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蒙古族三弦演奏法初探

      2019-01-15 12:46:14
      內蒙古藝術 2018年2期
      關鍵詞:定弦三弦滑音

      (內蒙古藝術學院音樂學院 呼和浩特 010010)

      三弦,作為中國傳統(tǒng)彈撥樂器,有著悠久的歷史,它以粗獷豪放的音色普遍應用于我國各類民族器樂、戲曲及曲藝音樂中,在全國各地廣泛流傳。蒙古族三弦是三弦大家族中的一員,主要流傳于內蒙古從東北部的呼倫貝爾到東部的科爾沁、中部的錫林郭勒直至西部的鄂爾多斯和阿拉善等地區(qū),并形成自身的演奏特色。

      目前關于蒙古族三弦最早的記載,可以追溯到成吉思汗時期。1221年,成吉思汗親率大軍追擊花剌子模國王子扎蘭丁,直抵印度河畔,他的行帳中有一支隨軍樂隊。據《世界征服者史》云:“酒瓶喉中哽咽,琵琶和三弦在合奏?!庇纱丝芍缭诔杉己箷r代,蒙古軍中就已有了三弦這種樂器。

      時至今日,蒙古族三弦有了很大的發(fā)展,表現形式也更為豐富,除作為獨奏樂器以外,還可作為合奏樂器運用,諸如東蒙民間合奏、察哈爾“阿斯爾”器樂合奏等;也可作為伴奏樂器,東蒙、鄂爾多斯、察哈爾、阿拉善等地區(qū),三弦廣泛用于民歌伴奏,無論長調、短調均可使用,伴奏的形式既可以單獨使用三弦,也可以與其他樂器(如馬頭琴、四胡、笛子等)一起伴奏,還可以用三弦自彈自唱。就蒙古族三弦的區(qū)域性風格而言,主要有鄂爾多斯、科爾沁、察哈爾—錫林郭勒三大區(qū)域風格。鄂爾多斯三弦風格區(qū)包括鄂爾多斯、巴彥淖爾部分地區(qū)。其風格特點為雄渾剛健、熱情豪放。采取坐唱形式,與民歌密切結合,融為一體。民間藝人自彈自唱,靈活自如,具有廣泛的群眾性,多在民間宴會“乃日”、婚禮儀式上合奏,代表曲目有《親王衙門》《巴音杭蓋》《圓頂帽》《森吉德瑪》《烏仁倘奈》《諾門達萊》等??茽柷呷绎L格區(qū)包括通遼市(原哲里木盟)、興安盟、赤峰市以及遼寧省阜新蒙古族自治縣、吉林省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黑龍江省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等地區(qū)。其三弦藝術的風格特點是優(yōu)美抒情,沉穩(wěn)大方,技術全面,曲目多樣,代表曲目有《荷英花》《莫德烈瑪》等科爾沁短調民歌,胡仁·烏力格爾曲牌,以及《八音》《得勝令》《普庵咒》等漢族樂曲。錫林郭勒—察哈爾三弦藝術風格區(qū)的基本特點為典雅清新,平穩(wěn)流暢,代表曲目有傳統(tǒng)曲目《阿斯爾》套曲等。

      一、蒙古族三弦形制

      蒙古族三弦的形制有大、中、小三種。目前專業(yè)藝術院校和文藝團體普遍使用大三弦。大三弦的琴身通長為120厘米。農牧民使用的自制三弦則以中、小三弦居多,中三弦琴長為110厘米,小三弦則為90~95厘米。但因農牧民自制三弦時無法精確長度,在形制上略有出入,總體來說,結構和形狀基本是一樣的。

      蒙古族三弦的琴身分為琴鼓和琴桿兩大部分。琴鼓,主要由鼓框(木質)、鼓皮(動物皮)、琴馬(竹制或用玉米棒、木頭磨制)、弦鉤等構成;琴桿,多為木質,包括琴頭、琴軸、山口、琴弦(有尼龍弦、鋼絲弦、塑料繩等多種材質)、榫(插入鼓腔部分)等。除琴桿上的固定山口外,在內蒙古鄂爾多斯和巴彥淖爾地區(qū)有增加移動山口的習慣,其作用是便于轉調,不必重調空弦音高。

      在內蒙古地區(qū),不少農牧民都會自制三弦。這些自制的三弦,其琴鼓的鼓腔有多種形狀,除常見的橢圓形外,還有梯形、圓形、長方形等;鼓皮除常用的蟒皮以外,有的還會使用羊皮、馬皮、牛皮或者驢皮等材料。

      目前在內蒙古地區(qū)流傳的蒙古族三弦與漢族三弦在結構和形狀上基本相同,但演奏工具不同。漢族三弦多為右手五指佩戴假指甲彈奏,音色上相對更清脆純凈;蒙古族三弦多為右手持彈棒彈奏,音色上相對更渾厚粗獷,而與我國西南少數民族地區(qū)的三弦(如彝族三弦、白族三弦、哈尼族三弦等)也有較大的區(qū)別。西南少數民族地區(qū)中各個民族的三弦結構、形制、形狀不一,如:彝族三弦琴頭多雕以龍頭或馬頭,琴鼓多以羊皮蒙面;白族三弦琴頭雕以龍頭,琴鼓多為六角形或圓形;哈尼族三弦琴頭上部向后彎曲,整個琴身使用一根木料制成。

