zhí)行無菌操作,密切觀察生命體征。(4)體位護理。術后常規(guī)安排患者體位,避免患者患側耳部受到壓迫。告知患者盡量減少頭部運動,防止手術重建的聽骨鏈移位,避免鼓膜滑動。臥床休息的時間應不少于3 d,注意防跌倒,在轉頭、上下床、起身時應緩慢移動。(5)飲食護理。術后主要給予流質飲食,以高蛋白、高維生素、清淡易消化的食物為主。用餐時避免采取患側牙齒咀嚼,減少因口腔運動所產(chǎn)生的牽拉引起的疼痛感。(6)疼痛護理。部分患者在術后會產(chǎn)生頭痛、跳痛感,應積極安慰患者,幫助患者選擇舒適的體位;觀察患者耳部包扎情況,告知患者傷口未拆線前應注意的相關事項;告知患者避免打噴嚏,必要時可采取張口呼吸避免鼻刺激。如患者疼痛感嚴重,可采用靜脈泵的方式止痛。
1.3評價指標 護理滿意度:采取本院自制的調(diào)查表,總分值為100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的護理滿意度越高。舒適度:利用舒適狀況量表進行評價,包括生理舒適、心理舒適、環(huán)境舒適以及社會舒適四個方面,分值越高證明患者舒適度越高[2]。
2.1護理滿意度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評分為(92.8±3.3)分,對照組為(88.9±1.4)分。兩組比較有統(tǒng)計學意義(t=5.96,P<0.01)。
2.2舒適度 觀察組生理舒適、心理舒適、環(huán)境舒適及社會舒適評分均高于對照組。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舒適度評分對比分)
臨床對中耳炎大多以藥物治療為主,但此法并不能及時緩解患者癥狀,且效果有限,如用藥不當會延誤患者病情,導致聽力出現(xiàn)不可逆的損傷。近年來,臨床主張手術治療,乳突根治術是常用的術式,目的為徹底清除患者耳部病灶,包括耳乳突內(nèi)的病變組織,形成永久的術腔,同時行外耳道成形術或耳甲腔成形術,幫助術腔通風引流。但手術效果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常規(guī)護理僅關注患者病情恢復狀況,而忽略其心理狀態(tài),并且護理內(nèi)容過于籠統(tǒng),沒有根據(jù)患者個體差異進行護理。圍手術期護理秉承“以病人為中心,以人為本”的理念,在患者同意手術時就著手準備,包括健康宣教、術前告知等,能提高患者對手術的認知,明確目的;另外,術后恢復作為圍手術期護理的重點程序,會在患者心理、生理、社會等多方面給予支持,降低患者的負面心理情緒,改善患者術后疼痛感,從而讓患者感受到最大程度的舒適。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護理滿意度、生理舒適、心理舒適、環(huán)境舒適及社會舒適評分均高于對照組。
綜上所述,對于行乳突根治術治療的中耳炎患者,在其圍手術期內(nèi)給予針對性護理,能夠提高患者的舒適度和護理滿意度,有利于患者的術后恢復,適合在臨床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