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紅珍
雙語教育在基礎教育領域能否推進、在多大程度上推進以及最終能夠取得怎樣的成果,主要地取決于雙語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雙語教育研究專家王斌華先生的《為雙語教育再出發(fā)點贊》(《江蘇教育》2017 年第10 期)一文中,在論述“雙語教育的成功要素”時指出:“雙語教育的關鍵因素是‘師資’,沒有高素質的雙語教師,就無法實施高質量的雙語教育?!睂Υ耍沂峭耆澩?。
看了張家港市教育局副局長朱治國博士和張家港市開展雙語教育課程改革實驗的3 所學校校長、副校長的文章,我感到張家港市的同志在開展雙語教育的過程中已經富有成效地抓住了這一“關鍵”。這至少可以從一個方面來揭示張家港市的雙語教育之所以能夠在全國“雙語教育再出發(fā)”的征途上乘風破浪、高歌猛進、成績顯著的原因。
朱治國博士的文章,從教育行政部門管理工作頂層設計的角度,首先闡述了專家引領在雙語教育課程改革和雙語師資培養(yǎng)培訓工作中的作用。我以為,這一觀點和舉措是正確的。事實上,無論我們開展哪一項開創(chuàng)性的工作,都不可忽視專家的作用。專家,作為教育改革與創(chuàng)新的稀缺資源,其可貴之處就在于他們對所從事的本行業(yè)的工作非常熟悉,可謂“見多識廣”,而且對所從事的本行業(yè)的工作的認識也已經遠遠超出了新手對事物所處的感性認識的層次,他們已經至少處于理性自覺的層次。因此,專家指導下的教育教學實踐就可以避免很有可能出現的各種各樣的隨意性和主觀盲動性。
朱治國博士提出的先培養(yǎng)“種子雙語教師”,再由其帶動更多雙語教師的專業(yè)成長,進而實現區(qū)域聯(lián)動推進雙語教育課程改革的實踐路徑,我以為也是循序漸進、穩(wěn)中求進的,因而也是被實踐證明是切實可行的。同時,對張家港教育人這種從當地的實際師資狀況出發(fā),以點帶面、穩(wěn)打穩(wěn)扎的工作思路,我也十分看好。雙語教育雖然是一項具有十分光明的發(fā)展前景的教育改革,意義重大,好處甚多,但是,如果主觀愿望不顧及客觀實際,特別是師資條件,盲目鋪攤子,那么就有可能把好事辦壞,最終適得其反。
然而,我最看好的還是張家港市教育局對待雙語教育課程改革和雙語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開明態(tài)度和與時俱進的工作作風。面對雙語教育和雙語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新課題,張家港教育人沒有墨守成規(guī),死板教條,而是直面問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具體對待,以改革的精神來破解改革中出現的新問題。這種在教育行政層面表現出的原則性與靈活性相結合的工作方法和求實作風,不能不讓人稱道!
東渡實驗學校羅耀珍副校長的文章首先闡述了雙語教師崗前培訓的重要性和崗前培訓的主要舉措。東渡實驗學校的做法很明智,真正做到了“未雨綢繆”。他們所總結出來的“研訓結合”的雙語教師常態(tài)化專業(yè)提升的一系列舉措,也值得學習和贊揚。雙語教師的專業(yè)成長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以“研訓結合”為實踐方式的常態(tài)化的校本教研,體現的就是持之以恒、堅持不懈的學習和研究精神。有了這樣的精神,雙語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就會不斷豐富,其專業(yè)發(fā)展就會日趨成熟。他們在雙語教師工作分工安排上采取的“傳、幫、帶”的策略則是打造優(yōu)秀教師團隊的常見方法,并不罕見。然而,在短短的幾年時間里他們已經認識到了雙語教育在起始年級的重要性并安排骨干教師留守起始年級的做法,使人不得不佩服東渡實驗學校領導駕馭全局的高超能力和對課程改革中出現的新問題的多謀善斷。
楊舍實驗學校李彩霞副校長所處的學校是一所民辦學校,因此她的文章則從民辦學校開展雙語教育課程改革所遇到的實際困難出發(fā)。在分析了第一批雙語教師面對困難選擇退卻的原因的同時,不是把責任一味地推向雙語教師一方,而是首先勇敢地從學校領導自身的工作方法上進行認真反思,努力改進學校教師管理和教師教育的工作方法,引導教師把世界格局、國家大局和教育發(fā)展大勢與雙語教師的切身利益、職場競爭力等緊緊聯(lián)系到一起,把教師的前途與學校的命運緊密聯(lián)系到一起,有效地實現了師德建設和師能建設兩手抓、兩手都硬,使雙語教師專業(yè)發(fā)展與學校發(fā)展相得益彰,所取得的效果也十分令人欣喜。
三興學校張建明校長所領導的是一所農村九年一貫制學校,學校所處地理位置在張家港市十分偏僻。面對雙語教育課程改革,雙語教師困惑不少,積極性不高,專業(yè)素養(yǎng)也不夠。因此,他的文章聚焦農村學校雙語教師所要過的專業(yè)理想、專業(yè)信念和專業(yè)自覺這“三關”展開論述。我以為,張校長的文章所選取的這個點非常準確。我甚至估計,也不僅僅是三興學校雙語教師需要面對過“三關”的問題,其他地方的學校(包括城市學校)的雙語教師恐怕都要過這“三關”。人的行為是受大腦支配的,雙語教師的思想問題如果解決不了或解決不好,則在實踐上難免會帶來若干后遺癥。
特別值得肯定的是,三興學校在幫助雙語教師過“三關”的過程中,工作細致而富有創(chuàng)新精神。他們想方設法克服困難,創(chuàng)造條件來培育雙語教師的專業(yè)自豪感和自信心的舉措,看起來雖很平常,作用卻十分顯著。
張家港市雙語教育的成效是十分顯著和寶貴的。已經在雙語教育課程改革探索與實踐中取得如此光榮成績的張家港教育人,一定有希望在區(qū)域推進雙語教育課程改革方面邁出更大步伐!我們有理由這么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