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家庭和學校是孩子成長的兩個最重要的搖籃和平臺,如何使二者建立融洽的合作關系,形成一股促使孩子健康成長的合力,是一個重要的研究和實踐課題。
北京市海淀區(qū)民族小學秉承“和而不同,快樂成長”的辦學理念,努力建設一個開放型的“超級教育社區(qū)”,打造家校成長共同體,將家長作為教育者的一部分。家長、教師、學生實現(xiàn)多角色轉換,比如:家長不僅是家長,還應該是老師,為學校的發(fā)展出謀劃策,要積極走進學校、班級,為學生開辦豐富多彩的講堂,讓學生增長見識;家長還應該是學生,定期參與家長學校的學習,學習掌握正確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與孩子共同成長。學校搭建了很多平臺,組織開展了一系列的家校共育活動,取得了積極成效。
每年末,學校都會舉辦“感動民小的人和事”評選活動,盤點出一年中最令自己感動的一個人、一件溫暖的故事,并積極投稿與大家分享。在這里,不僅有愛生如子的老師、自律有擔當的學生,還有教子有方的家長……學校將這些故事進行整理、挑選,并通過微信公眾號、廣播進行宣傳,結業(yè)式上舉行隆重的頒獎、表彰儀式,感人的故事傳遞給大家的都是滿滿的感動和正能量。
當學生之間不小心發(fā)生了碰撞后,家長該以什么心態(tài)來解決問題呢?是爭執(zhí)互不相讓,還是寬容大度地相互理解原諒呢?在去年的年度評選中,一份六年級小笑同學的投稿《那位阿姨的寬容大度溫暖了我》很令人感動。
小笑同學回憶了他在操場上跑步時,不小心撞倒了一個二年級的小男生。他內心滿懷愧疚,連忙把他扶了起來。但一想到要請來家長解決問題,他非常緊張。而當對方媽媽來到學校后,對于這件事時的處理方式深深地感動了小笑同學。他在文中寫道:
“我邊想邊瞟了一眼,是個阿姨,她向我走來,我的心狂跳不止。正當我低著頭還在冒冷汗的時候,那個阿姨輕聲地、溫柔地對我說:‘孩子,沒事,抹點藥就好了,你不用擔心。她邊說還邊笑著用手摸著我的頭,接著說,‘你是主動承認錯誤了,沒有逃避,阿姨不怪你,沒事兒,快回去上課吧!聽了這番話,我很驚訝,內心無比激動,我強忍著不哭出來,抬起頭望著她,心里充滿了感激地點了點頭。面對我的錯誤,阿姨這樣包容、大度,真是個善良的人。我無以回報,我一定會把那位小同學當作朋友,在學校中像大哥哥一樣照顧他。阿姨用愛和寬容溫暖了我,我也會將這份愛傳遞出去!”
通過“感動民小的人和事”這項活動,學校記錄下一批優(yōu)秀家長的故事,挖掘他們身上的閃光點,為所有家庭樹立榜樣,引導形成正確的育人觀。這些榜樣的故事如春風化雨般滲透進孩子的內心,成為深植孩子骨髓的下意識,形成正確價值觀、傳遞了正能量,更是為其他家長做出了表率,形成了正確的育人導向。
現(xiàn)階段,因孩子的矛盾而產生的家校矛盾事件不斷出現(xiàn),家校關系緊張。這需要教師及時、有效和公平的處理,更依靠家校一直以來的相互信任、理解的和諧氛圍。理想的家校關系包含兩個方面:一是家長能夠尊重理解老師;二是老師能夠關心愛護學生。這兩個方面是相輔相成的。一般來說,家長尊重理解老師,老師才可以安心去教育學生;而老師用心愛學生,家長就會尊重理解老師。
長久以來,學校在家校理解、家校共育方面搭建了廣闊平臺,開展了很多切實有效的活動。比如:聘請家長作為特聘專家為學生開辦講座、根據家長的學習需求開辦家長學校、將學校開放邀請家長隨時參加班級學校的多彩活動、組建家長理事會全面參與學校的工作……學校開放辦學,將家長請進學校,讓家長成了學校教育的一分子。有鑒于此,家長們對學校的教育工作有了全面深入的認識,繼而更為理解、認同學校的教育,更加支持、主動參與教育,形成了家校同頻共振的良好育人氛圍。
近年來,學校確定了“廣泛搭建平臺”、“重塑自身角色”、“充分調動資源”、“積極創(chuàng)建圈子”的發(fā)展策略,不斷完善家校溝通機制,充分調動教師、學生、家長及社會力量,共同促進學生的成長和進步,努力將學校構建成為開放的“超級教育社區(qū)”,讓學習成為學生、教師、家長的一種生存需要和生活方式,打造學習型成長共同體。
廣泛搭建平臺一方面讓家長多走進學校,了解學校,增加透明度,從而參與學校教育教學工作中來;另一方面讓家長學習家庭教育的相關知識,更好地配合學校工作,促進學生成長。
重塑自身角色超級教育社區(qū)的建設中將重塑自身角色作為重要發(fā)展策略,將家長、教師的角色定位多元化。教師可以轉變?yōu)榧议L,在學習、生活、心里等多方面關注學生,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教師可以轉化為專家,豐富專業(yè)知識,深化學習,致力于教育教學研究,總經提煉將教育教學經驗。家長可以轉化為學生,參加家長學校活動、“苗苗成長課程”等,不斷學習提升,解決親子教育中問題與困惑;家長可以轉換為老師,借助學校提供的平臺,比如通過參加家長講堂活動,參與教育教學,體驗教師工作,在角色轉換的過程中增加對彼此工作的理解、尊重與信任。
充分調動資源學校在建設超級教育社區(qū)的過程中合理利用校內資源、家長資源、社會資源,并對資源的使用做了整體布局,成立了資源中心,建立了資源庫。做好挖掘、轉化、整合工作,結合學校育人目標和學生成長需求,規(guī)劃好、使用好這些資源。目前已經建立了一些資源庫,比如:“高參小項目資源庫”、“家長資源庫”、“學校發(fā)展智囊團”等。
積極創(chuàng)建圈子在學校的平臺上,在校方的倡導和監(jiān)管下,教師、學生、家長根據成長需要、興趣愛好以及擁有的資源,自由組織,自發(fā)形成一個又一個朋友圈、學習圈、健身圈、生活圈等等,為學生提供個性化教育和發(fā)展的機會和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