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春菊,張建佳
(湖南中醫(yī)藥大學體育藝術學院,湖南 長沙 410208)
教育部在2002 年頒布了《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綱要》) ,這是全國普通高校體育教學的指導性文件,《綱要》中對學生的體育學習評價提出了多維度、多方式的要求,由于各高校受各種條件的限制,教學評價的方法研究明顯滯后于實踐需求。因此,加強對高校體育教學評價方法,尤其是對學生學習評價方法的分析研究顯得尤為重要。本研究以校級精品課程——《傳統(tǒng)保健體育》學習評價的過去、現(xiàn)狀為突破口,發(fā)現(xiàn)當前學習評價中存在的顯著性問題以及評價過程中出現(xiàn)的偏差與不足,從反饋及改善的角度完善傳統(tǒng)保健體育課程學習評價體系,進而促進高校傳統(tǒng)保健體育課程的進一步改革和發(fā)展,也能為相關難美類體育課程的學習評價提供一定的參考價值。
《綱要》指出,學生的學習評價應是對學習效果和過程的評價,主要包括體能與運動技能、認知、學習態(tài)度與行為、交往與合作精神、情意表現(xiàn)等,通過學生自評、互評和教師評定等方式進行。評價中應淡化甄別、選拔功能,強化激勵、發(fā)展功能,把學生的進步幅度納入評價內容??梢姡罁?jù)體育課程的基本目標,體育學習的評價主要從評價內容、評價主體、評價方法等方面去實現(xiàn)課程目標的考核。形成了一個以體育課程目標為中心,評價內容多樣、評價主體多元、評價方法多樣的體育學習評價模式。
傳統(tǒng)保健體育為湖南中醫(yī)藥大學大一學生的必修課程,依照多年的傳統(tǒng),學校傳統(tǒng)保健體育課程學習評價一律采用的是期末終結性評價,評價的內容即為教學內容的演練外加考勤,評價的方法為學生單獨演練,任課教師單一評定的“一對一”模式??梢?,這種評價方式在評價內容、評價主體及評價方法上都顯示出單一性,這種模式很顯然和《綱要》的指導思想背道而馳,不利于新時期對學生的發(fā)展要求。
2002年《綱要》頒布之后,湖南中醫(yī)藥大學開始逐步實施學習評價的改革,評價內容、主體及方法都有不同程度的變化(表1),“團隊考核”的學習評價方式開始逐步形成。2008年《傳統(tǒng)保健體育》成為了學校的精品課程,在團隊成員的努力下,團隊考核慢慢成為了考核的主導方式,得到了大多數(shù)老師的認同和實施。團隊考核可稱之為一個小型的運動會,基本以學號順序、以4~6人為一小組進行教學內容的集體演練,特殊情況的也可以自由組合,“裁判員”為其他小組各派出的1名代表和任課老師共同組成,演練過程要求有隊形變化和配樂。
具體說來,這種考核方式的變化在評價內容上有了一定程度的拓展,由于要求集體整體配樂演練及隊形的編排,學生的交往與合作、創(chuàng)新都能有所體現(xiàn)。在評價主體方面也改變了以往任課教師是絕對評價主體的狀況,每組均派出學生代表進行了評價。這種評價的形式體現(xiàn)了《綱要》的要求,符合新課程改革的發(fā)展方向。然而在實施過程中,由于缺乏有效合理的監(jiān)督制度,部分教師缺乏責任心,使得這一美好的設計在實際中產(chǎn)生了不少弊端。部分教師對隊形及音樂并不做要求,也不讓學生參與評價,使得這種“團隊考核”的評價形式變成了部分學生的濫竽充數(shù),同時任課教師也大大“提高”了考核效率,由“一對一”模式變成了“一對多”模式。師生都在這種考核中實現(xiàn)了“雙贏”,這不得不引起大家的深思。因此,有必要進一步完善“團體考核”評價體系,實施有效的監(jiān)管,讓全體教師認識到評價的意義、全身心地參與到評價體系的改革與實踐中去。
圖1 體育課程學習評價示意圖
表1 湖南中醫(yī)藥大學傳統(tǒng)保健體育課程學習及評價表
對“團隊考核”學習評價模式的評價是進一步改革與發(fā)展的基礎。以《綱要》為指導思想,從評價內容、評價主體、評價方法等學習評價過程對 “團隊考核”進行全方位的剖析。
