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春艷
(吉林省德惠市第一中學,吉林 長春 130300)
新課標對高中生物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在教學中除了要立足于所有學生,還需要鼓勵學生學習,提升他們的生物學習效率和效果。教師需要結合不同學生的差異,采取相應的教學方法,激發(fā)他們對于生物學習的積極性,提升他們的學習效果,有效的落實差異教學,促進高中生物教學水平的提升。
該教學方法就是教師在教學中,及時的深入到學生中,了解他們的個性特點以及興趣愛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通過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促進學生學習效果的提升,讓學生能夠基于原來的水平上得到更全面的發(fā)展[1]。在該教學方法落實中,強調關注學生個體和小組中學生的學習需求。該教學方法不同于以往的教學模式,在差異教學中,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教學中的反應等,有針對性的選擇教學方法,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生物知識。
要想將差異教學有效的運用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就需要教師能夠平日里注意觀察學生,了解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完成質量等,在此基礎上科學的給學生分組,結合小組學生的學習水平,有針對性的設置教學目標,可以滿足各個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比如,在學習“細胞的衰老和凋亡”時,教師就可以結合學生的差異設計教學目標,針對學困生,可以讓他們了解和掌握概念、原因和基本特征,可以簡單的闡述二者的不同;而對于中等生,就需要讓他們可以熟練使用細胞衰老的有關知識對生活中的一些現象進行解釋;對于學習好的學生,就需要讓他們討論細胞衰老以及凋亡給人體健康帶去的影響。通過設計有差異的教學目標,能夠調動所有學生的參與性,讓他們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讓所有學生都可以有所提升,促進教學效果的提升。
在制定好教學目標之后,教師就要結合教學大綱,科學的整合教材知識,有差異的設計教學內容[2]。教師在課前需要把本節(jié)課各層次學生要學習的內容、教學目標以及練習題制作成學習導案并發(fā)給學生,讓他們結合自己的情況學習新知識。比如,在學習“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時,教師就可以在導入部分設計部分簡單的問題,例如,“植物是怎樣繁衍后代的?”、“植物及動物的生長過程是什么樣的?”等,慢慢提升問題的難度,這樣不僅能夠幫助學生鞏固已經學習過的知識,還可以引入新知識的學習。通過設置層次化的問題,可以顧及到所有的學生,對他們的學習潛能進行挖掘。
開展差異化教學活動,能夠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對他們的個性發(fā)展具有積極影響。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有效的開展差異化教學,就需要采取分層分組學習的方式,科學的給學生分組,讓學生能力較好的學生可以帶動基礎不是很好的學生,讓組內的成員可以共同發(fā)展;教師要引導學生構建動態(tài)化的小組,改變自己所在層次的限制,推動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要順利的進行小組學習活動,教師就要讓學生在課前搜集本節(jié)課知識點有關的材料,調動他們的學習主觀能動性,讓學習能力不是很好的學生也能夠積極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鼓勵學生自己設計活動方案,在學習活動的過程中相互進行討論,讓學生可以自己思考,進而促進他們學習能力的提升。如,在學習“DNA分子的結構組成”時,教師就可以給學生講解DNA概念和結構,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制作其模型,可以讓有較強動手能力的學生為主,帶領組員一起制作模型,進而實現共同發(fā)展。教師在學生小組活動中要注重關注學困生,讓他們在能力范圍中主動的參與到活動中,讓所有的學生都可以主動積極的參與到活動中,激發(fā)學生的上進心,提升他們的合作學習效果。
學生在很多方面都存在差異,這就使得他們在學習生物時也存在差異,有的學生接受能力較強,能夠較快的掌握知識,練習以及作業(yè)的正確率也很高,對于這些學生,教師不用太費心就可以有理想的成績,而有的學生則相反,他們需要在課后花費較多的時間進行再學習以及消化,這就需要教師能夠引導他們,還可以發(fā)揮好學生的作用,幫助學困生,提升學困生的學習效率和效果[3]。比如,在學習“細胞的增殖”時,教師就可以采取多種輔導方式,教師可以先批改好學生的作業(yè),他們的錯誤很少,只需要稍微的指點就能夠改正。之后教師可以讓好學生批改學困生的作業(yè),幫助他們解決問題,這樣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夠得到良好的課外輔導,好學生在幫助學困生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也能夠復習和鞏固學習到的知識,另外,對他們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鍛煉也有積極影響,讓班級中能夠形成互幫互學的良好氛圍。
綜上所述,可以看到,教師在教學中需要充分展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確保所有進行的教學活動都是以學生為中心的,還要認識和尊重學生的差異性,尊重他們的個性發(fā)展,滿足他們的學習需求,提升學生學習效果,促進高中生物教學效果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