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櫻花
(隨州職業(yè)技術學院,湖北 隨州441300)
當前,信息化教學成為一種趨勢,全國各高校也在積極拓展自己的教學資源,改善教學手段,以更豐富的視角來向學生及老師們展現(xiàn)信息化教學的帶來的好處。對于糅合了多門專業(yè)課程的汽車機械課程來說,它的教學模式的也直接影響了教學質量的好壞,它是汽車行業(yè)的入門課程,概念廣闊,理論加實踐課的結合所帶來的多樣性都對這門課程提出了更為嚴格的要求,怎么樣才能上好這門課是我們要著重思考的問題。
由于教學培養(yǎng)方案的不同,汽車機械大致包括工程力學,機械設計,工程材料及熱處理,液壓,制圖,公差等專業(yè)知識,在短時間內(nèi)要將這幾門課程很好地融合并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給中高職的學生,是有一定難度的。每種專業(yè)知識所需的備課方案也不一樣,有的需要微觀解讀,有的需要宏觀把控,有的需要實踐操作,有的需要理論計算。這些還要利用網(wǎng)絡教學的模式展現(xiàn)給學生,讓學生在短時間內(nèi)不反感,易于接受并能有一定的動手操作能力,那怎樣才能達到預想中的效果呢?
為此,本課題抽取了幾個具有代表性的項目做了以下幾項實驗,按照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理念來探討中高職汽車教學模式的優(yōu)化。
組織學生去汽修,機加工車間實踐性實習。汽修車間有變速器的拆裝,四輪定位系統(tǒng),輪胎動平衡檢測儀,發(fā)動機的拆裝等一系列汽車實踐課程,每講完一部分實踐章節(jié)之后,帶領學生去實物練習,經(jīng)過實物練習之后,學生的腦海里就會儲存實物印象,在講機構的工作原理之后就會加深印象,也能舉一反三,從實踐操作中獲得感性認識,也能提升學習興趣。
(1)汽車輪胎動平衡機調(diào)節(jié)輪胎的平衡。①內(nèi)容。②試驗輪胎的平衡方法。③會用輪胎動平衡機。
(2)目的。了解如何改善輪胎的質量分布,以減少它在轉動過程中的平衡慣性力或不平衡慣性力矩,經(jīng)過校正,平衡的轉子其殘余的不平衡量應小于其允許的值。
(3)器材。汽車輪胎動平衡機一臺、汽車輪胎總成等。
(1)清除被測車輪上的雜質及舊的平衡塊。檢查輪胎氣壓,若少,充至規(guī)定值。
(2)根據(jù)輪輞中心孔的大小來選擇錐體,裝上車輪,并用大螺距螺母上緊。打開車輪平衡機電源開關,檢查指示與控制裝置是否指示正確。卡尺測量輪輞寬度L、輪輞直徑D(也可從胎側讀出),用平衡機上的標尺測量輪輞邊緣至機箱的距離A,再用鍵入或選擇器旋鈕對準測量值的方法,將A、D、L值鍵入指示與控制裝置中去。放下車輪防護罩,啟動開關,車輪旋轉,平衡測試開始。數(shù)據(jù)采集開始。
(3)車輪自動停轉或聽到“嘀”聲后按下停止鍵并操縱制動裝置使車輪停轉后,從指示裝置讀取車輪內(nèi)、外不平衡量和不平衡位置。抬起車輪防護罩,用手慢慢轉動車輪,當指示裝置發(fā)出指示(音響,指示燈亮,制動,顯示點陣或顯示檢測數(shù)據(jù)等)時停止轉動。在輪輞的內(nèi)側或外側的上部(時鐘12點位置)加裝指示裝置顯示該側平衡塊質量。注意:內(nèi)、外側分別進行,平衡塊裝卡要牢固。
(4)安裝平衡塊后有可能產(chǎn)生新的不平衡,這時應重新進行平衡實訓。直到不平衡量小于5g,指示裝置顯示“00”或“OK”時才能停止,當不平衡量相差10g左右時,若沿輪輞邊緣前后移動平衡塊一定角度,可獲得合適的效果。
