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娟娟
(北京華文學院 專修部,北京 102206)
20世紀80年代以來,二語寫作中的詞匯研究備受國內(nèi)外專家學者關注,其中主要包括詞匯廣度和詞匯深度的研究。語言學習者詞匯運用的廣度主要指詞匯的豐富性,Nation & Webb[注]Nation,Paul & Stuart Webb.Researching and analyzing vocabulary[C].Boston:Heinle centre learning,2011.給其下了明確的定義,即“詞匯豐富性是指文本中詞匯知識的質(zhì)量?!庇脕頊y量說話者或作者詞匯運用的廣度,是衡量二語寫作整體語言水平的重要指標(Laufer & Nation[注]Laufer,Batia & Paul Nation.Vocabulary size and use:Lexical richness in L2 written production[M].Applied Linguistics,1995,16:307~322.;Read[注]Read,J.Assessing Vocabulary[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0.;萬麗芳[注]萬麗芳.中國英語專業(yè)大學生二語寫作中的詞匯豐富性研究[J].外語界,2010,(1).;朱慧敏、王俊菊[注]朱慧敏,王俊菊.英語寫作的詞匯豐富性發(fā)展特征——一項基于自建語料庫的縱貫研究[J].外語界,2013,(6).;吳繼峰[注]吳繼峰.英語母語者漢語寫作中的詞匯豐富性發(fā)展研究[J].世界漢語教學,2016,(1).)。
關于詞匯豐富性的測量維度,各家的觀點不盡相同。Laufer[注]Laufer B.The development of L2 lexis in the expression of the advanced learner[M].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1991,4:440~448.、Laufer & Nation[注]Laufer,Batia & Paul Nation.Vocabulary size and use:Lexical richness in L2 written production[M].Applied Linguistics.1995,16:307~322.認為,詞匯變化性、詞匯密度、詞匯復雜性和詞匯新穎性是測量詞匯豐富性的 4個維度;Engber[注]Engber,Cheryl A.The relationship of lexical proficiency to the quality of ESL composition[J].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1995,4:139~155.把詞匯錯誤納入詞匯豐富性的測量范圍;Read[注]Read,J.Assessing Vocabulary[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0.發(fā)現(xiàn)詞匯新穎性不適用于評價學習者的詞匯能力發(fā)展,并指出詞匯豐富性應從詞匯變化性、詞匯復雜性、詞匯密度和詞匯錯誤4個方面來測量。國內(nèi)外許多有關詞匯豐富性的研究都是基于Read的界定展開的,但也有學者對詞匯密度作為詞匯豐富性測量維度的科學性提出質(zhì)疑,Engber[注]Engber,Cheryl A.The relationship of lexical proficiency to the quality of ESL composition[J].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1995,4:139~155.、Laufer和Nation[注]Laufer,Batia & Paul Nation.Vocabulary size and use:Lexical richness in L2 written production[M].Applied Linguistics,1995,16:307~322.發(fā)現(xiàn)詞匯密度不能有效區(qū)分不同學習者詞匯的使用情況;黃立、錢旭菁[注]黃立、錢旭菁.第二語言漢語學習者的生成性詞匯知識考察——基于看圖作文的定量研究[J].漢語學習2003,(1).認為詞語密度對學習者詞匯能力的發(fā)展不太敏感,與學習者的總體語言水平和作文水平的關系也不密切,根據(jù)該指標進行詞匯豐富性研究的效度似乎存在一定的問題;吳繼峰[注]吳繼峰.英語母語者漢語寫作中的詞匯豐富性發(fā)展研究[J].世界漢語教學,2016,(1).認為普遍用于英語二語研究的詞匯密度測量方法并不適合于漢語二語研究。鑒于此,本文對東南亞留學生作文詞匯豐富性的測量將不考慮詞匯密度的因素,而從詞匯多樣性(詞匯變化性)、詞匯復雜性和詞匯錯誤3個維度去考察。
除了測量維度以外,研究者們所采取的詞匯豐富性各維度的測量方法也不盡相同。目前能夠比較準確測量詞匯變化性的工具有D和Uber index[注]Jarvis,Scott Short texts,best-fitting curves and new measures of lexical diversity[J].Language Testing,2002,19:57~84.;被廣泛用來測量英語詞匯復雜性的工具為Nation和Coxhead設計的軟件——Range;詞匯錯誤方面,國內(nèi)的許多研究都是基于“中國英語學習者語料庫”的錯誤標注方法進行統(tǒng)計分析的。
