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萍
(本溪市本鋼總醫(yī)院功能科,遼寧 本溪 117000)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習慣的改變,其乳腺癌的發(fā)病率呈不斷上升的趨勢,已成為女性惡性腫瘤的首要殺手,當病情進展為晚期時出現乳腺癌腋窩淋巴結轉移,亦增加了手術的難度,故此對于患者行早期的診斷尤為重要[1-2]。本研究為探討B(tài)超判斷乳腺癌腋窩淋巴結轉移狀態(tài)的臨床應用價值分析,選取本院收治的60例乳腺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均對其實施B超診斷,分析其診斷結果,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本院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60例疑似乳腺癌腋窩淋巴結轉移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均對其實施B超診斷,并在手術治療后予以常規(guī)的病理檢查,60例患者均為女性,年齡23~60歲,平均年齡(41.64±6.99)歲;其中行保乳手術患者18例,行兩側淋巴結清掃根治手術患者27例,行單側淋巴結清掃手術15例。上述患者均自愿參與本次研究。入選標準[3]:①患者均自愿加入本次實驗;②患者均處于已婚狀態(tài);③患者均無凝血功能障礙;④患者均能夠完整表達自我感受;⑤患者均無精神家族史;⑥患者均無嚴重心功能或臟器損傷合并現象。
1.2 方法 在采取手術治療前,60例疑似乳腺癌腋窩淋巴結轉移患者均予以B超診斷,在手術治療后均行病理檢查。B超診斷方法:采取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型號:GE LOGIQ 7)或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GE VolusonE8Expert)對患者的腋窩、鎖骨下區(qū)域的淋巴結進行掃描[2],對淋巴結形態(tài)進行檢查,分析其血流分布情況及內部回聲的情況,對淋巴結的橫徑、豎徑及大小等進行觀察,對兩側的區(qū)域進行分析,最后,將直徑≥5 mm的低回聲區(qū)域伴有包膜不光滑、內部有顆粒狀鈣化區(qū)視為腋窩淋巴結轉移區(qū)域[5]。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5-6]診斷結果準確性:比較患者術后的病理診斷結果。對B超在診斷腋窩淋巴結轉移的靈敏度、特異度、陽性以及陰性等指標進行對比,并同病理學診斷結果進行比較。
轉移診斷依據:腋窩淋巴結縱徑≥1 cm;縱橫比≤1.5;淋巴結門消失;淋巴結出現融合;淋巴結內可能出現中央型或混合型血流信號;淋巴結邊界呈現出不規(guī)則狀;皮質不均勻加厚程度≥3 mm;髓質結構消失。當出現以上情況時可以考慮為腋窩淋巴結轉移。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本研究數據均用SPSS 20.0統(tǒng)計軟件處理,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B超檢查的診斷正確率 60例疑似患者中,經確診的有50例出現淋巴結轉移(1~3個淋巴結轉移的有20例,≥3個淋巴結轉移的有30例),其轉移率為83.33%,而B超診斷發(fā)現腋窩淋巴結轉移者43例,腋窩淋巴結未轉移者17例,43例腋窩淋巴結轉移者,其中1~3個腋窩淋巴結轉移者15例,28例患者出現3個以上腋窩淋巴結轉移,B超診斷正確率為86.00%(43/50),其診斷結果與確診結果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分析B超檢查的診斷正確率Table 1 Analysis of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of B-ultrasound
2.2 B超診斷的價值性 敏感度為86.00%,特異度為90.00%,漏診率為14.00%,誤診率為10.00%,見表2。
表2 分析B超診斷的價值性Table 2 Analysis of the value of B-ultrasound diagnosis
腋窩淋巴結轉移為乳腺癌預后效果的重要因素,可將患者的生存率有效提高,臨床中需予以適當的方法予以盡早的診斷,以此提高診斷的效果[7]。目前清掃乳腺癌患者,并且實施正確的病理判斷,但該種方式對于患者的創(chuàng)傷較大,嚴重的患者可出現上肢腫脹,且該方式需對患者的腫瘤予以分期、診斷,對于提高其生存率的意義較小,因此,在臨床中對于乳腺癌腋窩淋巴結轉移需依據實際情況而定[8]。
B超檢查能夠檢查淋巴結速度、血流、形態(tài)分布情況,且利用二維圖像或四維立體成像,能夠了解病變性質、大小、位置,且根據二維超聲聲像特征的不同,確定病情進展,同時B超檢查能夠清晰觀察到淋巴結性質、形態(tài),準確獲取淋巴結血流情況和轉移數目,從而為治療方案提供依據[9]。雖然B超檢查利用價值較高,但還需注意疾病的分辨,比如大部分良性增生的淋巴結轉移患者在B超影像中表現為邊界清楚,周圍軟組織清晰,淋巴結密度不均,且呈現為圓形,中心小囊狀低密度影;而轉移性增大患者常表現為網狀陰影,周圍結構紊亂或伴有條索狀增粗,邊界欠清晰,邊緣不規(guī)則,淋巴結飽滿。
對于乳腺癌腋窩淋巴結轉移的患者而言,B超診斷重點為對于患者的血流分布情況、淋巴結形態(tài)及內部回聲的情況進行觀察,做出科學的判斷,可為臨床中制定醫(yī)療方案奠定基礎。本文研究數據顯示,60例乳腺癌患者中,經B超診斷發(fā)現腋窩淋巴結轉移者43例,腋窩淋巴結未轉移者17例,43例腋窩淋巴結轉移者,其中1~3個腋窩淋巴結轉移者15例,28例患者出現3個以上腋窩淋巴結轉移,B超對乳腺癌腋窩淋巴結轉移患者診斷正確率、誤診率、漏診率、特異性、敏感性分別為86.00%、10.00%、14.00%、90.00%、86.00%,表明對乳腺癌腋窩淋巴結轉移狀態(tài)行B超診斷的臨床應用價值顯著。王旭芳學者[10]亦在《B型超聲應用在乳腺癌腋窩淋巴結轉移患者診斷中的臨床分析》一文中,表明B型超聲應用在乳腺癌腋窩淋巴結轉移患者診斷中具有顯著的效果,其結論與本文研究結論基本一致,亦驗證了上述結論。
綜上所述,對乳腺癌腋窩淋巴結轉移狀態(tài)行B超診斷的臨床應用價值顯著,可提高檢出率,可獲得腋窩淋巴結轉移情況,可推廣實施。