      二、蒙古族三弦演奏技法

      1. 演奏工具

      蒙古族三弦的演奏工具一般為圓柱形撥子,俗稱“彈棒”,長度為8厘米左右、直徑為1厘米左右,根據演奏者個人習慣長短粗細不一。除此之外,還有使用其他工具來彈奏的,如筆管、塑料撥片、鳥骨頭、骨制指甲等,以及不使用任何工具徒手撥弦彈奏的方法。在這些蒙古族三弦的演奏工具中,最常見的還是用彈棒演奏。用彈棒演奏三弦音色渾厚深沉、剛勁有力,能使人真切地體會到蒙古民族心胸寬廣、熱情奔放的性格。此外,彈棒的長滾演奏法持續(xù)久、密度高、強弱變換自如,最適合模仿長調,是其他工具所不及的。

      2. 定弦

      蒙古族三弦中,一弦,又稱子弦、外弦;二弦,又稱中弦;三弦,又稱老弦。蒙古族三弦的定弦有多種方法,第一種定弦法中,三根弦的音高是G-d-g,三弦與一弦為純八度音程,三弦與二弦為純五度音程,二弦與一弦為純四度音程;第二種定弦法中,三根弦的音高是G-c-g,三弦與一弦為純八度音程,三弦與二弦為純四度音程,二弦與一弦為純五度音程;第三種定弦法中,三根弦的音高是G-c-f,三弦與一弦為小七度音程,三弦與二弦為純四度音程,二弦與一弦為純四度音程;第四種定弦法中,三根弦的音高是G-A-e,三弦與一弦為大六度音程,三弦與二弦為大二度音程,二弦與一弦為純五度音程。蒙古族三弦在藝術院校、文藝團體中多采用第一種定弦法;民間,特別是鄂爾多斯地區(qū)多用第二種定弦法;第三種和第四種定弦法較為少見。

      譜例1:

      3. 演奏技法

      關于蒙古族三弦典型演奏技法特點,《中國民族民間器樂曲集成·內蒙古卷》中總結為如下五個方面:一是馬步彈奏法。其方法是連續(xù)使用前兩音為彈奏,后一個音為挑奏的“后十六”節(jié)奏型;二是長滾彈奏法。用撥子連續(xù)快速地彈挑;三是同音聯(lián)奏彈奏法。介于長滾和馬步之間的節(jié)奏型;四是應弦彈奏法。右手在子弦或中弦彈出第一個重音后,立即在中弦或老弦上用低八度音來應奏,其節(jié)奏不變;五是顫音、滑音、裝飾音等技巧。

      蒙古族三弦使用彈棒的演奏方法造就了別具一格的演奏藝術。與指撥三弦繁復的演奏方法相比,蒙古族三弦右手的演奏技巧十分簡練,可分為彈、挑、滾三大類,其他技巧(如掃弦等)都是在這三大基本技巧上變化發(fā)展而來的。左手的演奏技巧包括顫指、滑音等。

      (1)彈挑。彈,樂譜上標記為“ ”。彈棒向下觸弦發(fā)音稱為“彈”。挑,樂譜上標記為“/ ”。彈棒向上觸弦發(fā)音稱為“挑”。彈、挑的一般規(guī)律是:強拍音使用彈,弱拍音使用挑。

      (3)后十六節(jié)奏型。后十六節(jié)奏型是蒙古族三弦常用的演奏技法,彈奏方式為“彈彈挑”,其中前面的八分音符常以重音演奏,后面的兩個十六分音符演奏得均勻、快速,整體形成強烈的推動力。由于后十六節(jié)奏型效果極似馬奔跑的蹄聲,因此俗稱“馬蹄節(jié)奏”。后十六節(jié)奏型的廣泛使用是蒙古族三弦演奏的重要特點,這種節(jié)奏型的使用對旋律進行了潤飾,避免單調呆板,使音樂更為生動形象。如鄂爾多斯民歌《白泉水》就是典型的“后十六節(jié)奏型”的曲目。

      譜例2:《白泉水》

      (4)應弦技法與空弦技法的運用。所謂應弦,就是右手在子弦或者中弦彈出第一個音后,立即在中弦或者老弦上用低八度音來應奏。而空弦彈奏技法則是在所要演奏的旋律音之前先彈一個空弦音,再演奏旋律音。如《蒙古說書調》中就使用了該技法,三弦演奏起來極富有蒙古族韻味(標記×符號處為空弦音)。

      譜例3:《蒙古說書調》

      (5)同音連奏。同音連奏就是用“加花添音”的方法將單音演奏成雙音,這一技法在演奏蒙古族短調民歌中普遍運用。如《甘德里希勒》按照原譜演奏就會顯得過于呆板,需要通過“加花添音”的演奏方法使音樂聽起來更加生動流暢、更有節(jié)奏感。

