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芳
(吉林省永吉縣萬昌鎮(zhèn)第十二中學,吉林 永吉 132215)
思想品德只是初中科目中非常普通的一門課,在中考中的地位不是很突出,所以一般不會被過分關注。但是考慮到其關系到學生的道德品質發(fā)展,又顯得意義重大。很多教師在進行思想品德這門課的教學時,考慮的只有學生能否應付考試,而忘記了這門課原本的意義。如果只是單純地為了讓學生在考試中考出令人滿意的成績,教學就變得非常功利化,與這門課的意義完全相悖,怎么可能有好的教學效果。所以教師一定要端正自己的教學觀念,多關注這門課背后的深遠意義。
教師的業(yè)績與學生的考試成績聯(lián)系密切,學生的成績出色就說明教師的教學水平高,反之則表示教學存在問題。這種常規(guī)的認識使得很多教師忽視了思想品德核心價值,單純地追求學生的考試分數(shù)。這樣的教學目標其實是比較畸形的,它損害了思想品德課,容易讓學生迷失自我,被所謂的高分蒙蔽了雙眼。如果能夠通過思想品德課的教學,培養(yǎng)良好的道德品質,才是這門課最大的成功。
有了這種不同的教學目標,教學就要做出相應的改變,在整個教學的過程中,將這種意志體現(xiàn)出來。比如在《同樣的權利同樣的愛護》這節(jié)課的教學中,不要簡單的讓學生劃出知識重點,然后讓學生背誦記憶。雖然這種教學方式的效率很高,學生直接記憶要考試的內容,但很有可能學生對于這章內容的理解程度不夠,不能明白這節(jié)課的深層含義。所以教師需要注重學生的理解,引導學生建立起關于權利維護的意識,懂得權利的平等性。這些在死記硬背的情況下是不易明悟的。
教師在進行教學之前,不妨先思考一下自己的教學目標,是否符合思想品德這門課的核心價值,防止教學的目標出現(xiàn)偏差,誤導了學生。傳授知識只是教育的一方面,要培養(yǎng)出社會適用性的人才不是依靠簡單的知識灌輸所能做到的。教師一定要關注學生的心靈成長,將學生引到正確的發(fā)展道路上。
正如上文中所提到的那樣,目前初中階段,思想品德的教學方式比較僵化,沒有與素質教育相接軌。時代在發(fā)展,教育也一直在進步。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也應該與時俱進,不能固步自封。教學模式的改革勢在必行,與其被動的隨著潮流改變,不如主動做出改變,化被動為主動。主動改變教學模式有教師自身的意志融入其中,更加符合教學的需求,而被動的改變可能會讓教師難以適應,進而影響到教學的質量。
現(xiàn)代化的教學是目前教育發(fā)展的一個主流趨勢,所以教師應該多加了解,讓自己的教學工作與現(xiàn)代的教學方式相融合。最淺顯的就是各種電子教學設備的運用,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多媒體教學。思想品德學習因為需要背誦記憶的內容很多,所以相對比較枯燥,需要一些輔助性的措施,來增加這門課的趣味性。多媒體設備正好可以滿足這一要求,讓思想品德課變得更加生動有趣,學生能夠更加輕松的完成學習任務。
比如在《公平是社會穩(wěn)定的“天平”》這節(jié)課的教學中,教師不要一味地講解各個知識點,可以適當?shù)赝ㄟ^電子設備為學生展示一些圖片、案例之類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在進行課本的講解和知識的引入,通過這樣一個緩沖,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更容易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中。
我們現(xiàn)在的教學太過局限,沒有什么實踐性,難以同我們的生活實際產生聯(lián)系。學生在學校教室內學習各種深奧的知識,但卻不會在現(xiàn)實中加以運用,實踐性是目前思想品德教學中比較欠缺的一塊。其實初中的思想品德教材是為初中生量身定做的,與學生的學習生活密切相關,可以看到,教材中《新學校,新同學》、《創(chuàng)建新集體》等都是來源于學生的實際生活,但教師在教學的時候沒有利用好這種聯(lián)系。
聯(lián)系實際的教學讓人覺得親切,更容易被接受,也更容易引起學生內心的共鳴。雖然在教學要求中,學生需要了解時政,但其所占的比重很小,而且學生也只是簡單地了解,沒有利用學到的知識進行相應的分析,所以算不上學以致用。思想品德課的教學中,如果能較好的與學生的生活相結合,引導學生將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中去,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就會更加深刻,在考試答題的時候,也將能夠更加準確地使用。
思想品德雖然不如語文、數(shù)學、英語這三門科目來的重要,但它有自己獨特的使命,有著超越考試分數(shù)的意義。教師在追求教學質量的同時,千萬不能置學生的心理健康于不顧。只有品行端正的人才有可能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而滿腹經綸卻道德低下的人卻只會成為國家進步的阻礙。所以教師應該將目光放得長遠一些,不要被一時的成績擾亂了視線,要從根基做起,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品德意識和價值觀,為國家的長遠發(fā)展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