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高考論述類文本閱讀中的邏輯常項

      2019-01-30 06:27:03吳學忠
      中學語文 2019年6期
      關鍵詞:行會含義選項

      吳學忠

      邏輯常項是邏輯學中的一個概念,它在高考論述類文本閱讀中被廣泛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考生的閱讀障礙,構成了考生的答題難點。我們通過對邏輯常項內(nèi)涵的揭示,對論述類文本閱讀中邏輯常項特點的歸納和對“泛邏輯常項詞”現(xiàn)象的分析,使考生能夠?qū)Ω呖颊撌鲱愇谋鹃喿x有更深入的理解。

      一、邏輯常項的內(nèi)涵

      在邏輯學中,每一個思維形式都包含邏輯常項和邏輯變項。邏輯常項是思維的形式結構中含義不變的部分,邏輯變項是思維的形式結構中含義可變的部分。簡單命題,例如“所有電影院都是放電影的”“有些學生不是三好學生”等,這類命題可以寫成“所有S都是P”“有些S不是P”的表達形式,其中,“S”和“P”是邏輯變項,“所有……都是……”“有些……不是……”是邏輯常項。復合命題,例如“如果下雨,那么我就不去上學了”“或者中國隊贏得冠軍,或者美國隊贏得冠軍”等,這類命題可以寫成“如果P,那么Q”“或者P或者Q”,其中,“P”“Q” 是邏輯變項,“如果……那么……”“或者……或者……”是邏輯常項。邏輯常項在邏輯判斷中含義不變,邏輯變項更像是隨著語境的變化而填充在邏輯常項組成的公式里。

      從詞語的角度來看,邏輯常項一般包括以下幾類:一是把主項和謂項聯(lián)系起來的連接詞(是、不是、屬于、大于等),二是判斷中表示數(shù)量的量項(所有、一切、有的、有些等),三是模態(tài)詞(必然、一定、或許、可能、必須、允許、可以等),四是連詞(和,或者,如果……那么……,不僅……而且……等)。

      從語句的角度來看,邏輯常項一般包括獨立使用的狀語(實際上,從……方面,例如等)、動詞性謂語(說明,推動等)。

      在一個判斷中,邏輯常項語義穩(wěn)定,與語境的聯(lián)系較小,決定判斷的性質(zhì)。準確理解邏輯常項的含義,能幫助我們在高考語文中準確判定該判斷的正誤。例如“蔭補是指在封建時代獲得做官的權利”這個判斷,看似正確,實則錯誤。蔭補的定義是封建時代子孫因祖先有功而取得做官的權利。由此可見,蔭補雖然是封建時代獲得做官權力的一種方式,但是上述判斷的邏輯常項為“是指”兩個字,這就表示,后面的解釋部分必須是前面概念的定義,兩者必須是全同關系,因此上述判斷擴大了范圍,是錯誤的。

      二、高考論述類文本閱讀中邏輯常項的特點

      高考論述類文本閱讀是以論述類文本為材料,以選擇題為主要考察形式的題目。無論是文本還是題目都有很強的邏輯性,這符合高考大綱的要求,是未來高考的考察方向。而邏輯常項在論述類文本本身和題目設置上都發(fā)揮了巨大的作用,體現(xiàn)出鮮明的特點。

      首先,在論述類文本中,邏輯常項的使用都是為了更加準確地表達作者的觀點。例如2017高考全國卷Ⅰ的論述類文本閱讀中第三段有這樣的表述 “我們作為地球的受托管理人,對子孫后代負有道德義務。實際上氣候變化公約或協(xié)定把長期目標設定為保護氣候系統(tǒng)免受人為原因引起的溫室氣體排放導致的干擾,其目的正是為了保護地球氣候系統(tǒng),這是符合后代利益的。”其中“正是”這個邏輯常項的使用表明了目的的唯一性,排他性。

