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禮寶
期中考試后,根據學校安排,班級要開一次家長會。為了讓家長會更有針對性,我請學生把希望我在家長會上說的內容以口頭或者書面的形式告訴我,其中一名男生的書信讓我特別有感觸:
我媽媽屬于那種“十指不沾陽春水”的女人。聽說是因為家里姊妹多,外婆又特別喜歡作為“乖乖女”的媽媽,所以做飯刷鍋洗碗這種事從來不讓她做。從我有記憶開始,我們一家3口一直都是和爺爺奶奶在一起吃飯。下班回家,無事可做的媽媽就一直將全部注意力放在我的成績上。
我小時候成績特別不好,成績永遠徘徊在及格線的邊緣,每次過年去姨奶奶家,媽媽都會指著那滿面墻的獎狀長吁短嘆。有一次,我歪打正著,數學考了95分,媽媽激動到不能自已,連著問了好幾遍“你是怎么做到的”,剛開始我還謙虛謙虛,后來問的次數多了,我就隨口說了句:“多做資料唄。”
“什么資料???”我媽追問。
“《尖子生題庫》?!蔽乙老∮浀梦业膶W霸同桌經常看這本書。
第二天回到家,我就在家看見了一整套《尖子生題庫》。媽媽美滋滋地對我說:“你看看還缺啥科目,我再給你買!”我的天!那些可都是奧數題啊!讓我做?開什么國際玩笑!媽媽仍然沉浸在我即將成為學霸的世界里不能自拔:“你每天做一兩頁,我給你檢查?!彼^的檢查,其實就是把書后面的答案撕下來,由她來給我對答案。
我當然不會做,于是我把我學霸同桌的書借過來,草草地將答案抄上去。后來,我發(fā)現我媽媽也是個稀里糊涂的女人,她檢查時只看結果,不管過程。于是我就更加得意,有時候連過程都懶得抄,直接把結果抄上去。我媽媽一直沒有發(fā)現,反而很欣慰我每天都能乖乖把作業(yè)做完。
直到有一天,她突然來學校接我,我當時正抄答案抄得歡快,渾然不知周遭發(fā)生了什么,只感覺耳朵尖有些疼。一回頭就看見媽媽陰沉的臉。
無奈,我只好乖乖地在家做作業(yè),但我越做越氣。為什么我要做這個,在連續(xù)問了自己好幾個“為什么”過后,就把所有的書都撕了。媽媽下班回家,震驚地看見一地的碎片,二話不說賞我一頓打。第二天又重新給我買了一套。
為了做資料這件事,我們不知道吵了多少回架了,甚至有一次,我從椅子上摔下來,假裝自己胳膊骨折,就是為了逃避做資料。
在小學的最后一個學期,我拿到了第一張,也是我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唯一一張“三好學生”獎狀。我把它當成寶貝,可惜這張寶貝在后來的一次母子大戰(zhàn)中不幸意外“躺槍”,被撕成碎片。母子矛盾由此激化為冷戰(zhàn),一直延續(xù)至今,并且期間我有多次離家出走的沖動。
晚自習期間,我和該學生進行了簡短交流,我告訴他,我準備結合他的信件開一次家長會,他欣然同意。
星期天家長會上,我在談家庭對孩子的影響這一環(huán)節(jié)時,結合自己以前班主任工作中遇到的類似典型案例進行分析后,在教室多媒體上展示了以下一段文字:
一個絮叨的家長,尤其是母親,可能會養(yǎng)出一個不愿意回家的孩子。這么多年來,多次有學生私下和我說不想回家,他們不是不愛父母,也不是不愛家,而是一回家就感覺窒息。但丁有句名言:世界上最美麗的聲音是母親的呼喚。孩子們像風箏,母親的溫柔呼喚像手里的線,牽著他們找到回家的路。當孩子不愿聽到你的聲音的時候,你自己也要好好思考。希望各位家長少嘮叨多行動,想方設法拴著孩子的胃,在明年秋天孩子們離開你們的時候,還能想起“媽媽的味道”。
當天下午,該學生的媽媽給我發(fā)來了一條短信:
王老師,您好!今天上午家長會您分析的案例實在是說到我心坎里去了。我家里也有一個不愿意回家的孩子。明天開始我盡量按照您的要求去做,少嘮叨,多行動。請您不要把我發(fā)短信這件事告訴孩子,要不然回家他又會和我吵。
看到短信后,我給該家長回復了短信,請她放心,我不會“出賣”她,希望她和孩子在飯桌上多交流一些孩子感興趣的話題,少提學習。遇到棘手的問題隨時和我聯系,由我?guī)椭鉀Q。
一個星期過后,學生在交給我的周記中寫道:星期天晚上是我第一次意識到家里吃的是什么。因為沒有什么人在家里吃飯,家里也很少開火,我媽媽平時有什么就吃什么,不吃也可以。于是,我吃到了我永生難忘的一碗面。煮好的面條放在鍋里都開始發(fā)漲了,再放入幾片干巴巴的青菜葉, 澆上醬油,拌開后發(fā)現還是半白半黑。媽媽尷尬地看著我,說:“下次給你做好吃的?!钡诙欤覐氐酌靼资裁唇凶鞑欢鲲?。我媽媽做的飯永遠夾生,燒的肉總會太咸,煮的湯會一直沒味道。我只能吃一點點,然后餓著肚子去上學,無限懷念“爺爺的味道”。
我看到這段文字后,把它拍照發(fā)給了家長,建議家長去爺爺家“取經”。
過了些時日,該學生在周記里又寫了一段關于母親做飯的文字:
我今天發(fā)現我媽媽竟然也能夠有效率地做一頓飯了。窗臺上擺滿調味品,桌子邊上放著食譜,每天可以變著花樣不重復。十指不沾陽春水的嬌小姐,學會了在菜市場討價還價,麻利地殺雞剁肉,只為做上一頓熱氣騰騰的飯菜。這段時間,媽媽每天急急忙忙下班趕回來,在蒸籠般的廚房里忙活,只為趕在我放學前燒上一桌菜,然后急急忙忙扒拉幾口,頂著太陽趕往家里的店鋪。我第一次感受到了母愛。
在家長、學生和我三方共同努力下,該學生在和諧的母子關系中度過了難忘的高三時光。他本來以考一個二本高校為目標,高考卻考出了中學時代最好的成績,成功被一所211高校錄取。正如該學生錄取后在QQ空間所言:我從未否認過自己的運氣,從小到大一直都是。就像是高三的我已經做好了復讀的準備,卻沒有想到我竟然考上了這所“省內一流的211高?!?。感謝老媽的付出和老班的堅持!
看到學生母親的留言給了一個“擁抱”,我順勢給了一個手動的“贊”。
(作者單位:安徽省蕪湖市無為中學)
責任編輯 ?何欣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