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兵兵
腦血栓是較為常見的一種缺血性腦卒中類型, 血栓病癥大多作用于患者腦血管中, 使得患者表現(xiàn)出相應的局部腦血流下降情況或者腦供血過程受到阻礙作用, 出現(xiàn)供血中斷,進一步使得患者腦組織出現(xiàn)缺血、缺氧問題, 并對患者相關腦神經造成極大損害, 表現(xiàn)出局灶性神經系統(tǒng)定位缺損癥狀, 治療周期長, 使患者需要承受極大的身心壓力, 并且還會加大患者的經濟負擔、家庭負擔, 對患者生活質量造成極為不利的影響[1]。本次研究選取本院收治的100例腦血栓患者, 分別采用單純西藥及西藥聯(lián)合血栓通脈湯治療, 其中采用血栓通脈湯治療收獲了令人滿意的治療效果, 具體研究報告如下。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腦血栓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 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國腦血管病防治指南》中腦血栓的相關診斷標準。依據(jù)雙盲法將患者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 各50例。研究組中男27 例 , 女 23 例 ;年齡 41~75 歲 , 平均年齡 (56.8±7.3)歲 ;合并高血壓27例, 冠心病23例。對照組中男28例, 女22例;年齡41~74歲, 平均年齡(57.3±6.4)歲;合并高血壓28例,冠心病22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對照組患者單純采用西藥治療, 即給予低分子右旋糖酐500 ml靜脈滴注;阿司匹林50 mg口服;補充必要的維生素E, 對存在相關合并癥患者采用對癥處理, 防治病情發(fā)展惡化。研究組患者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采用血栓通脈湯治療 , 方劑組成 :丹參 30 g、黃芪 30 g、絡石藤 20 g、雞血藤 20 g、赤芍 15 g、川芎 15 g、鉤藤 15 g、海風藤 15 g、地龍 10 g、當歸 10 g、桃仁 10 g、橘紅 10 g、膽南星 10 g、紅花 6 g, 加水煎服 , 1 劑 /d, 水煎 2 次 , 分早晚服用 , 持續(xù)治療3周。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臨床效果及治療前后神經功能缺損評分。采用神經功能缺損量表對患者神經功能恢復情況進行評定, 總分45分, 分數(shù)越低, 則表示患者神經功能障礙水平越輕微。療效判定標準:治療后, 患者體征癥狀基本消失, 語言功能基本恢復, 生活可完全自理為治愈;治療后, 患者體征癥狀顯著改善, 語言功能恢復, 生活可部分自理為顯效;治療后, 患者體征癥狀有所好轉, 語言功能顯著提升, 生活自理能力較差為有效;治療后, 患者體征癥狀無變化或惡化為無效[2]。總有效率=(治愈+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 ± 標準差 (±s) 表示 , 采用 t檢驗 ;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比較 研究組治療前神經功能缺損評分為(25.6±8.3)分, 治療后神經功能缺損評分為(12.9±4.1)分;對照組治療前神經功能缺損評分為(25.5±8.5)分, 治療后神經功能缺損評分為(19.4±4.7)分;兩組治療前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研究組治療后神經功能缺損評分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 2 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比較 研究組總有效率為96.0%, 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4.0%; 研究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比較[n(%)]
相關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 在我國腦血栓患者中, 多為男性患者, 由于腦血栓以動脈粥樣硬化為基本病因, 因而患者往往合并有高血壓疾病, 而高血壓又大多為老年人, 因而腦血栓發(fā)病群體以老年患者為主。臨床針對腦血栓患者多應用西藥治療, 諸如低分子右旋糖酐、血栓通等, 在對腦血栓患者采取西藥治療時, 往往只能夠對相關臨床病癥予以緩解, 而無法實現(xiàn)對腦血栓病癥徹底治愈, 換言之, 大多數(shù)患者經西藥治療后均會產生或多或少的后遺癥[3]。
中醫(yī)學指出, 腦血栓屬“中風”范疇, 其發(fā)病機理為氣血兩虧、勞逸異常, 進一步造成痰濁氣滯、血運不暢、脈絡阻塞。中醫(yī)治療腦血栓強調秉承豁痰開竅原則, 本次研究采用血栓通脈湯對腦血栓患者開展治療, 方劑主要由丹參30 g、黃芪 30 g、絡石藤 20 g、雞血藤 20 g、赤芍 15 g、川芎 15 g、鉤藤 15 g、海風藤 15 g、地龍 10 g、當歸 10 g、桃仁 10 g、橘紅10 g、膽南星10 g、紅花6 g等組成。其中丹參可發(fā)揮養(yǎng)血益心之功效;黃芪可發(fā)揮補元氣之功效;絡血藤可發(fā)揮祛風通絡之功效;雞血藤、當歸可發(fā)揮活血補血之功效;赤芍可發(fā)揮活血祛瘀之功效;川芎可發(fā)揮祛風止痛、活血行氣功效;海風藤可發(fā)揮通暢經絡功效;地龍可發(fā)揮清熱通絡功效;膽南星可發(fā)揮祛風化痰之功效等;諸藥合用, 共奏化瘀補氣、活血通絡的功效 , 進而切實收獲標本兼治的治療效果[4,5]。本次研究結果顯示, 研究組治療前神經功能缺損評分為(25.6±8.3)分, 治療后神經功能缺損評分為(12.9±4.1)分;對照組治療前神經功能缺損評分為(25.5±8.5)分, 治療后神經功能缺損評分為(19.4±4.7)分;兩組治療前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研究組治療后神經功能缺損評分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總有效率為96.0%, 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4.0%; 研究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次研究結果與鄧占東[6]、王曉菲等[7]、潘其勝[8]的研究所得結果相似。
綜上所述, 血栓通脈湯治療腦血栓患者臨床效果令人滿意, 可有效推進受損神經功能恢復, 為預后提供可靠保障,值得臨床進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