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書慧 周潔 孫麗萍 曹陽 楊喆
【摘?要】論文利用問卷調查法和訪談法對河南省各地市的特殊教育學校進行抽樣調研,發(fā)現目前河南省特殊教育數字化資源的建設主要存在建設制度不完善、優(yōu)質且符合特殊需求的數字化資源較為匱乏、特殊教育數字化資源輔助設備配置率低且老化嚴重、特殊教育教師專業(yè)交流平臺缺乏等問題。論文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相應的發(fā)展對策。
【Abstract】This?paper?uses?a?questionnaire?survey?and?interview?method?to?conduct?a?sample?survey?of?special?education?schools?in?various?cities?and?counties?in?Henan?Province.?The?paper?finds?that?the?current?construction?of?digital?resources?of?special?education?in?Henan?Province?mainly?has?some?problems,?such?as?imperfect?construction?system,?lack?of?high-quality?digital?resources?which?meet?the?special?needs,?low?and?aging?rate?of?auxiliary?equipment?for?digital?resources?of?special?education,?and?lack?of?professional?communication?platform?for?special?education?teachers.?In?view?of?these?problems,?the?paper?puts?forward?development?countermeasures.
【關鍵詞】特殊教育;信息化;數字化資源;建設現狀
【Keywords】special?education;?informatization;?digital?resources;?current?situation?of?construction
【中圖分類號】G760?????????????????????????????????????????【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1069(2019)11-0126-03
【基金項目】河南省高等學校重點科研項目計劃(項目編號:15A880006):河南省基礎教育階段數字化教育資源區(qū)域共建共享機制研究。
【作者簡介】朱書慧(1986-),女,河南博愛人,講師,從事信息化資源設計與開發(fā)、技術支持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研究。
1?引言
信息技術在特殊教育領域的應用愈加廣泛,以特殊教育信息化帶動特殊教育現代化,破解制約我國特殊教育發(fā)展的難題,是發(fā)展特殊教育事業(yè)的重大戰(zhàn)略決策[1]。特殊教育數字化資源建設是特殊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內容之一[2],特殊教育對適切、豐富優(yōu)質數字化資源的需求更為迫切。
由于我國特殊教育化起步較晚,特殊教育數字化資源的建設及應用過程中仍存在諸多問題,尤其是中西部地區(qū),因受其特殊的地理位置、經濟發(fā)展水平等因素影響,其建設與應用水平與發(fā)達地區(qū)存在較大差距。中西部地區(qū)的特殊教育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對推動我國特殊教育信息化的整體進程具有重要意義。
2?調研設計與過程
通過對國內外相關文獻、案例、網站以及一些國家或組織機構出臺的有關特殊教育的發(fā)展報告等的梳理分析,從數字化硬件環(huán)境建設情況、數字化軟件資源建設情況、數字化資源的應用情況、數字化資源需求等四個方面進行數據收集。
分別從河南省13所示范性特殊教育學校和135所普通特殊教育學校兩個方面進行分層抽樣,共抽取特殊教育學校共50所。對這些學校的專任教師開展調研,以網絡問卷+當場發(fā)放紙質問卷相結合的方式收集數據,并輔助選取10~20名特殊教育學校的管理者進行訪談。調研共發(fā)放問卷483份,回收有效問卷365份,有效率為94.81%。
3?河南省特殊教育數字化資源建設的現狀
3.1?數字化資源的獲取途徑情況
調研顯示,河南省特殊教育學校的數字化資源主要通過三種方式獲取,即國家與政府免費提供、學校自主引進、教師獨立搜索。
調查結果顯示,由國家、地區(qū)、學校三方提供數字化資源獲取途徑的比例均占到43%以上,說明國家政府、地方教育部門以及學校已開始重視數字化資源的供給。由教師自己上網檢索、獨立制作以及同事間共享的比例分別為70.96%、33.97%、53.97%。