(5)測試結束,關閉電源。
(6)做好5S。
機加工有很多種類,車、銑、磨、刨等。以車削螺紋來說,螺紋分外螺紋與內(nèi)螺紋,在機械行業(yè)運用廣泛,日常生活中我們也能經(jīng)常用到螺釘,螺栓,螺母之類帶螺紋的零件,這類零件是學生們比較熟悉的東西,這些熟悉的東西是怎么生產(chǎn)與制造出來的呢?理論課可以用圖片的形式畫出來,零件的材料卻是需要觸碰才能感受得到標準的重要性,因此,零件的機械加工是必不可少的,內(nèi)螺紋可以通過絲錐攻絲的形式獲得,也可以用車刀車削出來,外螺紋也同樣可以車削出來。這樣,零部件的生產(chǎn)過程就很直觀的印入學生們的腦海里,各種注意事項也會主動去掌握,在課堂上只需要將螺紋的構造及力學分析講解清楚即可。
(1)差速器的拆裝。學會差速器的拆裝。差速器結構如圖所示。
(2)目的。通過差速器的拆裝了解其工作原理;熟悉其結構及齒輪嚙合傳動關系;掌握拆裝的方法。
(3)學會分析故障原因。器材:齒輪差速器一個;扳手、套筒、梅花扳手各一套;十字起、一字起、平口鉗子、尖口鉗子各一件。
(4)步驟:拆下從動齒輪上的螺栓,用沖頭把從動齒輪從差速器殼體上敲下來。
(5)敲出行星小齒輪軸,拆下螺紋塊,拆下差速器殼體上的三個行星小齒輪,拆下輸出軸上的傳動法蘭卡環(huán),拆下第四個行星小齒輪和輸出軸,取出單片止推墊圈。
(6)按拆下的相反順序來組裝。
在工程材料及熱處理這一章節(jié),涉及金屬材料的微觀內(nèi)容講解,比如晶體與非晶體,鐵碳合金相圖,熱處理所帶來的組織結構的變化等,這些都需要借助顯微鏡的觀察才能完成,受限于教學硬件和課程課時等諸多客觀因素,目前只能通過網(wǎng)絡視頻給大家播放相關實驗結果。任務施實。鐵碳合金平衡組織的觀察[3]鐵碳合金相圖對于制定熱處理工藝有著特別重要的意義。一些熱處理工藝如退火、正火、淬火的加工溫度都是依據(jù)鐵碳合金相圖確定的。對于中高職學生來說,掌握基礎的知識尤為重要。
(1)目的。識別和研究鐵碳合金(碳鋼和白口鑄鐵)在平衡狀態(tài)下的顯微組織。
(2)加深理解鐵碳合金相圖。實驗設備及材料:金相顯微鏡,合金相圖冊,各種鐵碳合金的顯微樣品;工業(yè)純鐵(1塊),亞共析鋼(1塊),共析鋼(1塊),過共析鋼(1塊,完全退火),亞共晶鑄鐵(1塊),過共晶鑄鐵(1塊)等。
(3)步驟。理論準備:復習本課中的有關內(nèi)容和閱讀實驗指導書;
(4)在不同倍數(shù)的顯微鏡下觀察和分析鐵碳合金標準試樣的平衡組織,識別鋼和鑄鐵組織形態(tài)的特征。
(5)繪出所觀察的顯微組織示意圖,畫時應抓住組織形態(tài)的典型特征,并在圖中表示出來。對于他們來說,系統(tǒng)邏輯的思維還不太緊密,可以利用特別的方法來記憶這些數(shù)據(jù),比如有的高校學生自創(chuàng)歌曲將枯澀難懂的鐵碳合金相圖唱了出來,歌詞記住了,專業(yè)知識也就掌握了。其實方法還是有的,還需要探討與深入研究。課堂與課后相貫通,通過網(wǎng)絡平臺,及時解決學生提出的問題,讓學生愿意學,感興趣學。我們在加強專業(yè)知識的學習的同時,也要提升動手能力,快樂學習,寓教于樂,利用最新的網(wǎng)絡知識與學生互動,及時檢查課后作業(yè)的情況,及時與學生探討,從他們能理解的角度入手,用最通俗易懂的語言去化解最苦澀難懂的專業(yè)知識,并把這幾門專業(yè)知識融合讓學生學一門課的同時學好好幾種專業(yè)知識,是對老師能力的一種考驗,也是對中高職汽車機械教學模式的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