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麗娟
語文無法和生活割裂,脫離了生活的語文,只是干癟的文字堆砌,何談對人的精神熏陶。但受應試觀念所影響,語文和生活相脫離的現(xiàn)象較為嚴重。多些生活味,拉近語文和生活的距離,讓學生能從生活中感受語文,在學習語文過程中感受生活,這才能讓語文的人文性得到較好的凸顯,語文課程教學也才能達成培養(yǎng)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目的。
開篇即講,這是傳統(tǒng)語文教學中大多教師慣用的教學方式,學生被動聽,興趣不高。其實,要讓學生從課前休息狀態(tài)迅速轉(zhuǎn)入學習狀態(tài),導入是不可缺少的。初中語文所選編的內(nèi)容和學生的生活較為貼近,從生活中選取學生所熟悉的素材,以話題、活動方式來作鋪墊,再引入新的學習內(nèi)容,學生自然興趣盎然地投入到學習過程中。
在《風箏》的教學中發(fā)現(xiàn),學生雖然能把握課文內(nèi)容,但當問及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時,學生卻不知所語,為何?在教學中,我們更多關注的是文本語言,而沒有將其和學生生活聯(lián)系起來。為此,對教學進行了優(yōu)化,先以“放風箏”為話題引導學生交流,然后追問“你在放風箏時是否遭遇到長輩們的干預?當時怎么想?”學生交流后,圍繞文本,設問“‘我’在童年時對兄弟放風箏時怎么想和怎么做的?長大后呢?”由此,引導學生深入閱讀,結合生活體會作者的情感,交流中也就言之有理了。同樣,在《濟南的冬天》教學中,先讓學生說家鄉(xiāng)的冬天,然后和課文想對比,找特點,學生很快就能抓住“溫晴”進行交流??梢?,在導入中要多引入生活素材,這樣方可激發(fā)學生興趣,引導學生深入閱讀。
初中語文的教學,不是照本宣科,不是把教材中的知識告知于學生,而是要能整合好教材,用好教材,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認知生活,提高自己的認知能力。從初中語文教材中所選編的課文來看,多是中外經(jīng)典名篇,其中有較強的文學性和藝術性,也和生活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不能割裂這些內(nèi)容和生活的聯(lián)系,相反要以教材為出發(fā)點,將語文和生活聯(lián)系起來,融合起來,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生活,在生活中應用。
整合教材,就是要通過創(chuàng)造性的解析,把語文和生活融為一體的過程。首先,要將語文學習內(nèi)容和生活結合起來。以寫作教學為例,如在《學會記事》的教學中,通過引導學生交流生活中難忘的事,梳理事件的經(jīng)過,再給予方法的引導,學生寫出來的事件就較為豐富。其次,要靈活應用好教材。如《花兒為什么這樣紅》的教學,課前讓學生收集不同顏色的花并探究其顏色不同的原因,課堂中進行交流,然后圍繞文本提出問題,學生交流中恍然大悟,不僅學到了知識,也理解了課文,課后再布置調(diào)查任務,學生也樂意去完成。
在應試教育的觀念影響下,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更多的是以書本知識為主,無論是古詩學習也好,還是文學作品閱讀也罷,教師在課堂中所走的路線基本是“知識性”路線,很少以生活為切入點來引導學生進行學習,課堂過程以教師講授、課后書面練習為基本模式。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提倡生活化的過程,就是要讓學生在生活中去了解語文,聯(lián)系生活而感知語文。同時,要注重引導學生學習語文知識后去應用,從而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
在語文教學中,要多注重讓學生從生活中了解語文。如七年級上四季美景單元中,引導學生從生活觀察中了解春夏秋冬,再進入課文學習。如《藤野先生》《我的母親》一類的寫人記事作品,從學生身邊所熟悉的人物談起,再過渡到對文本人物形象的探究,更有助于學生對作品主題的理解。如《中國石拱橋》《蘇州園林》讓學生課前做調(diào)查,課堂中交流、分享、對比,能讓學生更好地掌握說明對象的特點。與此同時,在探究中,也要注重引導學生從生活中去感受、理解作品。如《社戲》中描寫的楊二嫂形象,學生生活中是否有這樣的人,其性格特點如何,交流后和文本中的人物對比,自然能讓學生更好地把握人物形象。
語文課程是一門富有較強實踐性的課程,其工具性也較為明顯。語文課中,不能為了單純的追求分數(shù),以純書面的方式來對學生進行練習,這樣,學生自然不會對語文產(chǎn)生興趣。相反,要能結合學生的生活和教學內(nèi)容,引導學生在生活中應用,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教學中,一是要結合教學內(nèi)容進行生活應用類練習。如《大自然的語言》學習后,布置學生去探究大自然的語言,活動后學生的收獲就不少。如《社戲》的學習后,引導學生對社戲的起源、內(nèi)容、形式等展開調(diào)查,調(diào)查后學生還進行了表演,真正做到了學以致用。二是要結合語文學科特點,多組織學生展開活動。如《最后一次演講》學習后組織演講比賽,如《出師表》學習后組織朗誦比賽,如《皇帝的新裝》學習后組織講故事活動?;顒幽苡行У卣{(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讓學生在活動中應用了語文知識。
生活是語文的活水源泉,是學生學習語文的鑰匙,提倡生活化教學,就是要能立足學生生活實際,讓學生從生活中去感知語文,學習語文知識后在生活中去應用。也唯有如此,語文才會富有活力,語文教學才會變得更加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