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洋 閆興光
【摘 要】培養(yǎng)學生探究能力是小學科學教學的核心目標,關系到學生未來的成長和發(fā)展,與此同時,還影響到小學科學教學質量??茖W學科本身就具備明顯的探究性和實踐性的特征,因此具備培養(yǎng)學生探究能力的優(yōu)勢條件,要求教師能夠抓住學科教育優(yōu)勢,在指導學生探究科學知識的同時,以培養(yǎng)學生探究能力為核心,完善學生學習品質,在提升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同時,落實素質教育的重要目標。
【關鍵詞】小學 科學 探究能力 培養(yǎng)方法
在新一輪的課程改革當中,對基礎教育階段的小學科學學科的教學改革要求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教學關注點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探究能力,讓學生可以主動投入到科學探究實踐中,同時也不斷完善與學生的學習品質,為他們自主能力的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的發(fā)展打下堅實基礎。小學科學教學要明確學科教育目標,同時結合課程改革要求,把教學關注點放在培養(yǎng)學生探究能力方面,最大化地滿足學生的成長發(fā)展需求。
1.合理提出探究問題,引領科學探究方向
問題是科學探究的起點,也就是說,只有存在疑問,才有探究的價值,才會促進探究活動的產(chǎn)生。所以,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探究能力必須把問題作為重要的突破口,通過科學設計探究問題來引領探究方向,同時引起師生之間積極的互動溝通。探究性的學習活動可以讓學生的學習潛能得到充分的發(fā)揮可以讓學生的學習潛能得到充分的發(fā)揮。針對這一情況,教師必須要認識到科學探究必須要有合理化問題的提出,在問題的引領之下學生才可以把握住探究方向,在探究的過程中不斷發(fā)現(xiàn)和解決實際問題,進而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這就需要教師在開展科學教學活動時,要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征以及心理特點,在此基礎之上,提出探究性問題,引領學生逐層深入的突破科學學習難題。比方說,在對于呼吸快慢觀察進行學習時,教師可以在桌子上放置一個裝有一條鯽魚的魚缸,要求學生對魚的呼吸情況進行觀察和記錄,并設置這樣的問題:在平靜狀態(tài)之下,30秒之內魚大概有多少次呼吸?我們應該怎樣確定時間?當學生在對這些問題進行積極思考和探究之后,教師可以進一步提出深入性問題:通過對這些數(shù)據(jù)進行總結,你們能夠獲得怎樣的結論?
2.確立探究主體地位,培養(yǎng)科學探究思維
在長時間的教學實踐中,教師已經(jīng)認識到要讓學生主動投入探究活動,提高學生探究能力,就要確立學生在探究活動當中的主體地位,以便讓學生可以逐步形成探究思維,完善學生的思維品質。為了彰顯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可以積極開展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活動,在活躍教學氣氛的同時,讓學生更加主動積極的接受知識與技能。在互動實踐當中,每一個學生都可以大膽表達自己的看法,同時也能夠通過虛心接受他人建議而不斷完善自己的思維,在揚長避短當中,形成批判性的思維品質。而教師在整個過程當中需要特別注意為學生留足充分的思考與探究空間,促進學生大腦開發(fā);為學生提供主動表達的機會,讓學生在大膽嘗試當中探究問題。比方說,在教學白醋與小蘇打水的變化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形成學習小組,在小組當中做這些科學實驗,并讓學生在小組內熱烈討論實驗現(xiàn)象以及出現(xiàn)該現(xiàn)象的原因。當學生在表達了自己的觀點之后,教師可以發(fā)揮自身的指導作用,通過師生共同研討的方法達成共識,讓學生對所學內容印象深刻。
3.有效制定明確目標,優(yōu)化設計探究過程
培養(yǎng)學生探究能力是小學科學教學的重點,而要保證探究學習活動的質量得到提升,就必須要有明確的活動目的,就必須要有明確的活動目的,對整個探究學習過程進行合理化設計。而在探究過程的安排方面,必須落實彈性化原則,也就是要提高學生的自主性,激勵學生提出創(chuàng)造性的解決方法,促進學生智慧的提高。整個探究活動的過程可以遵循這樣的設計:第一,制定目標。在正式探究活動前,教師需要將合理設置探究目標作為前提條件,保證目標設計的具體性和可操作性,明確學生的努力和學習方向,并對學生起到導向作用。在目標設計當中,必須要包括知識、能力、情感態(tài)度這幾個重要方面。第二,大膽猜想。結合現(xiàn)象提出猜想假設是整個探究過程當中的一項重要環(huán)節(jié),而猜想能力也是學生探究能力的組成部分。而在提出猜想之后,接下來就能夠利用實驗進行驗證,進而得到科學化結論。第三,設計方案??茖W實驗設計方案的提出能夠驗證學生所提出假設和猜想的準確性,同時也可以在這一過程當中對學生的能力和思維進行鞏固。
4.發(fā)揮科學實驗作用,培養(yǎng)學生探究能力
科學實驗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占有極大的比重,同時具備極強的實踐性和探究性價值,所以是培養(yǎng)學生探究能力的重要載體。于是教師要注重發(fā)揮科學實驗的積極作用,將學生的探究能力引向深入。小學生對新奇的科學實驗存在著濃厚的興趣和探索欲望,因而能夠保證寓教于樂的實現(xiàn),同時還可以讓學生在實踐操作當中鍛煉探究能力。比方說,在教學細菌時,為了幫助學生掌握本課知識,教師可以通過設計科學實驗的方法引導學生探究。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將雞、魚內臟放在一個玻璃瓶當中,要求學生做好實驗記錄,記錄玻璃瓶當中的變化。而通過這樣的實驗活動,學生能夠清楚的認識到腐生細菌的作用,對本課知識會印象深刻。再如,在教學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時,為了讓學生對不同成像情況進行區(qū)分和有效的掌握,教師可以指導學生親自進行實驗操作,讓學生在實驗當中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和總結歸納,也讓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得到有效發(fā)展。
科學探究是小學科學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更是培養(yǎng)學生探究能力的堅實平臺。提高學生探究能力,指導學生掌握探究方法和技巧,已經(jīng)成為了小學科學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良好的探究能力是完善學生學習品質的重要舉措,同時也需要得到廣大師生的充分重視。尤其是小學科學教師要充分擔當起教師的教育職責,以學生為中心,將培養(yǎng)學生探究能力,作為教學出發(fā)點與落腳點。
【參考文獻】
【1】徐良明.科學課中培養(yǎng)學生探究能力的幾點體會【J】.浙江教育技術,2015(18)
【2】李群一.小學科學探究式教學中的課堂提問研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6(27)
【3】趙華秀.如何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性學習能力【J】.新課程,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