訪談中,大部分教師認為在特殊教育的教學過程中數字化資源很重要,如教課的課件、圖像素材、音視頻資料等都是經常用到的,不過專為特殊教育提供的資源獲取平臺并不多,大都是自己通過網絡搜索進行獲取,但質量并不太高。
3.2?各類型數字化資源的配置情況
調研顯示,教學素材類資源中教學設計方案、教學實錄、教學課件的配置率相對較高,均占到40%以上,網絡課程、多媒體素材庫、微課的配置率在30%以上,說明新型的數字化資源也被部分特教教師所關注和使用。而學生作品、電子課本、試題庫、數字化校本課程資源的配置率偏低,原因可能是這些資源需要教師具備較高的信息技術素養(yǎng)才能獲取。具體情況如表1所示。
學科軟件、工具、平臺類資源中,寫作通訊交流工具、教師交流反思工具的普及率較高,使用率分別為77.8%和49.0%,在訪談中,不少教師也都會利用現代的信息技術工具,如QQ、微信等與家長、學生、同事進行溝通交流,輔助完成一些教學任務。而資源共享平臺、學科教學軟件、思維建模工具等的使用率明顯偏低,分別為32.3%、30.10%、6.30%。
對于特殊人群特有的資源中,聾童閱讀平臺、有聲讀物的配置率較高,比例分別為41.4%、64.4%,而發(fā)聲路徑引導網絡平臺、手語視頻等資源的配置率較低,分別占32.90%、9.00%。
3.3?教學和康復系統(tǒng)資源配置情況
3.3.1?聽障教育的教學和康復系統(tǒng)配置
聽力語言康復與多媒體互動教學系統(tǒng)、語言康復訓練儀、聽覺康復訓練儀配置率較高,均達到40%以上;而語音合成器、發(fā)生誘導儀、語言重讀干預儀、FM無線調頻系統(tǒng)、語音識別軟件等資源的配置率不足20%,如表2所示。
3.3.2?視障教育的教學和康復系統(tǒng)配置
視障教育康復系統(tǒng)、設備及軟件的配置率極低,甚至不足20%。如表3所示。
3.3.3?智障教育的教學和康復系統(tǒng)配置
智障教育康復系統(tǒng)、康復設備及康復軟件的配置水平尚處在初級階段,配置率為8.2%~48.5%,如表4所示。
4?特殊教育數字化資源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發(fā)展對策
4.1?存在的問題
①特殊教育數字化資源建設制度不完善。隨著國家對特殊教育行業(yè)的重視程度不斷提升,投入經費不斷增加,其信息化建設水平已經有所提升,但在相關政策、法規(guī)等建設方面還不夠完善。②優(yōu)質且符合特殊需求的數字化資源較為匱乏。雖然特殊教育數字化資源大多由國家免費提供、學校出資購買,或者由教師自行在互聯網上檢索下載,類型豐富,但優(yōu)質且符合特殊需求的資源較為匱乏,與普通教育中的數字化資源并無太大區(qū)分,這很難滿足特殊學生的需求。③特殊教育數字化資源輔助設備配置率低且老化嚴重。調研結果顯示針對視障、聽障、智障等類型的教學和康復設備系統(tǒng)配置率普遍較低,硬件老化嚴重,很多無法正常運轉。④特殊教育教師專業(yè)交流平臺缺乏。各地區(qū)特殊教育數字資源的建設及運用情況參差不齊,各地專業(yè)教師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和交流,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沒有有效持續(xù)的專業(yè)交流平臺。
4.2?發(fā)展對策
①制定特殊教育信息化政策、法規(guī)和措施,加快其建設進程。政策法規(guī)的出臺是特殊教育數字化資源建設與應用的重要的保障。②建設特色數字資源庫,開發(fā)優(yōu)質且符合特殊需求的數字化資源。特殊教育數字化資源建設要立足特殊教育教學實際,開發(fā)應適應融合教育的需要、實現信息的無障礙傳遞、支撐個別化教育實施、注重就業(yè)能力的培養(yǎng),以應用為核心統(tǒng)籌規(guī)劃資源建設[3]。③對現有資源進行再分配和重新整合資源,構建先進、高效、靈活、實用的數字化資源設備環(huán)境。根據河南省特殊教育數字資源配置不足,資源閑置、資源老化等狀況靈活進行統(tǒng)籌調配,同時,在增加學校先進輔助設備的基礎上,要根據特殊學生的不同心理特點、殘疾程度等,加強對于輔助系統(tǒng)和輔助設備的靈活使用。④加強建設特殊教育教師的專業(yè)交流共享平臺。專業(yè)的交流共享平臺對提高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水平、實現各地區(qū)特殊教育事業(yè)的均衡發(fā)展有著積極作用,如設立特殊教育專業(yè)論壇、資源共享網站等。
【參考文獻】
【1】郭炯,鐘文婷.特殊教育信息化環(huán)境建設與應用現狀調查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16(4):26-35.
【2】鄭權.特殊教育網絡資源建設的現狀、問題與發(fā)展策略[J].中國遠程教育,2010(05):28-31+79.
【3】棟李沅.浙江省特殊教育數字化資源的開發(fā)原則及建設實踐[J].現代特殊教育,2016(03):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