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偉麗
摘?要:英語是一門語言學科,學習英語的最終目的是應用于實踐,為溝通交流提供便利。而寫作是英語應用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教學中需要加強重視。在當前我國初中英語教學中,大部分學生的寫作能力較弱。如何幫助初中生提高英語寫作能力,是現(xiàn)階段初中英語教師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而閱讀和寫作是密不可分、相輔相成的。讀和寫的有效結合,對培養(yǎng)學生語感,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具有積極的意義。在初中英語寫作教學中,實施讀寫結合模式,是提高學生英語寫作能力的有效途徑。本文通過對初中英語寫作教學現(xiàn)狀和存在問題的分析,闡述如何利用讀寫結合模式促進初中英語有效寫作教學。
關鍵詞:初中英語;讀寫結合;寫作教學;思考
對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是初中英語教學的重要內容。但是,寫作教學是現(xiàn)階段初中英語教學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大部分學生的寫作基礎都還有待提高。在初中英語寫作教學中,很多教師慣用詞匯和語法結合的教學模式,忽視閱讀訓練,這種教學方法對學生寫作水平的提升效果并不明顯,導致學生的寫作能力沒有得到有效的培養(yǎng)和鍛煉。而閱讀和寫作是分不開的,讀是寫的基礎,寫是讀的體現(xiàn),將讀和寫有機結合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通過閱讀可以為寫作積累素材,拓寬思路,開闊視野,促使學生掌握更多的寫作技巧,提高寫作能力和水平。因此,為了加強學生的寫作能力培養(yǎng),提高寫作教學的有效性,英語教師要合理地應用讀寫結合模式開展寫作教學,在鍛煉學生閱讀能力的過程中,重視對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以讀促寫、以寫促讀,讀寫結合,實現(xiàn)學生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的綜合提升。
一、 對讀寫結合模式的認識
初中英語閱讀和寫作分別代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輸入和輸出,二者的有機結合才能更好地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美國的語言學家Krashen(克拉申)在1985年提出的輸入假設理論中指出,大量的可理解輸入,并且語言輸入的材料高于學習者現(xiàn)有的語言水平,是學習者獲得語言提升的重要條件。隨后Swain(斯溫)在同年對它的理論進行了補充和完善,認為輸入和輸出在語言學習過程中相輔相成,是不能分割的兩個部分。學習者在輸入時不斷地完善和強化輸入的過程,將輸入的知識內化后再進行輸出,進而有效地完成整個語言學習的過程。初中英語讀寫結合模式,是在當代環(huán)境下應運而生的,它更符合學生的學習特點,將閱讀和寫作巧妙地結合在了一起。
讀寫結合模式,是通過閱讀導入-閱讀-信息處理-討論-寫作這一系列過程,促使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通過閱讀來進行寫作教學的導入,借助閱讀中接觸到的豐富的詞匯量,擴大學生英語詞匯的儲備,并通過引導學生對閱讀中的知識信息的處理和對閱讀中句式的分析,剖析語法結構,提高學生對語法的應用能力,并使學生掌握相應的學習方法,然后通過討論提高學生對閱讀內容的整體認知,對學生在寫作中的布局謀篇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最后將在閱讀中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寫作中,通過整合詞句、運用語法知識來完成寫作活動,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
二、 讀寫結合模式在英語寫作教學中的優(yōu)勢
在傳統(tǒng)的初中英語教學中,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之所以薄弱,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傳統(tǒng)英語教學對閱讀的重視程度不夠,更多的將教學的重點放在了詞匯和語法教學上,導致教學內容較為枯燥,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而讀寫結合模式則相對更為有趣,將讀寫結合模式應用到英語教學中,通過閱讀和寫作的內在關聯(lián)地運用,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在英語學習中,閱讀和寫作是息息相關的。閱讀不僅可以使學生了解到相關的文化概念和知識,同時,對學生的詞匯學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閱讀為學生開闊思路,培養(yǎng)語感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學生通過閱讀可以學習相關的語法和寫作的技巧,為提高寫作能力積累經驗。
具體而言,讀寫結合模式將閱讀和寫作有機結合,通過閱讀產生寫作的基礎。首先,借助對閱讀的整體把握,增強了學生的寫作思路,提高了學生在寫作中謀篇布局的能力,讓學生的視野更加開闊,同時,有利于學生寫作興趣的激發(fā);其次,閱讀過程中會接觸到大量的詞匯,有助于學生詞匯量的積累和拓展。而詞匯作為文章的基本構成單位,在不同的語境中它的結構意義和語法意義都會有所不同,通過閱讀可以更好地促使學生對詞匯進行靈活地理解和掌握,增強學生對詞匯的應用能力;再次,閱讀中所包含的句式和語法,都對學生的寫作有著良好的示范作用。對于語法這一抽象的概念,通過在閱讀中對句式進行剖析可以更好地講解,提高學生對語法的應用能力;最后,通過閱讀中蘊含的大量的人文知識和各種其他的知識,擴展了學生的知識面,豐富了學生的知識儲備,為學生的寫作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三、 當前初中英語寫作教學的現(xiàn)狀和存在的問題
(一) 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思路,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并沒有將寫作作為單獨的課程目標列入教學大綱中,在教學過程中缺乏系統(tǒng)的寫作指導訓練,多數情況下只是將寫作布置到課后練習當中;并且在教學中存在讀寫分離的問題,教學中只注重閱讀分析能力,卻忽視了對應用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造成了閱讀輸入過程和寫作輸出過程的斷層。一方面,加重了學生的課業(yè)負擔,影響了學生寫作興趣的培養(yǎng);另一方面,導致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運用的脫節(jié),不利于學生知識應用體系的系統(tǒng)培養(yǎng)。
(二) 一些教師授課的重點僅僅是知識的輸入,缺乏讓學生對知識進行沉淀的過程。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很多教師往往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向學生傳輸英語知識。在閱讀材料和寫作過程中也只是套用模板,沒有針對性,零散不系統(tǒng)。這樣做不利于學生的融匯貫通和學以致用。很多學生受到母語思維的影響,在寫作過程中經常出現(xiàn)漢式英語。在讀寫課上,有些教師經常讓學生背誦一些范文,這樣做導致學生只是簡單片面地模仿其中句型的表達,卻忽視了作文內容的邏輯性和完整性。這嚴重影響了學生寫作能力的發(fā)展。
(三) 固守詞匯和語法結合的教學模式,缺乏創(chuàng)新。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有一些教師由于長期受到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影響,習慣性地采用背詞匯+背語法的教學模式。而學生在這種教學模式影響下,造成閱讀速度和閱讀理解能力發(fā)展緩慢。學生閱讀的積累只是實現(xiàn)了量的增加,卻沒有實現(xiàn)質的突破,經常出現(xiàn)詞不達意和語句不通的問題,限制了學生寫作能力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