國外二語寫作中的詞匯豐富性研究始于20世紀80年代,大致分為3類:一是二語寫作和母語寫作中詞匯豐富性的對比研究[注]Laufer,Batia & Paul Nation.Vocabulary size and use:Lexical richness in L2 written production[M].Applied Linguistics.1995,16:307~322.;二是作文詞匯豐富性與二語寫作質(zhì)量關系的研究[注]Engber,Cheryl A.The relationship of lexical proficiency to the quality of ESL composition[J].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1995,4:139~155.;三是二語寫作中的詞匯發(fā)展研究。國內(nèi)英語二語寫作的詞匯豐富性研究始于21世紀初,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作文詞匯豐富性與英語二語寫作質(zhì)量關系的研究[注]譚曉晨.中國英語學習者產(chǎn)出性詞匯發(fā)展研究[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6,(3).;二是考察國內(nèi)英語專業(yè)大學生和非英語專業(yè)大學生的詞匯豐富性發(fā)展情況[注]鮑貴.二語學習者作文詞匯豐富性發(fā)展多維度研究[J].外語電化教學,2008,(5).;(萬麗芳[注]萬麗芳.中國英語專業(yè)大學生二語寫作中的詞匯豐富性研究[J].外語界,2010,(1).;王海華、周祥[注]王海華,周祥.非英語專業(yè)大學生寫作中詞匯豐富性變化的歷時研究[J].外語與外語教學,2012,(2).;朱慧敏、王俊菊[注]朱慧敏、王俊菊.英語寫作的詞匯豐富性發(fā)展特征——一項基于自建語料庫的縱貫研究[J].外語界,2013,(6).)。
與國外和國內(nèi)英語學界的研究相比,國內(nèi)漢語學界與作文詞匯豐富性相關的研究不多。黃立、錢旭菁[注]黃立、錢旭菁.第二語言漢語學習者的生成性詞匯知識考察——基于看圖作文的定量研究[J].漢語學習,2003,(1).利用詞語多樣性、密度、新穎性、復雜程度和偏誤率,通過看圖作文考察了二語漢語學習者對生成性詞匯知識的掌握情況,研究發(fā)現(xiàn),經(jīng)過一學期的學習,學習者生成性詞匯復雜程度有顯著提高,偏誤率有所降低,但其他3個指標無明顯變化。另外,學習者生成性詞匯的復雜程度、偏誤率與其總體語言水平及作文水平相關。吳繼峰[注]吳繼峰.英語母語者漢語寫作中的詞匯豐富性發(fā)展研究[J].世界漢語教學,2016,(1).以46名母語為英語的漢語學習者為研究對象,從詞匯變化性、詞匯復雜性、詞匯密度和詞匯錯誤4個維度,考察了詞匯豐富性在寫作中的發(fā)展特點及其與寫作質(zhì)量的關系。研究發(fā)現(xiàn),隨著漢語水平的提高,英語母語者的詞匯變化性、詞匯復雜性有顯著提高,詞匯形式錯誤逐漸減少,但是語義錯誤大量增加;詞匯錯誤和詞匯復雜性與寫作質(zhì)量的關系更為密切。同時發(fā)現(xiàn),詞匯變化性Uber index計算公式和Uer詞匯密度計算公式存在缺陷,Halliday[注]Halliday,M.A.K.Spoken and written language[M].Victoria:Deakin University Press,1985.詞匯密度計算公式不適合漢語詞匯密度的測量。樸珍珠[注]樸珍珠.韓國學生詞匯知識與漢語寫作的相關性研究[D].北京大學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2013.對126名韓國學生進行了詞匯知識測試和漢語寫作測試,發(fā)現(xiàn)作文中的詞匯運用程度與漢語寫作質(zhì)量之間存在中度相關性,學生所使用的詞匯復雜性越高,用詞的錯誤率越低,寫作成績就越高。莫丹[注]莫丹.裔與非華裔漢語學習者產(chǎn)出性詞匯知識差異及其對寫作質(zhì)量的影響[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版),2015,(5).考察了華裔與非華裔漢語學習者產(chǎn)出性詞匯知識的差異及其對寫作質(zhì)量的影響,發(fā)現(xiàn)兩組漢語學習者作文詞匯多樣性、復雜性和詞匯密度與作文質(zhì)量密切相關。此外,還有幾項研究涉及詞匯豐富性測量維度的問題。例如,曹賢文、鄧素娟[注]曹賢文,鄧素娟.漢語母語和二語書面表現(xiàn)的對比分析——以小學高年級中國學生和大學高年級越南學生的同題漢語作文為例[J].華文教學與研究,2012,(2).認為詞匯知識的測量有詞語準確性、詞語復雜性和詞語多樣性3個指標;井茁[注]井茁.從中介語發(fā)展分析到高級漢語課程設置———內(nèi)容依托型教學研究的啟示[J].世界漢語教學,2013,(1).把漢語學習者詞匯復雜度的測量分為詞匯密度和詞匯多樣性兩部分,陳默[注]陳默.漢語作為第二語言自然口語產(chǎn)出的復雜度、準確度和流利度研究[J].語言教學與研究,2015,(3).認為詞匯知識的測量包括詞匯復雜度和詞匯準確度兩個維度,其中詞匯復雜度維度包括詞匯多樣性和詞匯難度。
以上研究為漢語第二語言學習者語言產(chǎn)出的測量做出了很大貢獻,但是還存在一些問題:一是專門針對漢語學習者作文詞匯豐富性的研究很少,目前只有吳繼峰[注]吳繼峰.英語母語者漢語寫作中的詞匯豐富性發(fā)展研究[J].世界漢語教學,2016,(1).針對英語母語學習者的研究;二是前人在研究學習者作文詞匯的發(fā)展特點時沒有區(qū)分文體,不同文體的詞匯運用特點會有較大差別;三是盲目使用國內(nèi)外英語二語詞匯知識的測量工具來測量漢語學習者的詞匯知識,可能導致研究結論不可靠。因此,本文將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從詞匯多樣性、詞匯復雜性和詞匯錯誤3個維度考察東南亞留學生記敘文寫作中詞匯豐富性的發(fā)展變化情況,探討詞匯豐富性與二語寫作質(zhì)量的關系,并在此基礎上對東南亞留學生的詞匯教學提出建議。
(1)在不同學習階段,不同漢語水平的東南亞學習者在記敘文寫作中的詞匯豐富性有何變化?是否存在顯著差異?
