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山東省教育廳相關工作人員向媒體證實,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教育廳前副廳長、山東省教育廳巡視員張志勇已離職。張志勇的新職務,是北京師范大學教授。
在山東省教育界,張志勇是一名“異類”。有媒體稱,他對教育是真投入,一干就是34年:身體力行推動山東教改、發(fā)文批判教育政績觀。
他曾呼吁:“堅決克服唯分數(shù)、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的頑瘴痼疾,從根本上解決教育評價指揮棒問題”。功名萬里外,心事一杯中。以下是張志勇棄政從教的一封告別信。
這次到云南安寧參加活動,是我以北京師范大學教授身份露面的“處女行”,心中隱隱有一種苦澀的情愫在流淌。這到底是一種什么樣的感情?大腦中突然蹦出了兩個字:“離別”。
幾個月以來,盡管我不愿意接受朋友們給我送行的美意,但該來的這一天終于還是來了!我的同事們在百忙中擠出時間來北京給我送行,親自把我送到北師大這個新的工作單位。這表達的是一種不舍,是一種支持,更是一種新的期待。
人生有一個個節(jié)點,這一個一個節(jié)點,構成了人生的一個個轉折點。人生的道路啊,從來沒有筆直筆直的,從來都是曲曲折折,彎彎曲曲,峰回路轉的。但你走的那條路,似乎又是冥冥之中、命中注定的。這個命是什么?這個命無疑就是放風人手中的那根線,就是你心中從小孕育的那顆躁動不安的夢想的種子。
自己的家庭環(huán)境和教育環(huán)境使然,在家里作為長子,我是一個懂事早、有擔當?shù)暮煤⒆?在學校,我是一個愛學習、愿幫人的好學生?;蛟S可以說,我是在擔當和肯定中長大的。母愛和師愛,成了滋養(yǎng)我人生的永不枯竭的營養(yǎng)。因緣際會,愛孩子,愛教育,做老師,成了我心中的夢想!
上蒼眷顧,在我人生的路上,一路走來,讓我學師范、學教育,讓我研究教育,讓我做教育宣傳工作,讓我做教育行政工作。
我曾經(jīng)批判過應試教育的短板,比如應試教育造成了畸形的德育,只重視應考的科目、實踐類課程和實踐性教學缺失,奧賽就不利于高中教育的發(fā)展等。
山東一個數(shù)學奧賽金牌獲得者最后去北京大學選擇了金融專業(yè),而不學數(shù)學,理由是“我只不過把數(shù)學奧賽當做北大的敲門磚而已”。奧賽特長班可以搞,但不能直接授予進重點大學的資質(zhì)。對于奧賽優(yōu)勝者可以交由重點大學,讓他們再去面試、綜合考核,確定能不能進校讀書。
做教育行政工作,我的學生說我把專業(yè)融于職業(yè),把研究貫穿工作。我還想補一句:把良知獻給教育。
18年來,我的心靈常常被那些孩子的命運占據(jù)著,在教育方面,做了我應該做的、可以做的、能夠做的一切。在推動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的道路上,我之所以能夠走到今天,一刻也離不開同志們的理解、支持和鼓勵。
“齊魯青未了”。感恩齊魯這片土地,感恩我工作34年來,相識、相知、共事的各位領導和同事,還有數(shù)不清的可愛的孩子們,是你們增進了我對教育的理解,是你們讓我懂得了做教育的艱難和困苦、做教育的快樂和幸福,更是你們給了我改革的智慧和力量。你們永遠是我的老師!
“感時花濺淚,離別鳥驚心”。真的要離開了,我心中并沒有很灑脫,內(nèi)心是矛盾的。
我知道大家希望我能為我們的教育再多服務幾年,我更知道這里有我的事業(yè)、有我的夢想,有我?guī)资陙碛美硐牒褪聵I(yè)凝聚成的友誼……。
但我也清楚,這幾年來,我內(nèi)心有一種掙扎,就是越來越難有更多的時間走進學校去聆聽老師們成長的故事,去傾聽孩子們生命成長拔節(jié)的聲音,去和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坐下來琢磨、切磋破解教育難題的路徑。這對我是一種痛苦和煎熬,內(nèi)心時常有一個聲音在腦海中回蕩:到一線去、到一線去,……。
哪里是我人生的下一個驛站?……到高校去當老師、到高校去做教育研究、到高校去做教育改革決策研究吧!
人生都有轉身時。離開是為了更好地回來,是為了更好地實現(xiàn)我們的教育理想,是為了能夠更好地去安放我們的教育靈魂!離別,是為了站在更高的山巔上,去領略更奇絕、更險峻、更美麗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