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海燕,鄒榮鑫,李曉可,褚贊波,施善芬,應 穎,彭 勇,張 順,陳 勇
近年來相關研究發(fā)現(xiàn) Th17和Treg細胞在類風濕關節(jié)炎(rheumatoid arthribis,RA)發(fā)生和進展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1]。糖代謝與Th17/Treg細胞分化密切相關[2]。RA患者關節(jié)滑膜增厚、大量炎癥細胞浸潤及炎癥因子釋放造成關節(jié)微環(huán)境的缺氧,缺氧誘導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是調節(jié)體內細胞缺氧反應的核心因子[3]。有研究發(fā)現(xiàn)轉錄因子HIF-1α調控Th17的分化過程向無氧糖酵解方向發(fā)生代謝轉變[4-6]。c-Myc 活化可上調與葡萄糖吸收及糖酵解相關基因的表達,且與HIF-1α 協(xié)同調節(jié)體內糖代謝[7]。mTORC1會通過影響個別信使RNA的翻譯過程而影響HIF-1α的活性[8]。DNA甲基化(DNA methylation)是一種表觀遺傳(epigenetic)修飾,是免疫性疾病、腫瘤、高血壓等多種疾病發(fā)生過程中的一個重要危險因素[9],一般來說,DNA甲基化會抑制基因的表達[10]。
本研究探討RA患者c-Myc、HIF-1α、mTOR基因啟動子區(qū)域甲基化水平,以期深入研究RA的發(fā)病機制,為RA患者早期診斷及治療提供新思路。
2017年5月至10月就診于寧波市第二醫(yī)院符合納入標準和排除標準的RA患者45例為RA組,其中女35例,男10例;同期來自寧波市第二醫(yī)院體檢中心的體檢人群45例為對照組,其中女35例,男10例。RA診斷標準參照美國風濕病學會1987年RA診斷標準[11]。排除標準:(1)合并其他風濕性疾??;(2)合并其他慢性疾?。?3)明顯血液學指標異常:外周血白細胞計數(shù)<4×109/L或血小板計數(shù)<100×109/L;(4)感染、腫瘤等引起的關節(jié)疼痛。在上述標準基礎上并確認人群之間無血緣關系。本研究所有受試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記錄研究對象的年齡(Age)、性別(Sex)、類風濕因子(RF)、免疫球蛋白(IgM、IgG)、C反應蛋白(CRP)、血沉(ESR)、谷丙轉氨酶(ALT)、谷草轉氨酶(AST)、白細胞計數(shù)(WBC)、血紅蛋白(HB)、壓痛關節(jié)數(shù)(TJC)、腫脹關節(jié)數(shù)(SJC)、DAS28評分(DAS28)等。
經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知情同意簽字后抽取受試者外周靜脈血2 ml至2% EDTA管中。用QIAamp DNA試劑盒(QIAGEN公司,德國)提取全基因組DNA,并置于-80 ℃冰箱保存。用DNA甲基化修飾試劑盒(Zymo公司,美國)對DNA進行亞硫酸鹽修飾[12-14]。PCR引物合成由PyroMark Assay Design 2.0 (QIAGEN, 德國) 設計,由華大基因合成(引物序列見表1)。PCR反應體系(50 μl):H2O 34.8 μl,5×buffer GC(KAPA)10 μl,dNTP(10 mmol/each)1 μl,Primer(up 50 pmol/μl)1 μl,Primer(down 50 pmol/μl)1 μl,Template 2 μl,Taq(5 U/μl)0.2 μl。反應條件:95 ℃ 3 min;94 ℃ 30 s,56 ℃ 30 s,72 ℃ 1 min,72 ℃ 7 min,共 40循環(huán)。最后用焦磷酸檢測儀(PyroMark Q96 ID,QIAGEN公司,德國)進行甲基化水平檢測[12-14]。
表1 基因引物序列Table 1 Primer sequence of gene
所選實驗組樣本的甲基化與臨床指標的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RF、IgM、IgG、CRP、ESR、ALT、AST、WBC、TJC、SJC、DAS28在HIF-1α pos1和c-Myc(pos 2、3、4、5、6)位點上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Age在c-Myc(pos 4、6)位點上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Sex在c-Myc(pos 3、4)位點上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HB在c-Myc(pos 2、4、6)位點上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表2)。