(2)東南亞漢語學習者記敘文寫作中的詞匯豐富性與寫作質(zhì)量有何種關系?
(3)對東南亞漢語學習者的詞匯教學有何啟示?
本研究的語料來自88名北京華文學院漢語學習者的限時作文,其中初級學生作文32篇,中級學生作文30篇,高級學生作文26篇。這88名留學生大多來自泰國、印尼、老撾、緬甸、柬埔寨等東南亞國家,進入大學后才開始正式學習漢語,入學時均參加了分班考試,依據(jù)筆試和口試成績分別編入初級班、中級班和高級班。本研究的作文題目為《難忘的一件事/一個人》,要求學生在課堂45分鐘內(nèi)完成,不能查閱詞典或其他參考資料。作文收集完畢后,由兩名資深對外漢語寫作課教師根據(jù)既定的作文評分標準對學生作文進行評閱并給出分數(shù),兩位老師均未教過參與寫作的被試,作文評分標準包括詞匯、語法和句式的準確性,語篇的銜接和連貫以及內(nèi)容的充實性等。若兩名教師的評分相差3分及以上,則由第3位老師進行評分,學生作文最后的分數(shù)取兩個有效分數(shù)的平均值。我們對評分者的信度進行了測量,Spearman相關系數(shù)為0.93,表明評分者一致性很高。
語料的處理:(1)將學生的作文語料逐一轉(zhuǎn)寫為電子文本,并按照作文題目、學生姓名、國籍、性別、年齡等信息,建立本研究所需要的語料庫;(2)利用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計算語言學研究室“漢語分詞和詞性自動標注系統(tǒng)”對每篇作文中的所有詞語進行分詞和詞性標注,并根據(jù)《現(xiàn)代漢語詞典》和《漢語水平詞匯與漢字等級大綱》進行人工檢驗,把成語、俗語、慣用語等看成一個詞;(3)把使用正確的詞和使用不正確的區(qū)分開,區(qū)分時只考慮詞匯錯誤,不計語法錯誤;對留學生使用正確的詞進行字詞頻率統(tǒng)計,并結合各維度測量工具進行測量,對使用不正確的詞進行分類統(tǒng)計。
(1)詞匯多樣性的統(tǒng)計方法和測量工具
詞匯多樣性是指在寫作中使用多種不同的詞如同義詞、上位詞和其他關系的詞,而避免重復使用某些詞[注]Read,J.Assessing Vocabulary[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0.。本文利用已完成的分詞和詞頻統(tǒng)計,計算出每篇作文中詞匯type(類符)和token(形符)的數(shù)量。詞匯多樣性傳統(tǒng)上用類符與形符比(TTR)來測量,即用一篇文本中使用的不同詞項的總數(shù)除以文本中所有詞項的總數(shù)。但這種測量結果易受文本長度的影響,因此在相關研究領域遭到質(zhì)疑(Arnaud1984[注]Arnaud,P.The lexical richness of L2 written productions and the validity of vocabulary tests.Practice and Problems in Language Testing[C]:Papers from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Language Testing.University of Essex,1984.;Malvern&Richards1997[注]David Malvern & Richards,Brian.Quantifying lexical diversity in the study of language development.Reading Papers[C].The University of New Bulmershe,1997.;黃立、錢旭菁[注]黃立,錢旭菁.第二語言漢語學習者的生成性詞匯知識考察——基于看圖作文的定量研究[J].漢語學習,2003,(1).;Duran etal[注]Duran P,Malvern D,Richards B & Chipere N.Developmental trends in lexical diversity[J].Applied Linguistics ,2004,2:220~242.;文秋芳[注]文秋芳.英語專業(yè)學生口語詞匯變化的趨勢與特點[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6,(3).)。Vermeer[注]Vermeer,A.Coming to Grips with Lexical richness in Spontaneous Speech Data[J].Language Testing,2000,17:65~83.、Jarvis[注]Jarvis,Scott Short texts,best-fitting curves and new measures of lexical diversity[J].Language Testing,2002,19:57~84.的研究發(fā)現(xiàn),在眾多詞匯變化性測量工具中,Uber index的測量準確性較高,而且不受文本長短的影響。因此本文采用Uber index來測量詞匯的多樣性,具體計算方法如下:
