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幫俊
“快洗手吃飯,今天做了你愛吃的大蝦和紅燒排骨?!蔽覄傁掳嗟郊遥蠇尵图鼻械貙ξ艺f。我望著餐桌上的美食,還是忍不住,隨手拿了塊排骨吃了起來?!梆捸?,手不洗就吃?!崩蠇屝χf。“誰讓你菜燒得那樣香,那樣饞人?!?/p>
洗完手,一家人吃飯,邊吃邊聊。大快朵頤之余,我道:“媽,咱們這天天大魚大肉的,跟土財主差不多?!崩习纸舆^話說:“何止是土財主,簡直是皇帝?!崩蠇層每曜油彝肜飱A塊雞肉感嘆道:“是??!現(xiàn)在的日子多幸福,天天似過年,想吃啥去市場就能買到,哪像以前,那時真苦?!崩蠇寫浱鹚伎嗥饋砹?。
其實,對我這個70后人來說,也經(jīng)歷過那艱苦的歲月。兒時住在農(nóng)村,條件很苦,餐桌上一般吃的都是自家種的瓜果蔬菜,至于豬肉等葷菜,一般也只有過年等重要節(jié)日才吃得到。印象里,吃得最多的便是山芋。煮、烤、粥、片,變得花樣吃,吃到最后,見山芋就有些反胃了??刹怀杂譀]啥吃。
最盼的是過年,因為,家里要殺年豬。一頭大肥豬除了送人外,自家能留不少。這可把我和妹妹樂瘋了。外婆做了紅燒肉,給我們一人盛一碗,我們就像兩小豬,狼吞虎咽,吃得滿嘴是油。很久沒吃到肉了,這次可以痛快吃。外婆看著我們吃得急,忙道:“慢點吃,燙,小心噎著,鍋里還有?!闭f完,偷偷地抹眼淚。
后來,全家舉遷到父親所在的城市。一家人就靠父親那點死工資生活,日子過得清貧。20世紀80年代,還是計劃經(jīng)濟,買東西要有糧票。日子清苦,母親當家,也過得捉襟見肘。不過,每天我和妹妹,一人一個煮雞蛋,一杯牛奶還是必備的。用母親的話說,再苦也不能苦了孩子。一星期吃一次肉,算是加餐。父親利用休息時,去戶外釣魚,弄些野生魚,熬湯、清燉、紅燒,算是給我們打牙祭,給年邁的外婆補身子。父親有時饞了,便會去鹵菜攤,買點便宜的鴨脖子吃,看得我和妹妹惡狼般地在旁盯著,也會分點給我們吃。
那時,最喜歡的是跟著父母去吃喜酒,可以大吃大喝一頓。還有就是過年時的除夕宴。永遠忘記不了,母親在狹窄、昏暗的廚房里,炸肉圓子,做蛋餃子,熬肉骨頭。我和妹妹端著碗,在一旁守候著。第一鍋,肯定先讓我們品嘗下。那溫馨的畫面一輩子忘不掉。
慢慢長大,日子也漸漸變好。天天都能吃到肉,不知是吃多了,還是現(xiàn)在的肉不好吃。總覺得不如兒時的肉香。有時,不想在家燒,就一家人出去吃個大餐。年夜飯,也曾在飯店里嘗試過。吃多了,吃膩了,倒沒啥胃口了。惹得老媽嘆氣道:“嘴都吃刁了,明天給你們弄點山芋,土菜吃吃?!爆F(xiàn)在人不愁吃,倒講究起健康與營養(yǎng)了。
一日三餐,百姓民生,老百姓的日子,四十年的滄桑變化,都可以在餐桌上得到真實呈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