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玲,莊競,馮偉宇,王娜
(鄭州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河南省腫瘤醫(yī)院,河南 鄭州 450003)
結直腸癌的發(fā)生,主要考慮與長期的腸道黏膜上皮細胞病理性異常增生有關[1]。臨床上隨訪觀察發(fā)現(xiàn),結直腸癌導致的患者病死率的上升較為顯著,患者的5年生存率可不足45%[2]。在探討結直腸癌發(fā)生的基礎性機制中,可以發(fā)現(xiàn)蛋白或者腫瘤相關因子的改變,能夠影響到結直腸上皮細胞的異常增生、凋亡抑制或者病理性核異型性。其中組織多肽特異性抗原(TPS)的表達能夠反應多種腫瘤細胞的異常增生過程,在癌細胞核DNA持續(xù)性復制的過程中,部分凋亡的癌細胞可以顯著促進TPS的分泌[3];負性共刺激分子(B7H4)是共刺激家族相關因子,其能夠提高癌細胞上游癌基因的轉錄活性,提高癌細胞的粘附和浸潤能力,并能夠加劇癌對于基底膜組織的突破和轉移的能力[4]。部分研究者探討了TPS、B7H4在其他消化系統(tǒng)腫瘤患者中的表達情況,認為TPS、B7H4的表達上升與胃癌或者肝癌的發(fā)生具有一定的關聯(lián)[5,6],但在結直腸癌患者中的探討不足。為了深入揭示TPS、B7H4的表達與結直腸癌的關系,從而為臨床上結直腸癌的診療提供一定的理論方面的參考,本次研究選取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我院確診的結直腸癌患者100例,探討了血清中TPS、B7H4蛋白的表達情況,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我院確診的結直腸癌患者100例(腫瘤組)、同期健康體檢對象100例(對照組)。腫瘤組,年齡33~72歲,平均 57.5±10.6歲,男 55例、女 45例,TNM分期:Ⅰ期21例、Ⅱ期40例、Ⅲ期30例、Ⅳ期9例;發(fā)生淋巴結轉移52例;高分化30例、中分化38例、低分化32例;發(fā)生遠處轉移23例。對照組,年齡 35~75歲,平均 55.5±13.2歲,男 50例、女 50例。兩組研究對象的年齡、性別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⑴結腸癌、直腸癌患者的診斷以腸鏡取活組織病理學檢查作為金標準;⑵對照組為健康體檢志愿者;⑶納入研究對象的年齡范圍在75歲以內;⑷本研究取得醫(yī)學倫理委員會的批準、研究對象的知情同意。
排除標準:⑴已經接受了手術治療;⑵轉移性結直腸癌;⑶既往具有放化療病史;⑷甲狀腺功能疾??;⑸類風濕、強直性脊柱炎、結締組織疾病。
1.2 指標檢測方法 采集患者入院后24h內或者治療后6~8h內的肘部靜脈血4ml,1500r/min離心15min,收集上清液,在每個聚苯乙烯板中加入上述液體0.1ml,4℃過夜孵育,加入磷酸鹽緩沖液(PBS)洗滌3次,每次3min,在每個聚苯乙烯板孔中加入TPS、B7H4蛋白抗體(1:800購自南京伯斯金生物公司),37℃孵育30min,加入磷酸鹽緩沖液(PBS)洗滌3次,每次3min,每孔中加入TMB溶液底物0.1ml,37℃20min, 加入2M硫酸0.05ml終止反應,采用DG5033A酶標儀(南京華東電子科技公司)進行OD值檢測。
2.1 兩組研究對象的血清TPS、B7H4水平比較腫瘤組患者的TPS、B7H4水平顯著的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1。
表1 兩組研究對象的血清TPS、B7H4水平比較()
表1 兩組研究對象的血清TPS、B7H4水平比較()
組別腫瘤組對照組t值P值n TPS(U/L) B7H4(μg/L)100 100 149.7±32.8 70.2±19.5 20.834 0.000 57.8±17.0 30.1±9.0 14.401 0.000
2.2 不同病理學特征的結直腸癌患者的血清TPS、B7H4水平比較 在不同TNM分期、不同分化程度的結直腸癌患者血清TPS水平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2。
表2 不同病理學特征的結直腸癌患者的血清TPS水平比較()
表2 不同病理學特征的結直腸癌患者的血清TPS水平比較()
因素 n TNM分期Ⅰ期+Ⅱ期Ⅲ期+Ⅳ期淋巴結轉移TPS(U/L) t值 P 值-6.9340.000 61 39 130.6±31.7 173.5±27.6 1.3890.168是 否52 48 152.2±30.0 143.6±31.9分化程度高+中低分化遠處轉移-7.3440.000 68 32 134.7±30.8 182.6±29.6 1.4980.137是 否23 77 156.8±24.7 146.2±31.1