(2)詞匯復雜性的統(tǒng)計方法和測量工具
所謂詞匯復雜性是指作文中使用低頻詞的比率,即文章中所用的乙級及其以上的詞除以文章中總的正確詞數(shù)(黃立、錢旭菁[注]黃立,錢旭菁.第二語言漢語學習者的生成性詞匯知識考察——基于看圖作文的定量研究[J].漢語學習,2003,(1).;樸珍珠[注]樸珍珠.韓國學生詞匯知識與漢語寫作的相關性研究[D].北京大學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2013.;肖瀟[注]肖瀟.意大利學生初級漢語口語詞匯能力發(fā)展研究[D].北京外國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本文借鑒前人的研究,根據(jù)《漢語水平詞匯與漢字等級大綱》(以下簡稱《大綱》),把甲級詞定為高頻詞,把乙級、丙級、丁級和《大綱》未收錄詞定為低頻詞。留學生作文詞匯復雜性就是指每篇作文中使用低頻詞的形符(token)總數(shù)分別占每篇作文形符總數(shù)的比例。需要注意的是,作文中的一些人名、地名、數(shù)字等專有名詞屬于《大綱》未收錄詞,這些詞與學生的個人經(jīng)歷和語言背景有很大關系,并不能考察出學生習得低頻詞的情況,所以本文不把這些詞匯列入詞匯復雜性的研究對象中。
對于作文詞匯復雜性的測量,英語文本中常采用Nation和Coxhead制作的軟件——Range來完成,包括4個詞表:最常用1000詞、次常用1000詞、學術詞匯和表外詞,但是Range無法進行漢語詞匯復雜性的測量。本文根據(jù)《大綱》中的甲級詞(1033個)、乙級詞(2018個)、丙級詞(2202個)、丁級詞(3569個)4個詞表,在已統(tǒng)計出每篇作文詞匯詞頻的基礎上,利用Excel和Java軟件編程語言將每篇作文中的詞匯與《大綱》的四個詞表進行比對,統(tǒng)計出每篇作文中的詞匯在《大綱》中的分布情況,并對得出的分布情況一一進行人工核對。
(3)詞匯錯誤的統(tǒng)計方法
關于詞匯錯誤的測量,不同學者的統(tǒng)計方法不盡相同。黃立、錢旭菁[注]黃立,錢旭菁.第二語言漢語學習者的生成性詞匯知識考察——基于看圖作文的定量研究[J].漢語學習,2003,(1).指出,詞匯錯誤是指詞匯使用方面的錯誤,虛詞的錯誤也算詞匯錯誤;樸珍珠[注]樸珍珠.韓國學生詞匯知識與漢語寫作的相關性研究[D].北京大學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2013.認為詞匯錯誤包括詞匯運用錯誤和漢字書寫錯誤,虛詞是重要的語法手段,不把虛詞錯誤納入詞匯錯誤中;莫丹[注]莫丹.裔與非華裔漢語學習者產(chǎn)出性詞匯知識差異及其對寫作質(zhì)量的影響[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版),2015,(5).把詞匯錯誤分為搭配錯誤、句法功能錯誤、意義錯誤和漢字書寫錯誤四類;吳繼峰[注]吳繼峰.英語母語者漢語寫作中的詞匯豐富性發(fā)展研究[J].世界漢語教學,2016,(1).將詞匯錯誤分為形式錯誤和語義錯誤兩類,形式錯誤如錯別字、易混淆詞中字形相近的詞等,語義錯誤如易混淆詞中理性意義基本相同的詞、有相同語素的詞、母語一詞多義對應的漢語詞等。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結合漢語的特點和留學生語言產(chǎn)出的實際情況,將詞匯錯誤分為3類:一是形式錯誤,如錯別字、字形相近的詞等;二是意義錯誤,主要包括用意義無關的錯誤詞語來表示目標詞的概念,語素相同或相近詞的混淆,關鍵詞義缺失和生造詞等;三是使用錯誤,主要包括詞語的多余或漏用,詞語的搭配錯誤,詞語的位置錯誤和詞性誤用等??紤]到文本長度對計算結果的影響,本文計算每個學習者的詞匯錯誤率,即每個學習者作文中3類詞匯錯誤的總數(shù)除以每篇作文的總詞數(shù)。
不同水平東南亞留學生作文詞匯多樣性(U值)的平均數(shù)和標準差見表1
表1 不同水平留學生作文詞匯U值的平均數(shù)和標準差
本文利用SPSS22.0對3組數(shù)據(jù)進行了單因素組間方差分析,結果顯示:東南亞不同水平留學生作文詞匯多樣性(U值)有顯著差異,F(xiàn)(2,85)=29.090,p<.05。事后差異檢驗發(fā)現(xiàn),初級水平留學生作文U值顯著小于中、高級留學生,P值均為.000,中級水平留學生作文U值顯著小于高級水平留學生,p<.05。由此我們可以推斷,東南亞留學生作文詞匯多樣性與學生漢語水平密切相關:學生的漢語水平越高,作文中的詞匯使用越趨于多樣化。這也同時說明,隨著詞匯量的增加,留學生的詞匯知識在不斷地增長,詞匯運用情況也有較大提高。例如:
