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謝燕
摘要:中國和新加坡?lián)碛兄嗤奈幕瘋鹘y(tǒng),也都面臨著經濟全球化條件下東西方文化的交融和沖擊,思想政治教育是其一個穩(wěn)定政局、促進經濟發(fā)展、維護社會秩序的有效“助推器”。新加坡歷來以國民素質高聞名于世,其思想政治教育成效得到世界范圍的認可,因此學習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對我國思想政治教育有很大啟迪。
關鍵詞:新加坡;中國;思想政治教育;比較分析
曾有150年時間里,新加坡處于英國的殖民統(tǒng)治之下,1965年才正式獨立,建國初期,人種復雜其,中華人居多,還有印度人、斯里蘭卡人等。由于人種復雜多樣,國內宗教信仰也是多種多樣,有佛教、印度教、伊斯蘭教、基督教等。所以,在這種人種、信仰、道德價值多元化的國情下,新加坡政府要鞏固政權,維護統(tǒng)治,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完善國家上層建筑的工作勢在必行。新加坡自成立之初就非常重視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由于其富有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和方法,教育效果令世人可喜,對我國有很大的借鑒意義。下面筆者將從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特點、中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比較分析和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對中國的啟迪三個方面展開論述。
一、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點
(一)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特點
1、強化國家意識
新加坡政府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就全面重視思想政治教育,尤其強調對公民國民
意識的培養(yǎng),這與其建國初期國家內部人種眾多、宗教信仰多樣化基本國情有很大的聯(lián)系。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的國民意識培養(yǎng)過程中,明確規(guī)定要使各種族移民及其后裔淡化對移出國的認同和歸屬感,注重培養(yǎng)公民對新加坡本國的國家認同感和歸屬感。比如1988年開始的“國民意識周”,以及1991年頒布的《共同價值觀白皮書》均可體現這一點。
2、高度重視學生世界觀、價值觀的培養(yǎng)
新加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強調培養(yǎng)學生世界觀、價值觀,新加坡教育界認為世界觀、價值觀是人以自身的需要為尺度對事物重要性做出評判的認知觀念系統(tǒng),對人的思想和行為具有重要的導向和調節(jié)作用,能否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直接關系一個人的身心健康和成人、成才。
3、堅持東方傳統(tǒng)價值觀,繼承和創(chuàng)新儒家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
新加坡移民中華人占據重要比例,因此新加坡的文化也深受中國傳統(tǒng)儒家文化的影響,在新加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堅持東方傳統(tǒng)價值觀,利用深厚的儒家傳統(tǒng)文化促進國民意識的形成,比如對傳統(tǒng)的“八德”即“忠孝仁愛禮義廉恥”的繼承和弘揚,并賦予新的時代意義,促進一代又一代公民養(yǎng)成優(yōu)良的性格品德。
(二)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特點
1、循序漸進,隱形教育,寓教于樂
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一個人的思想形成有其特定的規(guī)律,新加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遵循人的思想品德形成規(guī)律采用循序漸進的方法,注重對學生對啟發(fā)和引導。其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不局限于課堂、理論,而是更多的實踐行動,參加各種各樣的儀式典禮活動、社團活動、社區(qū)服務等,既有正面活動的引導,如參觀國家建設取得的成就展覽,也有反面素材的警示,如帶領學生參觀監(jiān)獄等??傊ㄟ^正反兩方面的教育,將預設的教育理念傳達給學生,并且?guī)椭鷮W生理解、消化和吸收,真正地做到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2、重視家庭教育
基于“家庭是社會的核心”的理念,新加坡對家庭教育的作用非常重視,不僅歷代國家領導人倡導推崇家庭教育,而且政府還會采取立法和設立一些優(yōu)惠政策,維護家庭的完整性,鼓勵支持開展尊老愛幼等活動,使優(yōu)良的家庭美德和社會公德得以弘揚。
3、德法兼施,重視法律教育
新加坡是世界上第一個明確將道德規(guī)范法律化的國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堅持德法并施。
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猶如“和風細雨”潤物細無聲,對公民的思想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柔性”引導;另一方面,通過完備的立法“硬性”要求,將思想政治教育法制化,形成規(guī)范的獎懲機制,使人們的行為朝著秩序化和規(guī)范化的方向發(fā)展。[]
二、中國和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比較分析
(一)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強化國家意識方面
如前所述,新加坡國情特殊,因此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為了國家內部矛盾和沖突,統(tǒng)一公民思想,培養(yǎng)公民對新加坡本國的責任感和歸屬感,便以各民族都能接受的方式向公民灌輸“我是新加坡人”的國家意識。中國在培養(yǎng)公民國家意識時,主要是宣揚社會主義愛國主義,強調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時代主旋律。
(二)繼承和弘揚傳統(tǒng)文化方面
新加坡文化深受中國傳統(tǒng)儒家文化的影響,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非常重視對儒家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堅持東方傳統(tǒng)價值觀的繼承和創(chuàng)新。相比之下,中國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和沖擊更大一些,在繼承本國優(yōu)良傳統(tǒng)文化方面正在努力越做越好。
(三)隱性思想政治教育方面
新加坡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加注重隱性教育方法,更側重課外實踐活動,寓教于樂、寓教于情,留給學生更多獨立思考的空間。中國的思想政治教育偏向于課堂理論傳授,更多的是說教,開展課堂討論、課外實踐活動的機會也逐漸增多。
三、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對中國的啟迪
(一)重視家庭教育的作用
家庭教育相對于其他教育,具有先入性、親情性、滲透性等優(yōu)勢,對一個人的思想形成有最基礎性的影響,直接影響到后期學校教育的成效,因此我們應從新加坡成功案例中汲取該方面經驗。
(二)德法兼施,道德法律化
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成功的另一個原因即重視思政的法制化,建立起長效的懲戒機制,而不是僅僅期望道德的評價來維持思想政治教育。
(三)繼承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
作為儒家文化的發(fā)源國,中國更應從從本國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中汲取營養(yǎng),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賦予傳統(tǒng)文化新的時代意義,在接受外來優(yōu)秀文化的同時,要做到不忘本來,才能繼往開來。
參考文獻:
[1]楊艷.論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對中國的啟迪[J].東方企業(yè)文化·企業(yè)政工,2012年12 月
[2]伊明明.淺析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色及對我國的啟示[J].東方企業(yè)文化·天下智慧,2010 年 12 月
[3]陳萬柏,張耀燦.《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7年
[4]李升平.新加坡德法并施思想對中國現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啟示[J].當代世界,2008年8月
[5]王利雪.新加坡共同價值觀推行的方法研究[D].揚州大學,2013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