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瀟瀟
隨便走進一個公園,你都很容易看到鍛煉的人,其中以老人居多。各種鍛煉方式中最有老年人基礎的“神功”是撞樹。
相比在健身房揮汗如雨,公園露天撞樹這種項目過于原始,偶爾還會撞出問題。
2018年11月,哈爾濱60多歲的劉大爺某天突然高熱不退,醫(yī)生診斷是敗血癥的表現(xiàn)。劉大爺有長期去公園“撞樹”鍛煉的習慣,醫(yī)生分析,這可能是撞樹過程中可能用力過猛,或撞樹時間比較長,破壞了皮膚保護屏障,給細菌可趁之機。
更早的2015年,武漢75歲的楊太婆因為撞樹撞到腰都直不起來了,被醫(yī)院診斷為腰椎壓縮性骨折。
更有專家提醒,老年人往往會血管硬化,血管中有斑塊,撞樹很可能導致這些斑塊的脫落,進而形成血管栓塞。
撞樹本來是為了健身,卻不料暗藏健康危機,在健身房請私教的年輕人的眼里,更像使用煤氣灶的人看到有人鉆木取火做飯,感到落后愚昧。
樹與健康之間的微妙關系早就存在。
上世紀八十年代氣功熱期間,曾出現(xiàn)過一種樹功療法,號稱人與樹相對,或抱樹入懷,可以將體內毒氣排入自然,甚至宣稱抱不同的樹有不同的養(yǎng)生功效。
到底誰是第一個撞樹的人,我們無從確認,但如今的撞樹極有可能是在樹功基礎上,加上一些穴位知識發(fā)展起來的。
中醫(yī)藥文化源遠流長,作為中國人,不管你是否相信或質疑,從小耳濡目染,總能獲取到一些穴位知識,由此衍生出來的養(yǎng)生理論也自然有廣大的群眾基礎。
撞樹這個民間自發(fā)的鍛煉項目一度受到官方認可。
河北省體育局官方網站2017年9月就轉載了一篇來源《中國體育報》的文章,介紹后背撞樹的諸多好處,如刺激膀胱經對于打通膀胱經以排寒,還可以刺激背部經絡,提升人體免疫力。
單個專家也曾為撞樹背書,江蘇江陰72歲的老陳兩年前就是看了央視某健康節(jié)目,才加入了撞樹隊伍。
當時老陳的腰椎發(fā)現(xiàn)了瘤子,不方便手術,只能吃藥維持,走路就疼,節(jié)目里的專家說,撞樹可以通經活絡,老陳覺得也能緩解自己的病情,于是每天早上7點前日出時就去撞背,堅持了三個月。
撞樹初期覺得酸疼有所緩解,但越到后來越沒效果,反而更酸疼,便停了下來。他曾向四五個老伙伴“科普”撞樹的好處,因為覺得自己誤導了他們,有一陣子無顏再去鍛煉。
筆者采訪到北京中醫(yī)藥大學東方醫(yī)院針灸科醫(yī)生楊文津,她介紹,想通過穴位治療,首先選的穴位部位要準,其次手法、針法的刺激方法要得當,撞樹沒有針對性,何談治療呢?
北京中醫(yī)藥大學東直門醫(yī)院骨科副主任醫(yī)師王逢賢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候也曾表示,每個人的身體條件、健康狀況不同,有些穴位可以受撞擊刺激,但有些穴位是萬萬不能的,盲目的撞樹顯然是不太科學的。
雖然公園里撞樹者依然存在,但越來越多的醫(yī)生并不建議這種鍛煉方式,更推薦太極、八段錦、五禽戲等更柔和的運動。
或許我們不必強制將老人的認知拉回當下的正軌,公園里的樹撞還是不撞,對于他們來說,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單選題,而是可以和其他項目自由搭配的套餐。
作為子女,作為年輕人,或許可以在一個陽光明媚的周末不再賴床,而陪家里的老人去公園走走練練,單純的陪伴也好,在一旁提示可能的風險也好。
或許也可以提前學學這些公園特色鍛煉項目,當我們老了,當如今的小伙伴變成老伙計,也可能在每天早晨八九點鐘去公園奔赴一場關于樹的約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