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譚建山
樂樂寫完《可愛的小花狗》這篇習作后,請王老師指點。
王老師看后,問道:“樂樂,你都寫了小花狗的哪些特點呢?先講給我聽聽好嗎?”
“一是寫小花狗長相很可愛,二是寫它很有靈性,不但能聽懂人說的話,還能看懂人的手勢?!睒窐访摽诙?。
“小花狗的這兩個特點,你都寫得不錯,但兩個特點之間缺少一座‘橋’呀。如果能在兩段話之間搭一座‘橋’就更好了。”王老師說。
“兩段話之間怎么搭‘橋’呢?”樂樂有些不解。
“你忘啦,在學《太陽》一課時,我給你們講過呀?!?/p>
“您是說過渡句嗎?”樂樂說,“《太陽》一文中,作者先寫了太陽遠、大、熱三個特點后,接著用‘太陽雖然離我們這么遠,但是它和我們的關系非常密切’這一過渡句,把上文太陽的三個特點和下文‘太陽和我們的關系非常密切’兩部分內(nèi)容連接了起來?!?/p>
“對呀。你看,文中的過渡句像不像一座橋呀?!?/p>
“您這么一說,還真像?!?/p>
“樂樂,你看,有了這座‘橋’相連,文章是不是就渾然一體了呢。否則,文章結構就顯得松散、不緊湊了。你也來試試在你的文章中搭座‘橋’吧。”
樂樂邊聽邊點頭:“好的,我試一試。‘小花狗不僅長相可愛,而且還有靈性。比如……’”
“嗯,這座‘橋’搭得不錯哦!很自然地連接起了上下兩部分的內(nèi)容,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磥?,你已掌握過渡句的用法了?!蓖趵蠋熧澰S地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