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雄杰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哈爾濱新區(qū)師范附屬小學校,黑龍江哈爾濱 150028
新課程背景下,要求教師的教學理念也要隨之發(fā)生變化。在小學科學課上,如果教師繼續(xù)使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師講學生聽,老師做學生看”,就會造孩子們逐漸喪失對學科學課的興趣,扼殺孩子們的好奇心。教師要更新教學理念,尊重孩子的學習主體地位。在課堂上要積極創(chuàng)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激發(fā)孩子的主動求知欲望,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隨著學校教學條件的改善和多媒體課件的使用,教師在備課中可以巧妙結合教材內容和孩子們的心理特點,在教學課堂上可以更多地使用PPT 圖片、視頻資料展示,還可以用“看一看、”“猜一猜、”“想一想”“做一做”的環(huán)節(jié)設置多種活動,在課堂中進行實踐的操作,從而讓孩子們來動腦、動手感受科學知識的有趣性。保護他們對科學的好奇心,經過探究使他們品嘗成功成功的喜悅,收獲科學知識。比如猜一猜,通過猜謎語的形式,激發(fā)孩子們動腦思考自己的學習工具。比如一年級上冊第四課第一節(jié)《常用文具》時,我設置了“猜謎語”的活動,讓學生猜書包、橡皮、和格尺、筆。然后在進一步討論筆和尺子的分類、功能。使得低年級的同學對學習工具有了初步的認知。通過設置游戲活動以及詩歌兒等各種方式,讓孩子了解常識,更加喜歡科學課。
小學階段,每個孩子都有好奇心。教師要學會利用孩子的好奇心,激發(fā)孩子們探究世界,激發(fā)孩子們學習科學課的興趣。所以作為低年級的老師,在教學上采用探究法,使孩子在探究活動中,正確的認識身邊的事物,提高他們的科學素養(yǎng)。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篩選與生活實際緊密的教學內容,以合作探究的方式,激發(fā)小組探究的興趣,比如講一年級下冊第一課第一節(jié)《各種各樣的工具》時,我利用多媒體,展示三種圓的圖形,要求孩子們來使用發(fā)給他們的工具來在卡紙上畫出圖形,引導問題有:“如何畫圓——圖形尺能不能畫圈——比賽畫圓——講解自己是如何畫圓的——為什么不直接用手徒手畫圓”,在“比一比”環(huán)節(jié)中,讓孩子們用尺子和鉛筆在紙上畫出PPT 上的圖形,然后“講一講”環(huán)節(jié)中,讓成功的孩子興奮展示并講解自己是如何畫出圓的。老師因勢利導設問:我們能不能用手徒手畫出來這樣的圖形呢,老師引導孩子們討論得出:工具方便、規(guī)范、快捷的道理。生活中還有什么可以幫助我們的工具呢?使得他們積極參與探究活動。
建立親切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培養(yǎng)良好的師生關系,有利于“親其師,信其道,”帶動孩子學習的興趣。低年級的同學剛來到學校,對于周圍的環(huán)境還很陌生,建立親切和諧的師生關系、同學關系,有利于孩子心理健康發(fā)展。所以作為科學老師,要和孩子們形成良好的師生感情,有利于激發(fā)孩子對科學課的興趣。在上課的時候,教師的語言要和藹、語氣要委婉、態(tài)度要隨和,主動放低自己的身段,有愛心,有耐心和責任心。在上課時循循善誘,及時鼓勵和表揚他們的小進步,及時了解和幫助他們解決在學習中的困難,和他們一起在學中玩,玩中學,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促使他們更好的參與課堂活動,達到好學、學好的效果。使同學們覺得科學教師和藹可親,從而提高上課的興趣。
科學課的老師應該在課內教學的基礎上,把科學課內的知識延伸到課外,老師根據課程的內容,也可以設置課外作業(yè)。通過介紹家里廚房的各種廚具、家里面樣的花卉小動物的設計,或者設計要求課后和家長完成使用剪刀和膠帶、膠水工具做一些紙花、紙風車,畫一些工具的圖片,秋天撿一些落葉等課外活動,使孩子們喜歡探究生活里的事物,了解世界,打開視野,課外活動有效地延伸孩子的科學課的學習興趣。會有利于保護好孩子探究興趣。上課期間和他們一起探究做實驗,語言和教態(tài)親和,及時呵護他們萌生的每一點思維的小火花,使老師真正成為孩子們的大朋友,那么孩子們會對科學課產生更加濃厚的興趣。同時也可以在情感上使他們得到熏陶,對他們產生潛移默化的積極影響,培養(yǎng)學生們的興趣。
總之,學好科學課,有利于引導孩子們去更好的認知世界,學習掌握一些科學知識,養(yǎng)成愛動腦,勤探索的好習慣,作為教師我們要用心保護好孩子們的好奇心,激發(fā)孩子們的興趣,讓他們在生活中養(yǎng)成主動探索世界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