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玉秀
(廣西桂林市平樂縣人民醫(yī)院,廣西 桂林 542400)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觀念的變化,剖宮產率越來越高,雖然自然分娩是最佳的分娩方式,但部分情況下,產婦無法進行陰道分娩,只能選擇剖宮產[1]。雖然剖宮產能有效解決難產等問題,縮短產程時間,緩解產婦疼痛,但由于會對機體造成損傷,術后容易出現(xiàn)出血、切口感染等并發(fā)癥,風險較高[2]。因此,臨床中應重視對產婦的管理,分析陰道試產后中轉剖宮產的原因,采用有效的解決措施,合理應用剖宮產。
分娩指的是孕婦妊娠28周以上,從臨床開始,直至胎兒及附屬物從孕婦體內分娩出來的過程。臨床中將分娩分為自然分娩與異常分娩,陰道分娩是最自然的方式,產后恢復速率較快,新生兒發(fā)育也更加完全,能更快的適應外界環(huán)境。但異常分娩由于多種因素的影響,可能導致新生兒無法或短時間內難以進行引導生產,例如產道受損、胎兒過大等,嚴重情況下會對產婦及新生兒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脅[3]。剖宮產即是處理這類突發(fā)情況的分娩方式之一,但剖宮產后新生兒免疫系統(tǒng)較差,對外界環(huán)境的抵抗力不足,因此臨床中大多僅對高齡產婦、難產史、難產并發(fā)癥等產婦進行剖宮產,從而有效提高分娩的安全性,保證產婦及新生兒安全。
大量臨床研究顯示,臨床診斷中的多方面因素均可能對剖宮產造成影響。例如當產婦分娩時產程時間不足、疼痛過于劇烈時,會導致產婦難以忍受長時間的疼痛,從而選擇剖宮產。另一方面,隨著社會上對剖宮產的宣傳,產婦對剖宮產的了解有限,忽略了剖宮產的負面影響,從而主動選擇剖宮產。因此,臨床中應加強對孕婦的管理干預,具體措施如下:第一,基礎健康教育。醫(yī)務人員應告知產婦及其家屬剖宮產與自然分娩的優(yōu)缺點,加強產婦及家屬對剖宮產、自然分娩的正確認識,避免因錯誤、偏見等而選擇剖宮產;第二,告知產婦分娩的過程。通過視頻、PPT、健康手冊等方式,告知產婦具體的分娩過程,使產婦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避免產婦在分娩過程中因過于緊張而出現(xiàn)不配合的情況;第三,產程指導。根據(jù)產婦的不同產程,給予針對性的指導,例如在第一產程,醫(yī)務人員應加強與產婦的溝通交流,了解產婦的生理、心理狀態(tài),盡量滿足產婦的需求[4]。同時,還應當告知產婦正確的心理放松措施?;钴S期時應告知產婦正確的呼吸方法,從而緩解分娩的疼痛感,保證分娩的成功。
不同的臨床指征也會對剖宮產的選擇造成影響,因此,醫(yī)務人員應充分了解剖宮產指征,提高剖宮產指征判斷的準確性,從而保證剖宮產的合理。因此,在分娩過程中,醫(yī)務人員應注意以下幾方面:第一,胎兒宮內窘迫以及窘迫的程度、時機;第二,當產婦出現(xiàn)陰道后部空虛、肛門下墜等感覺時,醫(yī)務人員應了解產婦的實際情況,觀察是否存在胎兒頭盆不對稱、胎位異常等情況,并及時進行處理;第三,根據(jù)產程圖判斷產婦的產程情況,并根據(jù)實際情況采取相應的處理措施。但這種情況需要建立在明確剖宮產指征的基礎上,若對剖宮產指征了解不足,則可能導致手術失敗,對產婦及胎兒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脅。
在產婦分娩之前,心理輔導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多數(shù)孕婦是首次分娩,對相關知識的了解較少,分娩前容易出現(xiàn)焦慮、抑郁、恐懼等不良情緒。此時,醫(yī)務人員應重視與產婦的溝通,根據(jù)產婦的心理狀態(tài),給予針對性的心理輔導,緩解產婦的不良情緒。當產婦入院要求剖宮產時,醫(yī)務人員應告知產婦剖宮產的風險以及順產的優(yōu)勢,使產婦能根據(jù)自身實際情況,選擇合理的分娩方式。
有預見性的預防胎兒窘迫等異常情況,對于潛伏期較長的產婦,即使未出現(xiàn)胎兒窘迫情況,也應當適當給予產婦鎮(zhèn)靜劑、能量等,保證睡眠的充足,增加產婦體力[5]。同時,還可以通過吸氧治療、左側臥位等方式改善胎頭受壓、臍帶受壓等情況。若產婦出現(xiàn)產力異常的情況,應及時補充鉀、鈣等微量元素,掌握破膜的最佳時機。在給予產婦縮宮素時,應合理控制濃度,并委派專人陪護。在使用枕后位或枕橫位時,應明確無產道異常、胎兒異常等情況,及時糾正產婦疲勞綜合征,加強有效宮縮,等待胎兒頭部的自然旋轉,或在產程后期用手輔助胎頭旋轉。綜合分析產力、產道、胎兒、心理等多方面因素之間的聯(lián)系,明確產程的變化,及時處理異常情況,從而降低剖宮產率。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產婦開始選擇剖宮產,導致剖宮產率逐年上升。雖然剖宮產能有效解決難產等問題,但也存在一定的風險,例如產后出血、切口感染等。因此,醫(yī)務人員應明確陰道試產中轉剖宮產的原因,根據(jù)不同情況采用相應的干預措施。重視對產婦的孕前檢查,進行全面的健康教育,明確剖宮產的具體指征,根據(jù)產婦的實際情況選擇合理的分娩方式,從而降低剖宮產率,保證產婦及新生兒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