1)我愛笑,我喜歡和朋友聊天,和朋友在一起很高興。(初級水平)
3)說到性格,初次見面的人會覺得我內(nèi)向害羞、沉默寡言,但其實不然,我對朋友真誠熱情,相熟以后她們都認為我是一個活潑開朗、幽默大方的人。(高級水平)
上述例子中,例句1)包含14個形符,11個類符,所有詞都屬于甲級詞;例句2)包含28個形符,23個類符,其中21個甲級詞,5個乙級詞,2個丁級詞;例句3)包含37個形符,33個類符,其中24個甲級詞,4個乙級詞,2個丙級詞,4個丁級詞,3個《大綱》未收錄詞。通過比較可以看出,初級水平學生能夠用基本詞匯表達句義,但所用詞匯比較簡單,基本上都是高頻詞,而且重復率較高;而中、高級水平學生(尤其是高級水平學生)能夠有意識地使用不同的形容詞來表達自己的性格,降低詞匯重復率,提高詞匯使用的多樣性,如“幽默”“愛笑”“覺得”“認為”“內(nèi)向”“害羞”“活潑”“開朗”等,而且詞匯使用更加精準,句式也更加復雜,在準確性、流利性和復雜性上都比初級水平學生好得多。說明隨著漢語水平的提高,學生積累的詞匯量越來越多,作文詞匯的豐富性也越來越好,主要表現(xiàn)為:作文中使用的詞匯種類增多,表現(xiàn)形式多樣化,而且次常用詞詞匯量增大,詞義表達更加準確。
不同水平東南亞留學生作文詞匯復雜性的平均數(shù)和標準差見表2。
表2 不同水平作文詞匯復雜性的平均數(shù)和標準差
本文利用SPSS22.0對不同水平的詞匯復雜性進行了單因素組間方差分析,結果顯示,不同水平留學生的作文詞匯復雜性有顯著差異,F(xiàn)(2,85)=134.235,p<.05。事后差異檢驗發(fā)現(xiàn),初級水平留學生作文詞匯復雜性顯著小于中、高級留學生,P值均為.000;中級水平留學生作文詞匯復雜性顯著小于高級水平留學生,p=.000。說明隨著漢語水平的提高,留學生掌握的詞匯量越來越多,在作文中運用低頻詞的比率也越來越高。
為了進一步考察不同水平留學生在寫作中對各級詞匯的使用情況,對每篇作文使用各級詞匯的形符(token)總數(shù)分別占作文形符(token)總數(shù)的比率進行了單因素組間方差分析,具體統(tǒng)計數(shù)據(jù)見表3。結果顯示,高級水平留學生使用甲級詞的比率顯著低于初、中級水平留學生,p值分別為.000和.001;中、高級水平留學生使用乙級詞、丙級詞、丁級詞、超綱詞和固定短語的比率顯著高于初級水平留學生,P值均為.000;高級水平留學生使用乙級詞、丁級詞、超綱詞和固定短語的比率顯著高于中級水平留學生,p值均小于.05;但是初、中級水平留學生使用甲級詞的比率沒有顯著差異,p>.05;中、高級學生使用丙級詞的比率也沒有顯著差異,p>.05。說明隨著漢語水平的提高,學生詞匯量不斷增加,對于乙級及其以上低頻詞的使用逐漸增多,特別是到了高級階段,留學生使用低頻詞的比率明顯提高。但同時還應注意到,中、高級水平留學生對于甲級詞的使用頻率還很高,對甲級詞還很依賴,如上述例句2)中,甲級詞占75%(中級水平);例句3)中,甲級詞占65%(高級水平)。
表3 不同水平學生使用各級詞匯的平均數(shù)和標準差
Laufer& Nation[注]Laufer,Batia & Paul Nation.Vocabulary size and use:Lexical richness in L2 written production[M].Applied Linguistics,1995,16:307~322.提出了自由產(chǎn)出性詞匯的高原穩(wěn)定假設(Free Active Vocabulary Plateau Hypothesis),即自由產(chǎn)出性詞匯水平在達到一定高度后就停止增長。孫曉明[注]孫曉明.留學生產(chǎn)出性詞匯的發(fā)展模式研究[J].民族教育研究,2009,(4).的研究指出,隨著留學生漢語水平的提高,他們在書面表達中所使用的甲級詞的比例在降低,乙級詞、丙級詞和丁級詞的比例在增高。但總的說來,初、中、高三個水平留學生的產(chǎn)出性詞匯均以甲級詞為主,乙級詞、丙級詞和丁級詞發(fā)展非常緩慢。并由此推斷,學習者在第二語言學習過程中產(chǎn)出性詞匯發(fā)展的速度比較緩慢,當發(fā)展到一定的水平會出現(xiàn)停滯現(xiàn)象,即產(chǎn)出性詞匯的僵化現(xiàn)象。本文的研究也發(fā)現(xiàn),漢語學習者尤其是初、中級學生在運用漢語進行表達時,傾向于使用高頻詞,從表3可以看出,初、中級留學生作文中80%以上的詞匯都是甲級詞,這與前人的研究一致。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高頻詞是常用詞,學生掌握比較熟練,而且一般常用詞能基本滿足表達需求,留學生對甲級詞還很依賴。另外,由于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運用漢語進行交際的能力,因此教師往往比較關注學生在表達過程中的準確度和流利度,較少關注學生語言表達的多樣性和復雜度,這也是造成學生傾向于使用高頻詞的一個原因。