      其次,邏輯常項的使用,讓文章層次更加清晰。例如上述例文的第二段是這樣表述的“從空間維度來看,氣候正義涉及不同國家和地區(qū)之間公平享有氣候容量的問題,也涉及一國內(nèi)部不同區(qū)域之間公平享有氣候容量的問題,因而存在氣候變化的國際公平和國內(nèi)公平問題,公平原則應以滿足人的基本需求作為首要目標,每個人都有義務將自己的‘碳足跡’控制在合理范圍之內(nèi)。比如說,鑒于全球排放空間有限,而發(fā)達國家已實現(xiàn)工業(yè)化,在分配排放空間時,就應首先滿足發(fā)展中國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的基本發(fā)展需求,同時遇到在滿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在這一段中,“從空間維度上看”確定了討論的范疇,使段落在文章結構中的位置十分清晰?!耙蚨钡氖褂帽砻髑懊嫠鰞?nèi)容是后文的原因,引出了本段的核心問題,即國際公平和國內(nèi)公平的問題。“應以”說明該句是對核心問題的解說,“比如說”這一路標性的詞語出現(xiàn),則提示我們,后面的文字是舉例論證作者對公平問題的看法的,通過對本段中邏輯常項的梳理,我們基本把握了文章的脈絡,尤其是對于高考的論述類文本而言。因為高考的論述類文本是篇幅較長的論述類文章經(jīng)出題者刪改而成,而出題者在刪改的過程中要使本無緊密聯(lián)系的文字變成渾然一體的文章,就必定會用到邏輯常項這種跳脫出原文邏輯而本身含義穩(wěn)定的詞語,例如本段引文中“比如說”之后的內(nèi)容在原來論文的結構中就和“比如說”之前的內(nèi)容相距甚遠。“比如說”這個詞語的出現(xiàn)勾連前后,它的出現(xiàn)有一定的必然性,關注類似的邏輯常項,就會使我們能準確地劃分文章的層次。

      在題干設置方面,邏輯常項的使用,往往使選項內(nèi)容呈現(xiàn)為對前半句與后半句之間關系的判斷。如2017高考全國卷Ⅲ的論述類文本閱讀第3題B項 “如果游子在城鎮(zhèn)化的故鄉(xiāng)找到依戀感和歸屬感,就說明故鄉(xiāng)已活化了記憶”,“如果……就……”的使用,讓選項的內(nèi)容變?yōu)榱藢?“游子在城鎮(zhèn)化的故鄉(xiāng)找到依戀感和歸屬感”是否是“故鄉(xiāng)已活化了記憶”的充分條件的判斷。而該題C項“為了保護鄉(xiāng)村記憶,在新型城鎮(zhèn)化過程中,還應該考慮到當?shù)鼐用竦奈幕枨蟆敝?,“為了”“還應該”的使用,則使選項內(nèi)容實質(zhì)上成為了判斷“當?shù)鼐用竦奈幕枨蟆笔欠衲苁恰氨Wo鄉(xiāng)村記憶”的一個條件。

      三、高考論述類文本閱讀中的“泛邏輯常項詞現(xiàn)象”

      從邏輯常項的內(nèi)涵出發(fā),對高考論述類文本閱讀題進行深入分析,筆者提出“泛邏輯常項詞現(xiàn)象”,即在高考論述類文本閱讀中,有一些詞和文章語境的聯(lián)系很小,其含義幾乎不變,它們不屬于常規(guī)的邏輯常項詞,但它們在某個判斷中的語義也確實沒有發(fā)生變化,我們把這些詞稱為“泛邏輯常項詞”,把這些高頻次出現(xiàn)在高考論述類文本閱讀中的現(xiàn)象稱為 “泛邏輯常項詞現(xiàn)象”,通過對“泛邏輯常項詞”的理解,準確把握句子的核心內(nèi)容。

      例如2017高考全國卷Ⅱ的論述類文本中,最后一句是這樣表述的:“正是中外文明的交融,成功推動了中國瓷器從單色走向多彩的轉(zhuǎn)型,青花瓷以獨特的方式昭示了明代文化的演變過程,成為中國傳統(tǒng)社會從單一走向多元的例證”,其中“昭示”“例證”兩個詞語的內(nèi)容不會因為句意的改變而改變,可以被稱為“泛邏輯常項詞”。借助這兩個含義穩(wěn)定的詞語,我們可以把握最后的一句的核心內(nèi)容就是 “中國瓷器從單色走向多彩的轉(zhuǎn)型是明代文化演變的”和“中國傳統(tǒng)社會從單一走向多元”的表現(xiàn)。