表2 DNA甲基化與臨床指標的相關性Table 2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DNA methylation and clinical data
RA組與健康對照組HIF-1α pos 1和c-Myc(pos 2、3、4、5、6)甲基化水平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經過Bonferroni校正后,c-Myc(5、6)甲基化水平兩組間差異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他位點甲基化水平兩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 (表3)。
受試者工作特征曲線(ROC曲線)顯示c-Myc(pos 5、6)的甲基化水平對診斷類風濕關節(jié)炎的準確性較低[ROC曲線下面積(AUC):0.5~ 0.7,P<0.05]。當c-Myc pos 5的甲基化率≤9.48 時,靈敏性(SE)和特異性(SP)值最大(SE為0.69,SP為0.67)(表4)。
RA是難治性疾病,具體病因及發(fā)病機制目前尚不清楚。有文獻報道基因突變與RA發(fā)病具有相關性,如TNFα[15]、IL-1[16]、IL-10[17]等。近來有研究發(fā)現(xiàn)RA患者基因組存在廣泛低甲基化[17],提示DNA甲基化可能參與了RA疾病的發(fā)生及發(fā)展。本研究RA患者組與健康對照組的c-Myc(pos 5、6)甲基化水平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經過Bonferroni校正),RA組c-Myc(pos 5、6)位點處于低甲基化水平,進一步證實RA患者基因組存在低甲基化,與徐曉等[18]結果相符。
近來研究發(fā)現(xiàn),促炎性Th17細胞與抗炎性Treg細胞平衡紊亂導致了RA活動性的加劇[19],提示Th17細胞和Treg細胞在調控RA發(fā)病中有著重要作用[20-21],糖代謝與Th17/Treg細胞分化有著非常密切的聯(lián)系。本研究結果顯示,c-Myc(pos5、6)位點處于低甲基化水平,筆者猜想c-Myc的低甲基化促進了基因的高表達,從而促進了糖酵解途徑,進而導致Th17/Treg細胞的比例失衡,并且平衡向Th17細胞一方偏移,最終加重了RA患者的炎癥反應,這與從機制上的猜想結果一致,可以解釋RA的發(fā)病機制。
RA并發(fā)貧血在臨床上比較常見,慢性病性貧血(anemia of chronic disease,ACD)是RA最常見的貧血原因,其發(fā)病機制尚未完全明確,有研究認為,TNF-α、IL-1、hepcidin等炎性細胞因子在各種原因引起的慢性貧血中占有重要地位[22-25]。本研究發(fā)現(xiàn),HB在c-Myc(pos 2、4、6)位點上與甲基化率均呈正相關,且均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筆者根據(jù)實驗結果從機制上推測,c-Myc低甲基化促進了c-Myc基因的高表達,從而促進了糖酵解途徑,進而導致Th17/Treg細胞的比例失衡,最終加重了RA患者的炎癥反應,可能也參與了ACD的發(fā)病過程。
表3 基因啟動子區(qū)甲基化水平比較Table 3 Comparison of methylation levels of genes in RA and healthy controls (%)
表4 ROC曲線分析Table 4 ROC curve analysis of gene sites
ROC曲線被用來評估各個試驗在疾病診斷中的能力,并且選擇出最佳的診斷界限值,AUC通常是ROC曲線中一個重要評價標準[26-27]。本研究c-Myc(pos 5、6)ROC曲線分析顯示:所有AUC均在0.5~0.7之間,提示將上述甲基化位點作為RA的診斷指標具有較低的準確性。
綜上所述,c-Myc(pos 5、6)基因在RA中處于低甲基化水平,結合基因功能分析,c-Myc(pos 5、6)低甲基化水平可能增加RA的發(fā)病風險,c-Myc(pos 2、4、6)可能通過調控Th17/Treg平衡參與RA伴ACD的發(fā)病過程。
本研究不足之處:首先,本研究對全血細胞進行研究,并未在患者外周血單個核細胞(peripheral blood monouclear cells, PBMC)的CD4+T細胞進一步驗證,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其次,DNA甲基化會抑制基因的表達,調控mRNA的表達,本研究只在DNA水平進行了差異性比較,并未對c-Myc、mTOR、HIF-1α基因的表達水平進行驗證,在今后研究中,筆者將繼續(xù)從細胞分子學、組織學等進一步驗證,以支持相關結論,減少結果的偏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