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念群
馮小剛《手機2》在崔永元的亂拳之下偃旗息鼓,另一部手機命題的《來電狂響》先行殺進賀歲檔。《來電狂響》改編自保羅·格諾維瑟執(zhí)導的意大利高分電影《完美陌生人》,故事講述七位聚會好友因為一個手機游戲引發(fā)的信任危機。兩年前我就曾想,這事要發(fā)生在中國,可能就不僅只是信任危機那么簡單了,沒想到中國版真的撲面而來。
中國版撲面而來的錯覺,和《完美陌生人》被中國市場后知后覺地引進有關。原片2016年上市即收獲好評,片中那種絕境的真實和破碎的深省引發(fā)廣泛思考,美國、西班牙、韓國等國競相翻拍,各國本土化《完美陌生人》紛紛上市,而我們對原版的引進則直到去年5月底才展開,在并沒有什么宣傳聲勢的情況下,收獲了5300萬票房。
《完美陌生人》短時間內(nèi)被各國競相改編,與其劇本的高效密不可分。和《彗星來的那一夜》類似,故事發(fā)生在家庭聚會上,主場景是餐桌,一套居室就能解決場景問題。所有演員也是針尖對麥芒,因為都在一個氣場里,誰演弱了誰演突了誰發(fā)力過猛皆一目了然。故事環(huán)環(huán)緊扣,意外迭出,驚喜連連,詼諧幽默和刺骨揭露相映成趣。而且構架還頗具文學性,比如人性的陰面,都集中在月食時爆發(fā)。最關鍵的是——這是一個怎么拍都省錢的故事。
我們上一輪類似的經(jīng)典改編,當屬徐昂的《十二公民》,影片的源頭是1954年富蘭克林·沙夫納執(zhí)導的黑白影片《十二怒漢》。在2015年中國版之前,美國人已翻拍過好幾版,日本也拍過兩版,我最早看到的是俄羅斯版本,而最經(jīng)典的,當屬西德尼·呂美特1957年的美版。中國司法雖無西方的陪審團制度,但《十二公民》依托優(yōu)秀的腳本構架,以及不無實驗色彩的本土化,收獲了豆瓣8.3分好評。
和《十二怒漢》走向世界的境況類似,《完美陌生人》各國的改編也有優(yōu)劣之別。就拿意大利版和美國版的效果來說,可謂天上與人間。美國版豆瓣獲評僅6.6分,離及格線不遠,而西班牙版豆瓣獲評8.4分,直逼意大利原版的8.6分,韓國版也有7.4分。出現(xiàn)這樣的局面,除了改編水準的差異,與美國好萊塢化的創(chuàng)作慣性有關。意大利版《完美陌生人》之所以出位,它獨立于好萊塢模式之外的氣質(zhì)是秘訣之一,到了美國的本土化難免受好萊塢的浸淫,原本的優(yōu)勢也就不復存在了。
諸多版本中,創(chuàng)下新低的卻是咱們中國版,目前豆瓣僅有6.0分,宣傳期過后,極有可能掉到及格線下。《來電狂響》的問題首先出在導演身上,其次改編文本問題也不小。導演于淼和編劇李瀟是個夫妻檔,此前時常聯(lián)名出現(xiàn)在熱門電視劇的編劇崗位,《大丈夫》《小丈夫》《好先生》等皆出自他們之手?!秮黼娍耥憽肥怯陧祱?zhí)導的首部電影,劇作人才首涉電影,難免慣性地將電視劇的窠臼照搬大銀幕。
正因為如此,影片的電影感不強,更像個短篇幅的狗血電視劇?!锻昝滥吧恕吩镜娜诵蕴接懙?,人物的兩面性變成了單薄的各懷鬼胎,游戲規(guī)則所致的意外連連演繹成了功利的八卦刺探。家庭劇的雞飛狗跳被乾坤大挪移,一眾人物依次抽風,噴了一桌子口水的菜大家照吃,摔完瓶子的酒照喝。改編后人物的反差并不大,每個人臉上的面具都是透明的,行為邏輯敘事節(jié)奏亂作一團,所謂喜劇,其實是鬧劇一出。
盡管問題顯而易見,《來電狂響》依舊是開年票房黑馬一匹,沒辦法,它的話題性太強了。有數(shù)據(jù)顯示,我國智能手機用戶10.8億,普及率高達76%。中國人對手機時尚的追逐之瘋狂,舉世矚目,中國人八卦別人的沖動,也是世界之最。加上中國社會轉型,手機的伴生問題,比歐美版更烈。這大概也是中國版不再沿用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