本文的研究同時也發(fā)現(xiàn),中級水平留學生使用低頻詞的比率顯著高于初級水平學生,高級水平留學生使用低頻詞的比率顯著高于中級水平學生,說明隨著漢語水平的提高,東南亞留學生在詞匯量不斷增長的同時,個體詞匯的詞匯知識也在不斷增長,產(chǎn)出性詞匯的發(fā)展進步還是比較明顯的。這與前人的研究不太一致。通過對學生進行問卷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由于作文書面語表達的特殊要求,以及寫作課教師在授課過程中的多次強調(diào)和高分作文的積極引導,留學生在寫作過程中會快速搜索已學詞匯,并會主動運用低頻詞來表達,這些促進了學生對于低頻詞的掌握和運用,對于提高漢語整體水平有很大幫助。
劉鐵軍(1986-),男,黑龍江省綏化人,哈爾濱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科學技術哲學專業(yè)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科學技術哲學。
值得注意的是,為了具體討論東南亞留學生對《大綱》未收錄詞的運用情況,本文把《大綱》未收錄詞分為超綱詞和固定短語,其中固定短語包括成語、俗語、慣用語、歇后語等。從表3可以看出,初、中、高級留學生對于超綱詞和固定短語的使用比率存在顯著差異。
不同水平東南亞留學生作文詞匯總錯誤率的平均數(shù)和標準差統(tǒng)計見表4。
單因素組間方差分析結果顯示,不同水平東南亞留學生作文詞匯錯誤率有顯著差異,F(xiàn)(2,85)=7.674,p<.05。事后差異檢驗表明,高級水平留學生的作文詞匯錯誤率顯著低于初、中級水平留學生,p值均小于.05;初、中級留學生作文詞匯錯誤率沒有顯著差異,p>.05,中級水平留學生的錯誤率高于初級留學生。
表4 不同水平留學生詞匯總錯誤率的平均數(shù)和標準差
為了進一步分析不同水平留學生不同類型詞匯錯誤情況,分別對不同水平留學生不同類型的詞匯錯誤率進行了單因素組間方差分析,具體統(tǒng)計數(shù)據(jù)見表5。結果表明,不同水平留學生作文詞匯錯誤中的詞形錯誤率有顯著差異,F(xiàn)(2,85)=3.998,p<.05。事后差異檢驗表明,高級水平留學生的詞形錯誤率顯著低于初級水平留學生,p<.05;但初、中級學生之間以及中、高級學生之間沒有顯著差異,p值均大于.05,說明隨著漢語水平的提高,漢字學習策略的加強以及教師對書寫形式的糾正,東南亞留學生作文中詞匯形式方面的錯誤逐漸減少。
表5 不同水平留學生不同類型詞匯錯誤的平均數(shù)和標準差
不同水平留學生作文詞匯錯誤中的詞義錯誤率有顯著差異,F(xiàn)(2,85)=8.196,p<.05。事后差異檢驗表明,中級水平留學生的詞義錯誤率顯著高于初、高級留學生,p值均小于.05;初、高級留學生之間沒有顯著差異,p>.05。中級水平留學生的詞義錯誤率顯著高于初、高級學生的原因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分析:首先,書面語寫作考察的是留學生產(chǎn)出性詞匯的掌握情況,初級階段留學生很可能會采取回避策略以逃避用詞錯誤。黃立、錢旭菁[注]黃立,錢旭菁.第二語言漢語學習者的生成性詞匯知識考察——基于看圖作文的定量研究[J].漢語學習,2003,(1).指出,在書面語寫作中,留學生一般都會選擇自己較有把握的詞語,對沒有把握的詞語則可能會采取回避策略,回避策略的應用降低了留學生的詞語偏誤率。本文的研究發(fā)現(xiàn),初級水平留學生作文詞匯多樣性和復雜性均顯著小于中、高級留學生,說明初級水平留學生詞匯重復率高,且多使用甲級詞來表達,由于詞匯量的限制,會較多地使用回避策略,從而降低了詞義錯誤率。其次,李春紅[注]李春紅.漢語作為二語教學的產(chǎn)出性詞匯研究[J].學術探索,2007,(3).、孫曉明[注]孫曉明.留學生產(chǎn)出性詞匯的發(fā)展模式研究[J].民族教育研究,2009,(4).在研究中分別指出,留學生到了中級階段,接受性詞匯數(shù)量不斷增加,但產(chǎn)出性詞匯的發(fā)展比較緩慢,甚至停滯不前,出現(xiàn)了“僵化”現(xiàn)象。本文的研究與前人研究基本相同,認為到了中級階段,隨著詞匯量的增大,近義詞大量出現(xiàn),近義詞本身在搭配、語義范圍等方面存在著差異,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詞匯的理解難度和使用難度,導致中級水平留學生出現(xiàn)了詞匯知識增長的“僵化”現(xiàn)象。這也是中級水平留學生作文詞匯中的詞義錯誤率顯著高于初、高級留學生的重要原因。
