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紅
(吉林省長春外國語學校,吉林 長春 130012)
習近平曾在北師大考察中強調(diào),“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國家繁榮、民族振興、教育發(fā)展,需要我們大力培養(yǎng)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業(yè)務精湛、結(jié)構(gòu)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zhì)專業(yè)化教師隊伍,需要涌現(xiàn)一大批好老師。全國廣大教師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知識、有仁愛之心的好老師,為發(fā)展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現(xiàn)代教育,培養(yǎng)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者和接班人作出更大貢獻”。
教師肩負著培養(yǎng)下一代的重要責任,肩負著國家使命和社會責任,教師教書育人的同時必須長期不懈地努力,自覺地加強自身修養(yǎng)。教師在教學中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的品德、人格,學生在學校的學習過程中,總是“親其師,信其道,樂其教”。這就要求教師從自身做起,注重品德修養(yǎng),加強學習。新時期,社會在不斷進步,教育的目標是培養(yǎng)高素質(zhì)的人才,這就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今天,我們教育的目標不僅是智的培養(yǎng),更要傳承民族文化,弘揚人文精神,構(gòu)建和諧社會,全面提高中學生人文素養(yǎng)。作為歷史教師在更是有了不可推卸的責任。
歷史教師必須多讀書、豐富自己的知識,提高理論修養(yǎng)。我們的教師需要的不僅僅是書本上的專業(yè)知識、更需要的是淵博的知識、教育的智慧,我們要改變的是過去的老師的形象,我們要做一個有智慧、有愛心、讓自己快樂也要讓學生快樂的人,要想讓自己的課講的更精彩,更加的吸引學生,就必須提高自己的個人素質(zhì)。而個人素質(zhì)的提高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多讀書。歷史教師與其它學科的教師有一些不同之處,那就是他們往往總能在課堂上侃侃而談,但這40分鐘的課堂風采卻是在刻苦勤學的多年努力下才做到的。知識經(jīng)濟的今天,知識更新飛快,作為歷史教師不能墨守成規(guī), 要成為一個擅于自我更新的學習者,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目標,終身學習的意識。歷史教師要充分利用大數(shù)據(jù),充分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shù),擴大學習資源,了解專業(yè)前沿動態(tài),學習最新教育理念,適應教育改革的浪潮。更要加強教學反思,讓理論指導教學。要注重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學習,加深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認同、理論認同、情感認同,不斷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積極引導學生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中國共產(chǎn)黨,幫助學生筑夢、追夢、圓夢。用自己的學識、修養(yǎng)點燃學生對真善美的向往,潤物細無聲地浸潤學生的心,引領(lǐng)學生健康成長。
歷史教師必須要有仁愛之心,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愛是世間永恒的主題。愛是學生打開知識之門、啟迪心智的開始。老師的愛,既包括愛崗敬業(yè)、熱愛學生,也包括愛一切美好的事物。有愛才有責任。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師的愛心能驅(qū)使教師以最大的耐心和韌勁克服教學中遇到的各種困難,挖掘自身的潛能,教師的愛,對學生的發(fā)展也是一種巨大的動力,有了這種愛,師生之間才能建立起感情,才能激起學生對教師的親近感和仰慕心理,從而把這種情感遷移到教師所傳授的知識上。高爾基說過:“誰愛孩子,孩子就愛他;只有愛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出好孩子?!蔽曳浅P蕾p這句名言,在教育工作中我們不僅要關(guān)心學生的學習,而且還要關(guān)心他們的生活,做他們的知心朋友。老師要具有尊重學生、理解學生、寬容學生的品質(zhì),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尊重學生的個性,理解學生的情感,包容學生的缺點和不足,善于發(fā)現(xiàn)每一個學生的長處和閃光點,讓所有學生都成長為有用之才
歷史教師要有崇高的道德情操,教師為人處世所持的價值觀會在無形中引導和幫助學生把握人生方向, 這就決定了教師必須是道德高尚的人群。教師的言行對學生有強烈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可以給學生以震撼人心的影響和沖擊。教師的人格魅力能形成無形而強大的“校園教育場”, 能促使學生自覺地去規(guī)范自己的一言一行,從而不斷自我發(fā)展,自我完善。學高為師,德高為范,教師是學生心中景仰的道德標高,是學生模仿和學習的對象,正如烏申斯基所說:“教師的人格對學生的影響是任何教科書,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懲罰和獎勵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種教育力量。”教師的一言一行無時無刻不在影響學生的成長、成才、成人。作為歷史教師要有“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奉獻精神,自覺堅守精神家園、堅守人格底線,帶頭弘揚社會主義道德和中華傳統(tǒng)美德,以自己的模范行為影響和帶動學生。
新時代全體中國人民都在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目標共同努力,而新時代呼喚敢于擔當?shù)那嗄?,新時代呼喚健全人格的青年,新時代呼喚砥礪奮斗的青年。作為歷史教師更要緊跟時代節(jié)拍,規(guī)范自身行為,提升自身素養(yǎng),強化學習意識,加強理論學習,提升道德修養(yǎng),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用科學的理論武裝頭腦,用正確的言行引導學生,教育學生,更好地必履行教育使命。教師的責任就是讓我們末來的青年一代能夠在復雜的社會情境中發(fā)展良好的品德修養(yǎng)與社會責任,處理好個體與個體,個體與群體,個體與社會、國家乃至國際等多種社會關(guān)系,并且心懷天下,具有責任擔當意識和包容精神,實現(xiàn)個人價值的同時完成國家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