      這樣的“泛邏輯常項詞”可以歸納為兩類,一類是邏輯學術語,如“前提”“例證”“論證”“闡釋”“推理”等;另一類是社會科學類文章中的高頻詞語,如“啟示”“影響”“觀念”等。

      在“泛邏輯常項詞”這一概念的基礎上,我們可以把高考論述類文本閱讀中的每一個選項都分解為 “邏輯常項”與“邏輯變項”兩部分,將本身含義在句意中不發(fā)生變化和幾乎不發(fā)生變化,不需要通過閱讀文本即可理解的詞語稱為邏輯常項,將含義隨句意的變化而變化,必須通過文本才可以得到其全部內(nèi)涵的詞語稱為邏輯變項。那么對選項的判斷就變成了準確理解邏輯常項與邏輯變項關系的問題??催x項中的邏輯常項與邏輯變項之間的關系是否等同于原文。

      例如2014高考全國卷Ⅱ第3題B項“宋代政府引入行會管理方法,既規(guī)定從業(yè)者必須加入行會,并按行業(yè)對經(jīng)營者進行登記,又對生產(chǎn)經(jīng)營的商品進行質(zhì)量把關?!边@一選項的邏輯常項是“引入、既、并、又”,其余為邏輯變項。原文相關內(nèi)容是這樣表述的,“宋代規(guī)定從業(yè)者必須加入行會,而行會必須對商品質(zhì)量負責?!倘藗円澜?jīng)營類型組成行會,商鋪、手工業(yè)和其他服務性行業(yè)的相關人員必須加入行會組織,并按此行業(yè)登記在籍,否則就不能從業(yè)”。我們可以簡單地比較,原文說的是“行會必須對商品質(zhì)量負責”,而選項說的是宋代政府“對生產(chǎn)經(jīng)營的商品進行質(zhì)量把關”,我們輕而易舉地得出了結論,選項不準確,可是“對生產(chǎn)經(jīng)營的商品進行質(zhì)量把關”是不是宋代政府的間接行為呢?如果可以認定其為宋代政府的間接行為,選項又何錯之有?

      我們仔細分析,發(fā)現(xiàn)B項確實不對,但原因并不是簡單比較得出的,我們可以從邏輯常項的角度來考慮。“既、并、又”是邏輯常項,他們表示并列的關系,那么“既、并”后面所跟的內(nèi)容都是宋代政府的直接行為,那么“又”后面所跟內(nèi)容也應該是直接行為,而“對生產(chǎn)經(jīng)營的商品進行質(zhì)量把關”至多只能看做是宋代政府的間接行為,所以這個判斷是錯誤的,我們是通過對選項中邏輯常項與邏輯變項之間的關系來判斷的。

      總之,邏輯常項在高考論述文閱讀中被廣泛使用,它類似于虛詞在句子中的作用,它確定了句式的結構,也確定了判斷的性質(zhì)。對邏輯常項及“泛邏輯常項詞”現(xiàn)象的關注,會使考生在答題時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猜你喜歡
      行會含義選項
      Union Jack的含義和由來
      英語世界(2022年9期)2022-10-18 01:11:46
      跟蹤導練(四)
      閱讀理解
      跟蹤導練(5)
      中世紀英國行會述略
      史志學刊(2017年3期)2017-04-12 07:25:15
      單項填空精選練習100道
      虛榮的真正含義
      學生天地(2016年16期)2016-05-17 05:45:55
      宋代行會初探
      關于“獲得感”之含義
      行會 異軍突起的經(jīng)濟體
      睢宁县| 芦溪县| 石景山区| 博白县| 吉安县| 洪江市| 手机| 芮城县| 鄂托克前旗| 荔浦县| 专栏| 涡阳县| 临颍县| 福泉市| 专栏| 原阳县| 武山县| 咸丰县| 兴海县| 长顺县| 秦皇岛市| 乌苏市| 紫金县| 青川县| 武夷山市| 赤城县| 尼勒克县| 文昌市| 桂阳县| 枝江市| 浦江县| 黄大仙区| 沙坪坝区| 绥中县| 江津市| 三原县| 扬州市| 台北县| 仪征市| 太仓市| 鄂尔多斯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