不同水平留學生作文詞匯錯誤中的詞用錯誤率有顯著差異,F(xiàn)(2,85)=5.624,p<.05。事后差異檢驗表明,高級水平留學生的詞用錯誤率顯著低于初、中級留學生,p值均小于.05;初、中級留學生之間沒有顯著差異,p>.05。說明東南亞留學生從初級到高級,詞形錯誤越來越少;詞義錯誤中級水平很多;詞用錯誤初級較多,中級最多,高級較少。說明留學生詞匯能力的發(fā)展呈曲線發(fā)展趨勢。
為考察東南亞留學生作文詞匯豐富性與作文質(zhì)量的關系,我們對相關數(shù)據(jù)進行了多元線性回歸分析,自變量為詞匯豐富性的三個維度:詞匯多樣性、詞匯復雜性和詞匯錯誤,因變量為寫作質(zhì)量,即作文成績。統(tǒng)計檢驗結果如下:
本次多元線性回歸分析滿足誤差呈正態(tài)分布以及誤差和預測變量不相關的前提假設,如圖1所示。
圖1 多元線性回歸預測變量與殘差關系圖
表6 變量描述統(tǒng)計量及相關矩陣(n=88)
從表6可知,預測變量詞匯變多樣性、詞匯復雜性與因變量作文成績的相關極其顯著,說明詞匯多樣性、詞匯復雜性與作文成績的關系都非常緊密;詞匯錯誤與作文成績的相關不顯著,p>.05。
表7 多元線性回歸結果摘要表(n=88)
由表7可知,在多元性回歸分析中,R為0.845,R平方為0.714,F(xiàn)(3,84)=69.767,P=.000,說明回歸方程有意義,整體預測力顯著,由詞匯多樣性、詞匯復雜度和詞匯錯誤3個自變量構成的組合能夠解釋因變量作文成績71.4%的變異。3個預測變量中,除了詞匯錯誤以外,詞匯多樣性和詞匯復雜性的標準化回歸系數(shù)均達到顯著水平,p<.05,說明詞匯多樣性和詞匯復雜性對作文成績有良好的預測作用。其中,詞匯復雜度回歸系數(shù)(Beta=0.986)大于詞匯多樣性回歸系數(shù)(Beta= -0.188)的絕對值,說明詞匯復雜性和詞匯多樣性對寫作成績影響很大,詞匯多樣性越大、詞匯復雜性越高,學習者的作文成績就越高;與詞匯多樣性相比,詞匯復雜性對寫作成績的影響更大。
本文研究認為,作文詞匯復雜性與作文成績顯著相關,這與黃立、錢旭菁[注]黃立,錢旭菁.第二語言漢語學習者的生成性詞匯知識考察——基于看圖作文的定量研究[J].漢語學習,2003,(1).、莫丹[注]莫丹.裔與非華裔漢語學習者產(chǎn)出性詞匯知識差異及其對寫作質(zhì)量的影響[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版),2015,(5).、吳繼峰[注]吳繼峰.英語母語者漢語寫作中的詞匯豐富性發(fā)展研究[J].世界漢語教學,2016,(1).的研究結果一致。前人研究普遍認為作文詞匯復雜性對作文成績的影響較大,次常用詞和低頻詞的使用是決定作文質(zhì)量好壞的一個關鍵因素。在留學生的寫作教學中,要格外重視擴大學習者次常用詞匯和低頻詞的產(chǎn)出性詞匯量,除了要掌握好《大綱》中的甲、乙級詞以外,要多掌握丙、丁級詞及《大綱》未收錄的詞。在擴大詞匯量的同時,也要積極鼓勵學生使用不同的詞語來表達,從而提高詞匯豐富性。
另外,從本研究中的回歸結果也可以看出,詞匯錯誤沒有很好地預測作文成績。為了進一步分析不同種類的詞匯錯誤與作文成績之間的關系,我們對相關數(shù)據(jù)進行了多元線性回歸分析。自變量為詞匯錯誤的3種類型:詞形錯誤、詞義錯誤和詞用錯誤,因變量為作文成績。強制回歸結果顯示,3種詞匯錯誤類型中,詞形錯誤的標準化回歸系數(shù)(Beta=-0.251)和詞義錯誤的回歸系數(shù)(Beta=0.263)均達到顯著水平,p<.05,詞用錯誤的回歸系數(shù)(Beta=-0.153)未達到顯著水平,t=-1.396,df=84,p>.05。說明詞形錯誤和詞義錯誤對作文成績也有一定的影響,詞形和詞義錯誤越少,作文成績就越高,反之則越低;與詞形錯誤相比,詞義錯誤對作文成績的影響更大,而詞用錯誤對作文成績的影響不大。黃立、錢旭菁[注]黃立,錢旭菁.第二語言漢語學習者的生成性詞匯知識考察——基于看圖作文的定量研究[J].漢語學習,2003,(1).在文中指出,有學者認為詞匯錯誤對作文成績影響不大;樸珍珠[注]樸珍珠.韓國學生詞匯知識與漢語寫作的相關性研究[D].北京大學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2013.