體育課學習評價的內容也就是“評什么”的問題。《綱要》明確指出,高校體育課程目標主要涉及5個領域目標,這為高校體育課程教學和體育學習評價提供了重要依據(jù)。《綱要》還指出,學生的學習評價應是對學習效果和過程的評價。湖南中醫(yī)藥大學“團隊考核”這一集體演練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對心理、社會適應、態(tài)度與行為、交往與合作等都有一定程度的體現(xiàn)。但前提是考核必須增加隊形編排,這樣才能有效激發(fā)學生學習、交往的原動力,建議適當增加動作的創(chuàng)編。否則,在實踐中可以看到,由于八段錦、易筋經(jīng)某些動作的簡單易學,這種考核只會提供給學生濫竽充數(shù)的機會。另外,為考察學生的體育文化鑒賞力、運動康復知識等體育認知能力,有必要增加體育理論的考核,這種考核形式可以嘗試以體育小論文、期末總結等靈活的方式作為理論考評的一項內容,有待今后進一步完善。
體育課學習評價的主體,也就是“誰來評”的問題,《綱要》也指出學生的學習評價要通過學生自評、互評和教師評定等方式進行。
湖南中醫(yī)藥大學“團隊考核”這一評價形式要求每組派1個學生代表與任課教師共同參與評價,體現(xiàn)了學生互評與教師評定的結合,但是缺乏學生的自我評價,同時學生互評和教師評定都是學期末的終結性評價,評價的都是學生套路動作的演練方面。建議增加學生自評的內容,同時增加學生互評的過程性評價的內容,如運動參與、心理與社會適應等方面的內容。其次,也應對評價主體即任課教師及學生代表進行評價,是否實施了有效的監(jiān)督機制,確保評價主體的絕對公正、公平。
體育課學習評價方法也就是“怎么評”的問題。《綱要》明確指出,高校體育課程的評價應該淡化甄別、選拔功能,強化激勵、發(fā)展功能, 把學生的進步幅度納入評價內容。
“團隊考核”要求集體演練、隊形創(chuàng)編,在一定程度上體現(xiàn)了對學生的激勵、發(fā)展功能。但在總體上還是以量化技評為形式的期末終結性評價方法,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差異及學生的進步幅度、學生自評和互評等評價方式,部分同學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但卻因為先天身體條件等原因得不到滿意的成績, 在一定程度上損害了學生參與體育課的積極性, 同時也有損大學生的身心健康,不利于高校體育課程的改革和發(fā)展。而且由于這種傳統(tǒng)評價方法操作模式成熟,簡便易行,省時省力,大家都樂此不疲,如何創(chuàng)新評價方法,開拓以進步度、參與積極性等學生個體差異為切入點的發(fā)展性評價方法,并且具有可行性及可操作性,確實需要在實踐中進一步完善。首先,應更新評價觀念,確立以“學生為本,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定期組織教師業(yè)務學習及經(jīng)驗交流。其次,應加強理論研究和創(chuàng)新,鼓勵任課教師大膽嘗試新穎、實效的評價方法,如建立學生自評、互評記錄袋、評價表等方式,注重學生進步度及參與積極性的評價。
4.1 在評價內容方面,內容結構有所調整,顯示了評價內容的多樣化,體現(xiàn)了對學生心理、社會適應、態(tài)度與行為、交往與合作等的評價。建議嚴格要求隊形創(chuàng)編,可增加演練時動作的創(chuàng)編,增加體育理論的考核,可以以體育小論文、期末總結等靈活的方式進行。
4.2 在評價主體方面,實現(xiàn)了教師評價和學生互評的結合,評價主體多元化慢慢凸顯。建議增加學生自評的內容,同時增加學生自評和互評的過程性評價的內容,如運動參與、心理與社會適應等方面的內容。
4.3 在評價方法方面,未能體現(xiàn)多樣化,整體還是以量化技評形式的終結性評價方法為主。建議開拓以進步度、參與積極性等學生個體差異為切入點的發(fā)展性、過程性評價方法,并且具有可行性及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