      譜例4:《甘德里希勒》

      (6)顫指。顫指在樂譜上的標記為“tr”。顫指技法主要是借鑒了馬頭琴的演奏方法,成為蒙古族三弦一大演奏特征。顫指多使用于模仿長調民歌,一般為大二度或小三度音程關系,上行使用較多,下行使用較少。

      (7)滑音?;粼跇纷V上的標記為“——”,包括上滑音和下滑音兩種,一般為大二度或小三度音程關系?;粞葑嗉挤ㄊ谷业囊羯褶D連貫,對旋律起到潤飾的作用,但通常并不過多地使用,否則會顯得油腔滑調,破壞樂曲的風格。

      此外,在蒙古族三弦的演奏中,往往會將滾奏、顫指和滑音等幾種技巧相結合使用,特別是在演奏長調民歌時更是如此,使樂曲更細膩、委婉,具有很強的歌唱性,如錫林郭勒盟民歌《小花馬》:

      譜例5:《小花馬》

      蒙古族三弦的演奏可謂“簡約而不簡單”,特別是它的“滾奏”,是指撥三弦演奏法無論密度還是音色都無法比擬、替代的。長滾是蒙古族三弦風格最典型、最具代表性的演奏法,其特點是觸弦密度高、音色圓潤、連貫性強。其中實滾清脆明亮,虛滾柔和縹緲,二者相結合演奏就好似人的真聲和假聲,恰好適合于表現蒙古族長調民歌的音樂風格。蒙古族三弦無論是獨奏、伴奏還是合奏,都鮮活生動地體現了蒙古族音樂的特色與特點,并與民歌、說唱、宮廷音樂以及其他器樂藝術緊密相聯(lián)。

      結語

      無論是“蒙古族三弦”或是“蒙古三弦”,這一概念目前還沒有準確的界定,但筆者認為對于它的比較研究應從相互關聯(lián)的三個層面上展開,即表層——形制、定弦等,為外顯形式;中層——演奏技藝,也就是“非物質”層面上的特征;深層——風格,作為獨立體裁的風格以及與其他體裁的關系中彰顯出來的風格特征。蒙古族三弦到底是獨立的存在還是作為一個分支存在,需要我們不斷了解和認清其本質、內容、功能、風格、價值、歷史與現狀,一邊保護、傳承、創(chuàng)新、發(fā)展,一邊調查研究、追本溯源。

      筆者在對蒙古族三弦的演奏法進行系統(tǒng)的梳理基礎上,認為蒙古族三弦與漢族三弦相比較,表層的形制、定弦等方面基本相同;中層的演奏技藝等方面相互影響、借鑒;深層的風格方面,也就是從蒙古族三弦演奏中所體現出來的蒙古族的民族風格正是其最重要的特征,也是蒙古族三弦流派的精髓。因而,所謂“蒙古族三弦”或是“蒙古三弦”更多的是指通過其外顯形式和“非物質”層面所體現出來的深層的音樂風格,而非其演奏技藝本身。

      注釋:

      ① 轉引烏蘭杰.蒙古三弦史料札記[J].內蒙古大學藝術學院學報,2012.02.

      ② 參見王世一主編.中國民族民間器樂曲集成·內蒙古卷.中國ISBN中心,2001:752~753.

      猜你喜歡
      定弦三弦滑音
      爺爺的三弦
      心聲歌刊(2022年6期)2022-02-14 13:20:22
      古箏曲《嬋歌》的演奏技法及藝術表現分析
      藝術評鑒(2021年16期)2021-09-18 02:10:47
      云南少數民族三弦分類研究
      ——基于黃金分割比例
      黃河之聲(2021年2期)2021-03-29 01:20:10
      內蒙古蒙古族三弦大師培訓班在呼舉辦
      草原歌聲(2019年3期)2019-10-17 02:20:10
      聲樂演唱中的“滑音”技術探討
      名家名作(2019年8期)2019-07-10 00:16:57
      民族聲樂演唱中“滑音”的技術與應用
      北方音樂(2018年18期)2018-11-30 00:41:26
      二胡獨奏曲《姑蘇春曉》中滑音的運用研究(下)
      絲路藝術(2018年5期)2018-10-09 00:47:34
      板胡演奏墊指滑音技術探微
      北方音樂(2018年9期)2018-05-14 08:59:20
      淺談初學者二胡音準的訓練方法
      魅力中國(2018年46期)2018-04-04 09:27:58
      追蹤考試熱點盤點定弦定角題型
      喀什市| 贵溪市| 阳城县| 垣曲县| 龙山县| 荆门市| 陇西县| 永修县| 黄平县| 璧山县| 朝阳县| 潢川县| 聂拉木县| 南安市| 越西县| 铜川市| 阿拉尔市| 额济纳旗| 漳州市| 双柏县| 中阳县| 启东市| 浏阳市| 富阳市| 勃利县| 铁岭市| 梨树县| 霍州市| 肇州县| 宣武区| 台北县| 云南省| 云安县| 随州市| 大田县| 邯郸市| 祁连县| 蓬安县| 东乡族自治县| 德令哈市| 大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