在不同TNM分期、是否發(fā)生淋巴結轉移、是否發(fā)生遠處轉移的結直腸癌患者血清B7H4水平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3。
表3 不同病理學特征的結直腸癌患者的血清B7H4水平比較()
表3 不同病理學特征的結直腸癌患者的血清B7H4水平比較()
因素 n TNM分期Ⅰ期+Ⅱ期Ⅲ期+Ⅳ期淋巴結轉移B7H4(μg/L) t值 P 值-5.5430.000 61 39 50.6±16.3 68.4±14.6 5.1790.000是 否52 48 65.2±16.3 48.5±15.9分化程度高+中低分化遠處轉移-1.2430.217 68 32 56.2±15.5 60.4±16.3 5.5480.000是 否23 77 73.2±14.9 51.8±16.6
炎癥性因子的刺激、遺傳性基因的突變或者自身核DNA基因的錯配修復能力的下降,均能夠提高結直腸癌的發(fā)生率。臨床上結直腸癌的發(fā)生能夠導致患者惡病質、高腫瘤負荷臨床癥狀的出現(xiàn),導致腫瘤患者短期內病死率的提升[7]?,F(xiàn)階段主要通過癌胚抗原或者CA125等指標評估結直腸癌的發(fā)病風險,雖然相關血清學指標能夠在結直腸癌的發(fā)病診斷過程中發(fā)揮作用,但單獨依靠癌胚抗原或者CA125診斷的局限性較為明顯[8,9]。而本次研究對于結直腸癌患者血清中TPS、B7H4的表達分析探討,一方面可以為揭示結直腸癌的病情進展提供理論方面的參考,同時還能夠為結直腸癌患者的血清學診斷提供新的研究性指標。
腫瘤信號通路蛋白或者相關分子的改變,是促進結直腸癌惡性腫瘤進展的重要因素。TPS主要表達與消化道上皮、呼吸道上皮或者生殖道上皮組織,其結構上包含了435個氨基酸結構,能夠通過結合癌細胞內的NF-KB信號通路,進而促進癌細胞的持續(xù)性自我擴增。相關研究還認為,TPS的表達能夠提高腫瘤干細胞的特性,提高腫瘤干細胞對于增殖的維持作用[10];B7H4是共刺激相關分子,其能夠通過改變癌細胞的生物學特征,提高黏膜上皮細胞對于臨近正常組織的累及和浸潤能力,從而提高了早期腫瘤的發(fā)生速度,促進了腫瘤患者中晚期的病情進展[11]。部分研究者探討了TPS或者B7H4在直腸癌患者中的表達情況,認為二者的高表達與直腸癌的發(fā)生具有一定的關系[12],但缺乏對于TPS、B7H4的表達與直腸癌患者臨床病理特征的分析。
本次研究發(fā)現(xiàn)在結直腸癌患者血清中,TPS、B7H4蛋白的表達濃度均明顯上升,高于同期健康體檢組人群,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提示了TPS、B7H4蛋白的高表達均能夠影響到結直腸癌的發(fā)生發(fā)展,分析其基礎方面的原因,則主要考慮由于TPS、B7H4的表達上升,能夠影響到癌細胞內多種腫瘤信號通路如AKT的激活,提高了腫瘤細胞的持續(xù)性異常分化和凋亡抑制,進而促進了相關消化道惡性腫瘤的發(fā)生。部分研究者[5]在探討相關蛋白的表達過程中也發(fā)現(xiàn),TPS在直腸癌患者中的表達濃度可平均上升30%以上,同時在合并有明顯的惡病質的患者中,TPS蛋白的表達濃度可持續(xù)上升。在探討TPS、B7H4蛋白的表達與結直腸癌患者臨床病理特征的關系過程中發(fā)現(xiàn),在臨床分期較晚或者結直腸癌細胞分化程度較差的患者中,TPS蛋白的表達濃度可進一步的上升,其表達濃度明顯高于臨床病理特征較低組,統(tǒng)計學差異顯著,提示了TPS蛋白的表達與結直腸癌患者的病情密切相關。分析其基礎方面的原因,不同的文獻收集匯總后主要考慮與下列因素有關[13-15]:⑴TPS的表達上升能夠提高結直腸癌上皮細胞的浸潤深度,促進了癌細胞對于臨近正常腸道組織的浸潤,從而促進了臨床分期的進展;⑵TPS蛋白的表達能夠導致結直腸上皮黏膜細胞的分化調控障礙,進而導致低分化的發(fā)生。在探討B(tài)7H4的表達與結直腸癌患者病情關系過程中發(fā)現(xiàn),發(fā)生了遠處轉移、臨床分期較晚或者發(fā)生了淋巴結轉移的患者中,血清B7H4水平比較高,提示了B7H4的表達與患者的病情同樣密切相關,這主要由于B7H4的表達能夠導致癌細胞分化障礙的過程,影響到癌細胞對于盆腔淋巴結的粘附能力。臨床上可以通過隨訪檢測B7H4或者TPS的表達,進而評估結直腸癌患者的臨床病理特征進展程度。
綜上所述,在結直腸癌患者中,TPS、B7H4蛋白的表達均明顯上升,同時TPS、B7H4蛋白的表達與結直腸癌患者的臨床病理特征密切相關。本次研究未能探討TPS、B7H4蛋白的表達與結直腸癌患者的臨床預后的關系,存在一定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