對韓國中高級學生作文詞匯與作文成績的相關性進行了研究,認為韓國學生作文詞匯詞義錯誤與寫作測試的相關程度最高,而作文中詞匯的運用錯誤對寫作測試的影響程度在統(tǒng)計分析上沒有意義;莫丹[注]莫丹.裔與非華裔漢語學習者產(chǎn)出性詞匯知識差異及其對寫作質(zhì)量的影響[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版),2015,(5).也在研究中指出詞匯錯誤率與作文成績在統(tǒng)計學上呈不顯著相關,但漢字書寫錯誤(詞形錯誤)對作文成績的影響較大。本文的研究與上述學者基本一致。綜上所述,在寫作教學中,要重視學習者的詞匯錯誤,特別是詞形和詞義方面的錯誤。加強易混淆詞的辨析和練習,尤其是理性意義基本相同的詞、有相同語素的詞、母語一詞多義對應的漢語詞。
本研究從詞匯多樣性、詞匯復雜性和詞匯錯誤率3個維度考察了不同水平東南亞國家留學生在漢語記敘文寫作中的詞匯豐富性發(fā)展情況以及詞匯豐富性與寫作質(zhì)量之間的關系。研究結果顯示:(1)東南亞不同水平留學生作文詞匯多樣性有顯著差異,學生的漢語水平越高,詞匯量越多,作文中的詞匯使用越來越多樣化。(2)不同水平留學生的作文詞匯復雜性有顯著差異,隨著漢語水平的提高,學生對于乙級及其以上低頻詞的使用逐漸增多,尤其是高級水平留學生使用低頻詞的比率明顯提高,中級水平留學生使用低頻詞的比率也顯著高于初級水平留學生。但中、高級水平留學生甲級詞的使用頻率還很高,主要還是依靠甲級詞來表達。(3)不同水平東南亞留學生作文詞匯錯誤率有顯著差異,高級水平留學生的作文詞匯錯誤率顯著低于初、中級水平留學生,初、中級留學生作文詞匯錯誤率沒有顯著差異。同時本研究還發(fā)現(xiàn),中級水平留學生的詞義錯誤率顯著高于初、高級留學生,另外,詞用錯誤率在3個不同水平階段都是最高的,其中在初、中級階段顯著高于其他兩種類型的錯誤。(4)通過多元回歸分析發(fā)現(xiàn),詞匯多樣性、詞匯復雜性與作文成績顯著相關,詞匯多樣性越大、復雜性越高,學習者的作文成績就越高;詞匯錯誤與作文成績的相關不顯著,但詞形錯誤和詞義錯誤對作文成績有一定的影響,詞形和詞義錯誤越少,作文成績就越高,反之則越低;與詞形錯誤相比,詞義錯誤對作文成績的影響更大,而詞用錯誤對作文成績的影響不大。
本文對漢語詞匯教學和研究的啟示主要有3個方面:(1)要通過各種教學方法擴大學生的產(chǎn)出性詞匯量,增強產(chǎn)出詞匯的豐富性。詞匯多樣性是影響作文質(zhì)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擴大留學生的產(chǎn)出性詞匯量是提高詞匯多樣性的重要前提,而且留學生許多詞義表達錯誤是由詞匯量不足引起的,產(chǎn)出性詞匯的輸出問題應該引起重視,有必要設計投入水平較高的詞匯教學活動幫助學生擴大產(chǎn)出性詞匯量,同時要采取多種教學策略鼓勵學生使用詞語的同義或近義表達,對于已學詞匯要敢于使用而不是采取回避策略。(2)鼓勵學習者盡量多使用次常用詞匯和低頻詞匯。留學生作文詞匯的復雜性與作文成績密切相關,從本文的研究中得知,雖然在中高級階段,學生對低頻詞的使用顯著高于初級階段,但應注意的是,中級水平的留學生對甲級詞的使用頻率還很高,而且部分學生為了提高詞語使用的正確率對已學過的低頻詞使用了回避策略。因此在詞匯教學中要重視低頻詞的教學,教師在增加低頻詞輸入量的同時還要加強低頻詞控制性產(chǎn)出的練習,不要使低頻詞僅僅停留在接受性詞匯水平階段,要鼓勵學生多使用低頻詞匯表達,通過各種寫作訓練提高學生的詞匯運用能力。(3)中級階段留學生產(chǎn)出性詞匯的“僵化”現(xiàn)象要引起重視。在中級階段,隨著詞匯量的增大,近義詞大量出現(xiàn),大量的近義詞辨析是學生在此階段詞匯學習的難點。學生一方面想嘗試運用近義詞表達,提高詞匯運用多樣性,另一方面卻出現(xiàn)相當數(shù)量的詞義錯誤,多是近義詞使用不當造成。因此要加強易混淆詞的辨析和練習,注重詞匯的多個義項和詞匯使用時的特殊語義限制,同時也要注意詞語的復現(xiàn)和聯(lián)想,建立語義網(wǎng)絡,提高學生產(chǎn)出性詞匯的準確率。
本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首先,作文詞匯豐富性可能會受到年齡性別、話題熟悉度和寫作策略等因素的影響;其次,本文是針對東南亞留學生記敘文寫作中詞匯豐富性的研究,被試沒有區(qū)分華裔非華裔,這兩種不同群體的作文詞匯輸出特點可能會有所不同;另外不同文體的作文詞匯可能會有不同的特點,因此接下來會對東南亞國家華裔和非華裔留學生不同文體寫作中的詞匯豐富性進行分別研究,以期全面展現(xiàn)東南亞留學生作文詞匯豐富性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