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大海
(沈陽廣播電視大學,遼寧 沈陽 110003)
各高校對學風建設的重視程度不斷提升,不同學科教學活動開展中更是要注重向學風建設所“靠攏”。高校思政教育與學風建設間的聯系較之其它學科要緊密的多,而思政教育教學活動也可以成為高校學風建設的一個重要載體和媒介。但也需要清醒地看到,高校思政教育整體狀況并不良好,其對于學風建設以及良好學風的形成也無法提供充足幫助和支持。為此,探尋出學風建設視角下,更為良好開展高校思政教育教學活動的一般性策略也具有重要意義。
從思政教育的受重視程度來看,其雖然是高校整體教育體系中的基本構成,但思政教育受重視程度較低也是不爭事實,很多學生對思政知識學習的熱情也明顯不足,這也是國內高校思政教育整體發(fā)展上的一個縮影。從教育質量上來看,由于課堂教學依然是最為主要的教學模式,課堂教學階段機械式教學法應用十分廣泛,思政教師對高校思政教育教學活動創(chuàng)新開展的積極性明顯不足,師生間在教育教學上的互動與交流也相對較少,而這也使得高校思政教育整體質量相對較低。學風建設視角下,高校思政教育教學呈現出的這種狀況已經演變?yōu)榱藢W科教育發(fā)展中十分顯著的問題,這一狀態(tài)下的高校思政教育更是難以為良好的學風建設提供足夠支持。
學風建設需要同高校思政教育間更為緊密的聯系在一起,換言之,高校思政教師應當認識到學風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感,并在具體教育教學活動開展中有意識地將教學實踐活動同學風建設聯系在一起。高校層面也要注重對思政教育這一重要學風建設載體和媒介的利用,借助教學改革不斷深化的有利契機,通過思政教育層面的改革進程推進,將學風建設融入到高校思政教育整體發(fā)展之中。通過增強學風建設同高校思政教育間的聯系,高校思政教育教學活動開展的過程便可以被看作是學風建設不斷進行的過程,思政教師也能夠成為學風建設中的重要力量,并通過常規(guī)教學活動的開展來推動學風建設的順利進行。
高校學風建設與大學生學習習慣好壞與否有很大關聯,學風建設視角下的高校思政教育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也要積極地引導學生進行良好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從而為學風建設作出更多貢獻。例如,華中師范大學在2016年進行了大面積的良好學習習慣塑造性活動,思政教育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更是將科學的學習方法論、教育發(fā)展與知識學習的重要性等融入到了實際教育教學活動開展之中。這一做法顯著提升了大學生群體對知識學習的認識和重視程度,思政教育教學中,教師在教學方式方法選用層面進行的調整也提升了學生進行知識學習的積極性,很多學生也養(yǎng)成了較為良好的學習習慣,這也在側面上降低了學風建設的現實壓力與難度。
高校思政教育發(fā)展中不能單純的進行理論知識講解,特別是在學風建設視角下,對大學生正確三觀塑造事宜給予關注和引導,并通過正確三觀的塑造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觀也可以為學風建設作出很大貢獻。具體來說,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活動的開展需要圍繞著書本進行,但也要跳出書本知識框架以及課堂教學模式的制約。高校思政教育中可以適度提升社會實踐性教學活動的占比,從而借助更為多元的手段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不僅如此,高校思政教育中要培養(yǎng)學生嚴謹的知識學習習慣,鼓勵學生在知識學習中進行鉆研和創(chuàng)新,從而借助良好三觀與良好的學習觀,為高校學分建設提供更多強有力的支持與幫助。
相當長一段時間里,高校思政教育的大環(huán)境較為機械,特別是在課堂教學中,機械式教學法的大面積沿用一定程度上割裂了師生間的聯系,“教”與“學”也很難被統(tǒng)一在一起。為了使高校思政教育更好服務與學風建設,并未學風建設提供更多幫助,高校思政教育中需要創(chuàng)設出一個更為和諧,且學術自由度較高的教育大環(huán)境。例如,教師可以將社會熱點性事件作為教學案例,并與學生一道進行思政層面的分析、探討,在這一進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將所思所想表達出來,從而使得高校思政教育中良好教育環(huán)境和學風建設間達成同步。
學風建設視角下,高校思政教育教學活動在開展上要進行形式上到內容上的不斷調整、創(chuàng)新和優(yōu)化,將學風建設作為高校思政教育的中心之一,并順勢進行教學形式到內容上的創(chuàng)新也極為可行。高校思政教育中既有的教學理念、模式和方式方法都需要進行調整,也只有較好地提升高校思政教育教學整體水平,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同學風建設間的內在聯系,才能使得高校思政教育真正地成為學風建設的有效載體和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